民以食为天。可如今的这个“天”,出现了可怕的“黑洞”,而且比天体黑洞更神秘,更令人们失去生活的自在和安全感。
“吃不出人命就没事”
刚刚跨入马年,中消协就食品安全问题连发三道告急“金牌”:
第1号消费警示———当心,粮食中掺有有毒物质。目前粮食安全隐患主要是:面粉中添加的增白剂超标;以工业用的磷酸钙盐和滑石粉作增白剂;在面粉及其制品中添加国家禁止使用的“吊白块”,冒充面粉增白剂;含有甲醛的米面制品在一些地方的中小餐馆中被大量使用。
第2号消费警示———酱油,看清后再食用。当前市场上的部分酱油三氯丙醇含量较高,大多数配制酱油没有按国家标准标注“配制酱油”。
第3号消费警示———食糖中发现“吊白块”。加入“吊白块”的食糖色泽更洁白,冰糖更晶莹透亮,红糖更鲜亮。
这些警示既非空穴来风,也非故弄玄虚。继毒大米事件后,有关部门对10省市的小麦粉产品进行质量监督抽查,合格率仅40.4%,其中小包装合格率为55.85%,大包装仅27.5%。
近期,重庆市、浙江省又分别查获添加“吊白块”的食糖、冰糖数吨。
国家质检总局2001年10月29日公布了第三季度蔬菜农药残留抽查结果,农药残留超标率高达47.5%。
为什么“吃”这一关乎人身健康甚至性命的事情会出现如此可怕的局面?兰州一位面馆老板的话很有代表性:现在中小餐馆使用的廉价面粉都有毛病,“一家愿卖,一家愿吃,只要当场吃不出人命就没事儿”。
我们还敢吃什么?
专家指出,以上列举的“毛病”不仅是“隐形杀手”,它还可能是“现行杀手”。
“吊白块”,化学名称叫甲醛次硫酸氢钠,为工业用漂白剂,人体摄入10克即可致人死亡。“吊白块”在加工过程中分解产生甲醛。甲醛进入人体后可引起肺水肿,肝、肾充血及血管周围水肿;甲醛在体内可转为甲醇,有弱麻醉作用,对视神经有一定影响。长期食用添加“吊白块”的食物易致癌。消费者因食用掺了“吊白块”的食物引发的中毒事件已发生许多起。
酱油分酿造、配制两类,只要符合生产标准都可安全食用。但配制酱油如执行标准不严会产生三氯丙醇,这种化合物毒性较大,对肝、肾、血液、生殖系统等均有毒副作用,且可致癌。
农药残毒的杀伤力是不言而喻的。前不久,新疆一些消费者因食用了有农药残毒的小白菜中毒,造成一死二伤。
据有关统计,我国每年食物中毒报告例数约为2—4万人,但专家估计此数不及实际发生数的1/10。而越来越多的妇女更年期紊乱、孩子性早熟、男性生育力降低、癌症等,不少是由于食品中的有害成份所致。
人们常常会有这样的困惑:以前吃肉怕是注了污水的,现在却怕是带有瘦肉精的;吃海鲜怕是用甲醛或福尔马林浸过的;吃鸡、鸭、鱼怕是激素催大的;吃大米怕是工业油拌了的;吃面粉怕是加了“吊白块”的。过去甲鱼自然生长要7年,现在用上性激素乙烯雌酚,7个月就速成;饲养黄鳝有人竟用避孕药催肥;为了让猕猴桃个儿大,有人就喷施“膨大剂”……这不是在人们的生活中布雷吗?
有关业内人士指出,我国食品安全隐患主要来自:微生物引起的食源性疾病;农业种植、养殖业的源头污染;非法生产经营的假冒伪劣食品;食品工业中应用新原料、新工艺带来的新问题;工业污染导致的环境污染;原先未知、正被人们渐渐认识及尚未认识的有毒有害物质;进口境外食品安全问题的影响等等。
太多的秩序“空环”
我们所面临的食品安全问题,大多是人为因素造成的,有生产经营者的法律意识和文化素质问题,更有良知缺失问题;有监督管理不力,更有政府职能缺位、法制不健全问题。审视我们的食品安全保障体系,不难发现在秩序的链条上,存在太多的“空环”。
———标准不健全。我国的有关农业标准,存在着不规范、不适应发展的缺陷,许多地方标准的贯彻也就是发发文件。有关资料显示,以农药残留量标准为例,许多国家及一些重要国际组织都实施了水果农药残留限量标准,我国在已制定残留限量标准的50种农药中尚有21种农药既无检验方法,又无测定标准。
———机构不适应。我国的食品安全管理涉及到卫生、农业、工业、工商管理、质检、商业等众多部门,管理重复交叉,使很多问题在管理上不能到位。
———制度缺位。我国大多数城市尚未建立农副产品市场准入制度,没有专门的检验机构,大多数食品不经检测就直接上市了。
许多国家都大力推进了产品责任制,产品责任者必须赔偿消费者因消费其产品受到的损失。我国虽然有散见于相关法律中的赔偿规定,但存在许多空白。
我们的法律和制度时常起不到惩戒作用,实际上是放纵了违法者。上海曾有一家饭店因食品卫生与标准严重不符被查处,经理起初非常紧张,当听到执法人员说依据规定要罚款1000元时,经理那颗提在嗓子眼的心一下子就归位了。而在发达国家,关于食品安全的法律相当严厉,出现问题的商家不仅要立即停业待查,且高额的罚金会令其倒闭。这样,生产经营者如果拿食品安全当儿戏,那等于是在为自己张罗后事。
近闻,上海从3月1日起实施《小包装蔬菜地方标准》,不合格的不准进入市场销售。北京市有政协委员建议用公布“食品安全指数”的办法,每天向社会发布食品卫生检测情况。这些都让消费者看到了希望,但愿在“吃”这一最最基本的消费上人们不再提心吊胆。
本报记者姚芃
股票短信一问一答,助您运筹帷幄决胜千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