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一家人能否明算帐?经济半小时访杨百万一家

http://www.sina.com.cn  2002年02月20日 11:37  CCTV经济半小时
杨百万

  

src=http://finance.sina.com.cn/pc/2002-02-20/32/1_31-32-651_2002022011339.jpg
杨百万妻子

  临近月底,又是杨怀定给家里人发工资的日子了。在他的电脑屏幕上显示出几组由一卡通划转的资金数目。杨怀定告诉记者,他给妻子发工资,从前只有1000元1个月,从去年开始他给妻子的工资增加到2000元,因为社会生活都提高了。

  1994年杨怀定的妻子从一家国营工厂辞职,原来也只是考虑帮帮工作繁忙的丈夫、做做家务,没想到丈夫执意要给自己开薪水。8年前,当拿到第一个月工资的时候,她觉得有些别扭,也不好意思告诉自己的亲戚朋友。都是一家人,发工资会多少显得疏远吧。杨怀定认为妻子作为一个家庭妇女,煮饭等于一个家庭厨师,也应该有报酬。杨怀定的妻子告诉记者:“感觉他是我的领导。”如今,她已从丈夫那里领取第96个月的工资了,和当年比起来,她心里多了一份坦然。她说:“心情有点儿不一样,他给我工资,我心里也比较踏实,好像也有点儿价值吧。”

  在妻子认可了这种方式后,老杨又做了推广。儿子常帮自己做一些电脑炒股的软件,从1998年开始,老杨也给儿子开起了工资。其实刚开始杨怀定也没有意识到这样做的必要。是几年前,儿子小时候的话让他颇有感慨。他对当时刚刚懂事的儿子说了一句话:“我的钱都是你的。”儿子却说:“不一样的。”记者采访了老杨的儿子,他说:“当然是两种感觉,他的钱是他的钱,我的钱是我的钱,我的钱要怎么用就怎么用,都属于我的。”

  提起几年来给家里人发工资按工付酬,老杨也颇有感触,他说这是他在市场经济里经营一个幸福家庭的秘诀。如今,他又开始给常来帮忙打字的儿媳妇按月付酬。现在一家人积极性都很高。

  按照传统观念:所谓“君子寓于义、小人寓于利”、“一家人,不谈钱”,杨怀定的家庭经营方式是:“一家人、明算帐”。杨怀定的儿子将其推而广之:“为避免日后的一些麻烦,结婚之前是一种感情,然后要谈到离婚分财产,又变成完全陌生的一对人了。所以我觉得没这个必要,你事先做一点,就像俗话说的先小人、后君子。”

  在小杨看来,父亲的方式还不过是家庭财产收入的再分配,而他和身边的一些年轻人,在家庭财产观念上都更为新派。按照传统观念:一旦结为夫妻,财产即共同拥有。小杨的家庭经营方式是:婚前财产公证,夫妻收入基本实行AA制。小杨认为这样做应该不会伤感情,他说:“我觉得就像我那个时候跟我太太说的时候,她说这种东西只是防小人的,我是坦荡荡的没什么关系。”

  象杨怀定一家这样既有亲情,家庭成员间又可以用金钱来结算自己的劳务,这种新的家庭关系模式虽然不算普遍,可如今也并不稀奇。我们会同美兰德公司进行了两项民意调查:有42%的人能够接受一家人明算帐的观念,在对婚前财产公证的问卷调查中,63%的被访者对于进行婚前财产公证表示认可,支持者比2000年同期的调查上升了近2成。但支持归支持,做归做。记者在司法部公证处了解到,真正进行财产公证的并不算多。2000年全国进行婚前财产公证的数量为9万多件,约占当年结婚登记数的1/100。在经济和观念都相对前卫的上海市,去年全年进行婚前财产公证的也仅为368件。

  记者为此采访了中国社会科学院财贸所研究员荆林波,他说:传统的中国文化是以亲情和血缘为纽带的,而且人们非常重视这种血缘的纽带,亲情至高无上,而财产以及这种追逐钱利,这种是放在次之的,大多数中国人总是在家庭内部非常羞于谈钱的,他们认为这种把财产的处理和感情放在一起会对自己的感情是一种亵渎,会对自己未来的家庭的稳定性带来重大的隐患,因此许多人不愿意这样做。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贸所研究员荆林波认为,财产公证等方式虽说有争议,但如今它得以推广的一个重要前提是人们收入的增加,私有财产的增多。改革开放前,中国人的人均年收入不足千元,年轻人结婚时的几乎没什么财产。如今相当一部分人已经拥有了房子汽车。人们生活水平大幅提高带动了观念的变化。

  人们都是要寻求感情的港湾,安定的港湾,同时要保障自己的经济利益不受损失,在家庭这个组织里也是这样,因此上面所说的一家人明算帐这些现象充分地反映出人们在规避自己的风险。

转发此文至微博 我要评论

> 相关专题:

以下是本文可能影响或涉及到的板块个股: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