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世之后,进口关税的降低,给国内的消费者带来不少实惠。人们在关注进口轿车、电脑等会不会降价,降多少价时,也有专家提出麦当劳、肯德基也应该降价。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WTO研究会研究员卢进勇接受媒体采访时指出,进口关税的降低,必然导致相关产品在国内市场上零售价格的下降,“而麦当劳、肯德基等洋快餐,由于其进口原材料关税的降低,其在国内市场的零售价格也肯定面临降低的趋势。”
然而日前麦当劳、肯德基分别明确表示:我们不降价!
入世后进口关税的降低,到底对麦当劳、肯德基的销售价格有无“关联”?记者由此做了一番调查。
麦当劳:产品本土化超过90%
“目前中国麦当劳产品的本土化已超过90%,所以本次关税调整对成本的影响不大,所以就不存在由此而来的零售价调低问题。”上海麦当劳总经理施文哲这样告诉记者。
事实上,本土化是要付出代价的。以麦当劳薯条为例,麦当劳对于薯条用马铃薯有着自己的标准,为此,多年前麦当劳刚入中国,就开始了美国马铃薯的本土培植。这一过程除了技术之外更需时间,迄今,本土种出的马铃薯只能满足中国麦当劳部分的用量,而为此付出的代价,远高于单纯从美国进口马铃薯,但本地化确是长期发展的目标。
麦当劳在中国的产品售价,在整个麦当劳全球系统中,属于低的。但这指的是绝对价格。就相对价格,即人均收入与麦当劳售价之比,中国无疑高高在上。
在回答中国麦当劳是以何标准订价时,施文哲没有正面回答,而推出了一个V=E/P的公式。V是价值,E和P分别是经验与价格。麦当劳的品牌效应、全球行销经验和标准化服务使得E这个分子庞大到足以产生极高的V,只要P没有高到令人难以接受的程度。
由于属于商业机密,记者无法得知中国麦当劳的利润率以及与其它国家麦当劳利润率的比较。今后中国麦当劳的价格会不会变,取决于成本结构(包括关税和非关税因素)、中国消费者收入、其它外部环境的变化。此外,关于中国麦当劳目前的成本,施文哲坦言“很高”,比如马铃薯的本土化。但随着成本逐渐下降,不排除“因此调低售价的可能”。
麦当劳进口配料一览:
酸黄瓜片:
来源美国
2002年关税变化无
芥末酱:
来源美国
2002年关税变化原19%,现17%
薯条(部分):
来源美国
2002年关税变化无
肯德基:进口土豆泥不降价
代表上海肯德基接受记者采访的公共事务部主管方莉青表示,目前,95%的原料已经本土化,包括鸡、面包、蔬菜等。进口部分主要是用于制鸡汁土豆泥的马铃薯淀粉、制薯条的冷藏马铃薯及部分秘密配方。关税下降对其几乎没有影响,所以不会调低售价。此外,近期肯德基也没有调价计划。
肯德基曾经惹出轩然大波的著名产品———鸡汁土豆泥复出之后,原料“脱水土豆全粉”依然完全靠进口。在海关税则中,此项归到“马铃薯淀粉”一项中,其关税由去年的20%降为17%。但方莉青表示:入世之后,关税调整有五年时间,现在谈降价还为时过早。肯德基的薯条也完全进口,制薯条的马铃薯关税没变,还是13%。此外,肯德基目前已经在物色国内厂商提供这两项原料,以期向完全本土化进军。
肯德基是全球性的快餐公司,采用全球管理模式,所以WTO的冲击很少,因为接轨从一开始就实现了。至于目前的定价,是基于消费水准、成本、利润和消费者接受程度制定的,中国的肯德基利润有否高于其它国家,方莉青表示“不清楚”,但“显然这样的定价已经接受了市场的检验”。
肯德基在上海目前已经开了73家店,但这个数字离其目标显然还有段距离,标志就是肯德基还有排队现象。这在国外是不可想象的,排队那还叫快餐?有排队就说明店还不够多,中国肯德基的大部分利润用于再开新店,目标是一出门就可以见到一家肯德基。在入世后许多世界性快餐品牌进入中国之前,肯德基要把这块香喷喷的大蛋糕再狠狠咬掉一块。
肯德基进口土豆配料一览
“脱水土豆全粉”:来源美国2002年关税变化原20%,现17%
制薯条的马铃薯:来源美国2002年关税变化无,仍是13%
*肯德基目前已经在物色国内厂商提供这两项原料
上海饮食行业专家认为让麦当劳肯德基降价不容易
“在一个强有力的竞争对手、特别是强有力的本土对手出现之前,没人有资格让麦当劳肯德基降价。就上海自己的快餐品牌“新亚大包”而言,要挑战麦当劳肯德基在目前仍遥不可及。”上海饮食业行业协会秘书长段福根在谈麦、肯降价问题上毫不犹豫地如此阐述自己的观点。
新亚大包之价廉,有目共睹。其人均消费在8-10元,与麦、肯人均20元左右的消费相比,差2倍有余。然而段福根透露,新亚大包目前几乎是在亏本赚吆喝,如果没有政策倾斜(作为上海市的实事工程,新亚大包得以免去一部分营业税),新亚大包现在的定价将使它卖得越多亏得越多,而在得到了返还的营业税后,新亚大包也只能谈得上微利。
段福根觉得新亚大包的价钱和麦、肯没什么可比性。就算是同样的土豆、鸡等原料,由于麦、肯有自己的标准,那么进价也会不同,而且,原料成本在总成本中,并不是决定性的。以租金以例,新亚大包绝少在黄金地段设店,麦、肯则相反,其间的租金差,在四倍以上,这都是成本。
此外,关键还在于新亚大包目前这样的定价,还有人买,每家店平均每天的营业额可以维持在8000元左右(与麦、肯相比,这只是一个零头)。价钱再往上提,就没人来买了。而麦、肯,这样的价格,每天依然顾客盈门。这其中有一个顾客群的差异,新亚大包是面向普通民众的快餐,而麦、肯,虽然一向坚持自己的快餐身份,但在中国,即便是在上海,对大多数人来说,已经上升到假日里改善生活品质的一种手段。
最终,价钱还是要市场说了算,以麦、肯现在的市场状况,不降价很有道理。以其多年来行销全球的经验和品牌价值,加之雄厚的财力支撑,与本土快餐品牌之间的差距,不是一天两天就追得上的。在多年前以荣华鸡为代表的一批本土品牌,仅凭意气正面硬撼失败后,至今为止,重新审时度势的本土品牌没有谁再敢轻言挑战。
记者述评:成本因素不是关键问题
以些微的关税调整为由,要求麦、肯降价,似乎很是无理。但有一点事实,那就是麦、肯自进入中国以来,其售价几乎没有变动,而关税,却不是只有今年才下降的。每年1月1日,中国海关总署都会调整税率,多年来,中国以此作为进入WTO的一项努力。只不过今年是入世后第一次关税调整,才尤为引人注目。记者从上海海关查到的1993年关税税率,马铃薯为45%,马铃薯淀粉为35%。不知不觉中,10年间这两项关税的变化已经很大,麦、肯相关产品的售价却巍然不动。由此可见,成本因素在整个定价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并不如人们想象那么大。
在物价出了名高的日本,麦当劳的巨无霸常年特价售120日元,相当于人民币7.48元,绝对值就要比上海便宜2元多,但就相对价格而言,日本人只要工作6分钟就可买一个巨无霸,而上海人要工作52分钟才能拿下,而在肯、麦刚入中国的时候,这一相对价格要更离谱得多。对比之下,中国的麦、肯顾客无疑显得非常不划算,但麦、肯门店每天的骄人业绩,却让人无法找出要他们降价的理由。市场经济的杠杆下,他们的价格就是再离谱,目前仍是合理的。
以可口可乐进入中国的轨迹看,起初进入中国,价格和同类汽水相比高得让人看不懂。直至现在,其绝对价格与当时比,虽有相当的降幅空间,和可支配收入的提高一比,几可忽略。以此趋势反观麦、肯,可以肯定的是,这样的公司不太会有涨价的习惯,但降价的时间跨度很大,幅度则较小。要期盼吃到便宜的麦当劳汉堡和肯德基鸡块,也许只有等你的收入翻番了。来源:青年报1月27日
闪烁短信--时尚至爱 动感短信--最佳祝福
送祝福的话,给思念的人--新浪短信言语传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