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元现金流通在即,德国消费者组织最近发现,有不少商家趁货币转换之机玩起了涨价的小把戏,使消费者利益不知不觉中受到伤害。
不久前,记者购物时看到一副皮手套,标价是29.99马克,但下面的欧元折算价却是15.99欧元。略一计算,便发现商家已经做了手脚。按汇率计算1欧元等于1.95583马克,这副手套的标价应是15.33欧元,但商家标出了15.99欧元,显然还是想利用“99价”心理效应。 然而如果照此价格反推,这副手套的价格就是31.27马克。也就是说,从明年起这副手套会涨价4.27%。
与德国朋友谈及此事得知,这种现象并非仅有。很多商家都在趁欧元即将来临、人们对它尚不熟悉之机私下里做涨价的小动作。不少商品的涨价早在今年初就已经有步骤地开始了,尤其是那些由于季节因素价格变动相对较大的食品,如蔬菜、水果等。
其实商家趁机涨价的手法还很多,如改换包装、减少分量及所谓增加服务等。不久前报上披露说,德国“汇德直接银行”明年的提现服务费将由现在的4马克改为2.5欧元。这相当于提价22%。德国北威州一家企业甚至将一种原价3.99马克的服装洁净器直接改标为3.99欧元。
据德国北威州消费者中心对近千种商品进行的调查,与今年4月相比,7月底时有11%的商品实际上提高了价格,提价幅度从4%到33%不等。德国联邦统计局不久前发表报告估计,今年德国市场上黄油、面条、巧克力等食品涨价,其中约十分之一的因素是因为货币转换。德国应用消费研究所也指出,在他们调查的涨价案例中,有86%与借欧元流通趁机涨价有关。
如今,德国商家及其他服务性行业暗中涨价的问题已引起人们的关注。
德国有关方面已开始采取措施。今年10月份,北威州的消费者中心开设了一个专门网页,公布那些涉嫌趁机耍手腕涨价的公司名称,以警世人。两个月来,已有330家公司上榜。
新华社记者刘钢
新浪闪烁短信,闪亮登场,传情无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