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最近对北京市场作的一项调查显示:消费者认为保健品能达到预期全部效果的只占3%,认为部分有效的为60%,认为没有任何效果的为26%,认为有副作用的为2%。
2000年全美国的保健品销售额为200亿美元,作为保健品生产大国的中国,在其中所占份额为零——我国保健品正在遭遇信誉危机。
为此,3个月前,中国消费者协会和中国保健科技学会推出了保健食品“信誉保证标识”,但到目前,我国现有的3000多种保健食品只有48种贴上了标签。有老板对标识的推出者直言不讳:“保健食品如果说实话,那不就只能看着别人挣钱了?”
宣传高浓度成分低含量
宣传高浓度和成分低含量,正是目前保健品的营销策略,而贴上标签,就意味着不能再这样干。
中国消协曾于去年3月至6月在北京等地收集了121份保健食品的说明书和广告,发现违规、虚假宣传的比例竟高达73.5%。被查处的保健食品都号称能治疗某种疾病,而且大多是目前医学尚未解决的难题,如癌症、糖尿病等。
与夸大宣传形成对比的是,保健品的科研投入极其有限。国家规定,保健品的科研经费应占利润的3%至5%。可是,一个省级保健品协会的负责人透露,该省各保健品企业投在科研上的经费尚不及利润的1%。
“信誉保证”能否挽回信誉
那么,有了“信誉保证标识”,就能挽回保健品的信誉吗?中国保健科技学会秘书长贾亚光认为,还要看对虚假宣传的处罚力度。
医学专家还认为,保健品自身质量也很重要。据卫生部食品卫生评审委员会委员金宗濂教授介绍,目前我国保健食品结构不合理,免疫调节、抗疲劳、调节血脂等5种功能的保健食品占了全部产品的一半。还有相当多的保健品因为低水平重复而最终进不了市场。
“信誉证”不意味着能治病
即使是有信誉证的保健食品,消费者也不能随意食用。北大医院的白文佩医生说:“消费者必须消除吃保健食品能治病的概念。如果一种食品有治疗作用的话,它对非适用人群的副作用也将是非常可怕的。”而卫生部对保健食品的定义是:适宜于特定人群食用,具有调节机体功能,不以治疗疾病为目的的食品。
今年,我国保健食品销售预计可达500亿元,到2010年,还可能再翻一番,但数字的增加能换来信誉的增加吗?晨报记者佟彤
清醒看世界 评2001年十大新闻赢掌上电脑MP3大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