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好的婚车突然由“林肯”变成了“奥迪”、婚宴上饭菜的数量突然打了折扣、热闹的婚礼场面在录像带上竟变成了一片空白……办喜事的时候遇到这种烦心事恐怕谁也难以释怀。记者近日从北京市各法院了解到,因为婚庆服务中的欺诈行为而怒上法庭的人越来越多,近两个月里,法院就开庭审理了十几件这样的案件。因为纠纷全由喜事而起,有人称之为“红色纠纷”。
甜蜜陷阱害苦新人
在事隔一年以后,苏先生终于得到了婚礼录像的赔偿金。苏先生的婚礼是去年10月2日举行的,当时远在美国的亲朋好友都赶来祝贺。婚礼举行前,苏先生与某公司签订了婚庆服务协议书,双方约定由该公司对婚礼过程摄像,并将图像制成光盘,苏先生先交了700元服务费。婚礼那天,摄像师如约而来,苏先生以为热烈的场面一定都被记录下来,可是第二天,苏先生却得到了一个令人沮丧的消息:不知是哪里出了问题,图像只录了短短的6分钟。
婚礼当然是无法补办的,没有留下记录的婚礼成了苏先生永远的遗憾。在双方协商不成的情况下,苏先生一纸诉状把这家公司告上法院,要求他们退还服务费,并赔偿精神损失5万元。此案的最终判决支持了苏先生的诉讼请求。尽管如此,苏先生还是感到遗憾,毕竟有些事是钱无法弥补的。而婚庆公司更是赔了钱又砸了牌子,觉得懊恼不已。
与其他婚庆服务纠纷中的新人相比,苏先生还不算是最倒霉的。一位新娘的婚车在途中因为司机的失误被甩在后面,经历了一系列惊险的飞车场面才来到新郎身边;一位新郎因为婚宴饭菜的质量太差而拒付饭费。这些纠纷打上法庭后,尽管都以新人胜诉而告终,可是窝了一肚子火的新人还是觉得自己是掉进了婚庆公司的甜蜜陷阱。
婚庆服务欠缺规范
婚庆公司在官司中为何频频败走麦城,一位多年从事婚庆服务的工作人员说,这都是一些婚庆公司在经营管理上的不规范造成的。
据统计,全国每年婚庆消费总额达到约2500亿元,巨大的消费市场催生了一大批婚庆服务公司。可是相关的管理却没有及时跟上,大大小小的婚庆公司服务质量参差不齐,在激烈的竞争中,一些公司为了牟利想出了不少“高招”。
据这位知情人披露,目前北京的婚庆公司中相当一部分其实只是服务中介。租个小门脸,买上几套婚纱,就可以开张了。婚庆服务中需要的婚车、司仪、化妆师、录像师等都不是公司里的,而是从外面请来的临时班子。婚车可能是某私企老板的专车,司仪可能是节目主持人,万一临时有变,就只好婚车掉包,司仪换人。因为婚礼马上开始,新人们也只好接受这种突然变故。
如果说临时变化只是由于婚庆公司操作不规范,广告中的误导就真有些陷阱的味道了。一些规模较小的婚庆公司常常联合起来以大公司的形象示人,既节省了广告费,出了问题又可以互相推诿,名声臭了也不要紧,换个名字再登广告就是了。还有的公司在广告中拼命压低价位,等客户受骗上门后,在婚礼那天突然提价,或者干脆换车、换人,新人若表示不满,合同上一句“如遇不可抗力之原因”,肯定噎得你说不出话来。
要签合同马虎不得
由于缺乏行业内的规范和约束,新人与婚庆公司一旦发生纠纷,解决的途径一般只有两种:去消协或者去法院。但是大多数人是不愿因为喜事惹出一场官司的,所以新人就应该在选择婚庆公司和签订协议时多多留心了。
曾经办理了几起婚庆服务纠纷案件的朝阳法院法官刘超建议,新人在与婚庆公司签订协议时,要尽量采用书面形式,而且约定的内容要尽可能明确一些。比如婚礼录像主要录制哪些内容、婚宴上饭菜的量应该多大等,都要事先协商好,并且要保存好协议书和收费凭证,以便出现纠纷时明确责任。
至于婚庆公司,频频出现的“红色纠纷”对他们也是一个警报:如果不严格自律,甚至设下陷阱诱人上当,虽然能得到眼前的利益,可是一旦被法律意识日渐增强的消费者告上法庭,最后的结果不但会血本无归,还可能会砸了自己的饭碗。晨报记者 赵孟轶
订短信头条新闻 天下大事尽在掌握!
    新浪企业广场诚征全国代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