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张鹏) 现在,青睐于出国旅游的人越来越多,可是出国游带来的并非都是美好的记忆,最近记者从本市法院了解到,目前旅游纠纷呈上升趋势,其中出国游占相当大的比例,一些消费者带着一腔怒火回国后,随即就来到法院将旅行社告上法庭。
冯先生夫妇本来兴高采烈地去马来西亚旅游,可没想到由于旅行社工作人员的失误,他们才到机场竟被遣送回国,由此引出了一场精神索赔的官司。去年1月12日,冯先生夫妇与自称“海峡旅行社市场部”的工作人员签订了一份《出境旅游协议书》,并支付团款11600元。此后,该市场部的工作人员将两人介绍给中国招商国际旅游管理总公司。同年1月24日,冯先生夫妇经新加坡转机到达马来西亚槟城机场,但在办理入境手续时,却被海关官员以签证无效为由拒绝,被马来西亚移民局送回北京。二中院在审理这起案件时认为,招商国旅与冯先生夫妇已经达成了有偿出境旅游协议,由于招商国旅工作失误,导致两原告蒙受经济和精神损失,理应向两游客赔偿。日前,两人拿到了终审判决书,除要回了团款及利息外,每人还获得各5000元的精神赔偿。
而在另一起出国旅游纠纷中,14位消费者将一家国际旅行社告上了法庭,因为他们的俄罗斯之旅不但泡了汤,而且最后不得不自费坐飞机回京。据东城法院调查事实经过,去年9月20日这14位消费者和这家旅行社签订了“牡丹江、镜泊湖、俄罗斯、海参崴”六日游的协议,可是刚到首都机场就出了差错,因为旅行社没有订到直飞牡丹江的班机,所以只好从哈尔滨转飞牡丹江,由于耽误了时间,牡丹江的游览被取消,第二天急匆匆地过境,可是由于过境人太多又无功而返,在白白耽误了两天后终于到达海参崴,游客们发现这里的食宿环境和旅行社承诺的相差甚远,于是一气之下中止旅游回国。目前旅行社一审败诉,他们不服又提起了上诉。
记者从有关部门了解到,出国游为何引发这么多官司,是由于一些根本没有资格从事境外旅游的旅行社通过违规“挂靠”打擦边球,超范围经营,致使旅游者权益受损。目前本市从事旅游行业的单位不计其数,实际上政府批准的合法从业的旅行社仅400余户,具备资格从事境外旅游的只有9户,因此市民想要出境旅游,应认清旅行社和所谓“分社”的性质,不要图一时便宜,否则碰到“黑社”有可能投诉无门。
闁哄倻澧楀顔炬媰閿斾勘浠涢柨娑欑煯閹广垺鎷呴弴鐔告毆閻犳劕缍婇。鈺伱圭€n亜鍏婄紒浣靛妺缁变即宕ㄥΟ鑲╂惣妤犵偛鐏濋幉锟犳儍閸℃洝绀嬮悹鍥х墦閻涖儵鏁嶅畝鍐惧殲闁告洖銇樼粭鍌濄亹閹垮嫮纾�闁绘劗鎳撻崵顔芥交濞戞ê寮抽悹鍥烽檮閸庯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