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查获收缴十多种假国际名牌鞋

2001年08月03日 13:04  南方网-南方都市报 

  广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执法人员根据本报提供的线索,于前晚昨晨查处了位于广州市新市镇的一家制假鞋厂--梨宝鞋业公司。执法人员在该公司的总部、分厂、仓库三个地方,查获收缴了十多种品牌的仿冒国际名牌鞋627双,以及大量鞋材、名牌鞋的铭牌等原材料,并对梨宝鞋业公司进行了查封处理。

  梨宝总部

  梨宝公司总部位于广州市新市镇棠溪村岗贝路文一仓24号的9楼。8月1日20时30分,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执法队神不知鬼不觉地出现在这里。梨宝负责人是林平

  执法人员先进入这间公司的办公室,向两名正在埋头写东西的中年男子亮明身份,询问谁是负责人。在随后的调查取证中,执法人员找到一份该公司的管理架构表,并从先前两男子口中证实,该公司的负责人就是清远籍的林平。陈列室摆满假名牌鞋

  在林平办公室隔壁,有一间“国际名鞋”陈列室。透过陈列柜的透明玻璃,各种各样“名牌皮鞋”琳琅满目。据观察,这些皮鞋的品牌包括“GUCCI[微博]”、“PAZZO”、“DUNRELL”等10多种国际名牌。现场的技监人员告诉记者,这些冒牌货有的做工低劣,有的还闹出大笑话,如在同一双鞋上出现巴黎字样(PARIS),紧跟着又在下面注明“产自意大利”(MADEINITALY)。梨宝造假有前科

  据一自称是林平表弟的白姓男子交代,梨宝公司从去年3月起就开始租借了棠溪经济十三社的场地,开始从事造假的生意,当年8月份被白云区工商分局查处过。今年6月在大埔村又建立了分厂,开始大量造假。

  梨宝仓库

  8月1日21时许,记者跟着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执法人员和梨宝公司一名白姓男子来到了梨宝公司的货仓。执法人员撬开仓库门

  因白某开不了仓库门,执法人员决定将门撬开。该货仓是一厅两房的民房,在厅里面堆满了用大纸箱包装的成品鞋。这些鞋有的是客户的退货,有的是装箱待运。记者留心了一下纸箱上写的文字,大部分都是只写个人名,有一箱写着“新思路鞋业”,一箱写着“好莱坞退货”,其中最详细的一箱写着“广州市站西路20—22号天和鞋城2楼2017档马诗芬收”。在仓库里的鞋大部分都是女式鞋,仿冒牌子最主要是“GUCCI”,其次是“LOUISVUITTON”,“CHANEL”较少。假名牌鞋被异地封存

  在里面的一个房间里,有许多还没有装箱的女式鞋,有的表面已经起了霉。该房间里还有几大袋“GUCCI”的不锈钢标识,颜色有银白色和金黄色,款式有十多种。部分金黄色的已经把它的包装纸染黄了。而隔壁一个较小房间即放着一些用纸箱装着的鞋底,这些鞋底均塑印着“GUCCI”或“LOUISVUITTON”。很明显,这些鞋底也是假冒的。

  梨宝分厂

  8月1日20时30分,记者随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执法人员悄悄驶往“梨宝”分厂。堵住梨宝送货车

  据知情人透露,疯狂造假、出货的地点主要集中在分厂,快要接近厂房时,只见一辆银灰色的丰田车正在倒车准备开出去,这时随车的知情人急得叫了起来:“那辆车就是鞋厂的送货车!”记者赶紧摇下车窗,向执法人员示意,执法车直开进去,将丰田车堵了个正着。司机无奈地下了车,带执法人员上到三楼的厂房。呈现在眼前的是简陋的案板,几把大剪刀,还有几台破旧的缝纫机,工人们正在加工一堆半成品,厂房里弥漫着一股橡胶和皮革的味道。假名牌鞋只值三十元

  丰田车里的司机名叫林健,广东清新县人,知情者说他是二老板,大老板林平的堂弟。执法人员从丰田车和办公室里找出不少成品仿路易威登[微博]和古驰鞋,此外还发现了一大堆出货单,还有一个本子上清楚地写着今年3月份起的出货记录。林健看着这些记录,眼皮都不眨地一口咬定:“我们这个分厂是6月2日才开工的”,“每天生产20—40对这种(路易威登和古驰)凉鞋”,至于这批鞋的价值,林健说:“包料每对不超过30元”。

本文涉及到的板块个股: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吉普车冲撞天安门金水桥事件已5死38伤
  • 体育国锦赛-丁俊晖绝杀胜 卫冕冠军出局 视频
  • 娱乐陆川秦岚秘密分手近三月 陆川:我们很好
  • 财经养老金并轨试点被疑不改公务员利益
  • 科技快递单信息网上仍热卖:单日最多卖5万单
  • 博客吐槽大学社团:节操掉光了活动没下限
  • 读书揭秘:为何红军长征从来没中过埋伏
  • 教育90后大学生高学历环卫工每晚敷面膜(图)
  • 叶檀:世上已无计划煤
  • 张五常:什么是贫富分化的根源
  • 水皮:三中全会能让股市大涨吗
  • 光远:公司注册资本制度变革是大红利
  • 姚树洁:王岐山反腐重在震慑力
  • 小兵:一招把首都房价降到6千
  • 花木兰:银行将开始算计有房族
  • 曹凤岐:新型城镇化框架下的金融创新
  • 陶冬:联储动作再延后 汇率又争先
  • 张明:上海自贸区热的冷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