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住宅安全吗?北京一市民装修竟引来“杀手”

2001年08月02日 15:26  中国经济时报 

  余玮/文

  近日,国内首例因室内空气中甲醛引发的案例在北京开庭宣判。自状告并被受理日起已历时313天,无疑这案件受到世人与媒体的关注。当法院宣判原告陈颖胜诉时,陈先生泪流满面……

  人气儿斗不过刺鼻气味

  1998年7月陈颖先生购买了位于北京昌平八仙别墅小区的一套住宅,总面积约100平方米。随后,于8月13日以95716元的总价请被告北京工美天成装饰公司进行装修,并签订了《家庭装饰工程合同》,约定由被告包工包料,为陈先生的9603住宅进行室内装饰装修。工程竣工入住后,陈先生感觉室内气味刺鼻,致人咽痛咳嗽、辣眼流泪,无法居住。对此,天成公司强调油漆及新家具(木材)挥发的异味,属正常现象,只要经常开窗通风,很快就会挥发完。陈先生根据以往的生活经验,新油漆过的家具的确都有些异味,但一般都能很快挥发完,并且许多刊物也都提到过新房装修后存在异味,但很快会消失,并普遍提倡最好过一两个月左右再居住的建议。于是,陈先生只好暂时接受了上述“强调”。然而,“经常开窗通风”了几个月,气味并未见丝毫减弱。陈先生便再次向天成公司询问原因,天成公司又告诫陈先生“除了通风以外,还必须天天住人,只要一住人,很快就好,以增加人气儿来抵消室内装修遗留的气味。”这种解释似乎有一定道理,听话的陈先生便率全家住进了“八仙别墅”。可是,人气儿还没斗过刺鼻气味,陈先生的喉疾反而加剧。

  基于室内呛人气味长久不消,1999年9月陈先生决定向北京市建筑装饰协会求援。接到陈先生的投诉后,装饰协会委托检测部门进行了实地检测,始知居室内的刺鼻气味乃装修材料所挥发出的游离甲醛所致——“甲醛浓度平均超标25倍!”恍然大悟的陈先生要求天成公司清除其造成的污染。可该公司虽然认可“木质装修部位可能是污染源”,却以“无先例”为由,拒绝了陈先生提出的要求,并重申解决办法只能“常住人”。

  受伤的何止是咽喉

  为慎重起见,陈颖于2000年4月就室内空气中的甲醛超标再次申请检测,北京市劳动保护研究所于2000年4月6日,在室外刮着八、九级强风,室内甲醛浓度被明显吹散的情况下再次进行了检测,结果仍然超标达5倍之多。恰在此时,陈先生喉头不适加剧,并且早晨还经常咳血。经医院检查,查出竟是“喉乳头状瘤”,并在协和医院进行了手术。为了解甲醛对人体的影响,术后的陈先生通过互连网和向专家咨询得知,“空气中甲醛超标对人体的危害是非常严重的,并且这种损害具有长期性、潜伏性、隐蔽性”。轻则刺激人的眼睛、皮肤和呼吸系统,重则会引起鼻腔癌、咽喉癌、肺癌和消化系统癌症,而癌症的先兆之一就是他刚刚切去的咽喉乳头状瘤。此时,陈先生更害怕了,为了个人和家人的健康与安全,他两次请室内环境检测单位对其住所进行室外内环境检测。在按规定房间封闭24小时后,室内环境检测中心的专家“流着眼泪”进行了室内空气检测,结果是:卧室中甲醛含量高达1.56毫克/立方米,超过国家标准19.5倍!自从新房装修竣工后,为了消除室内甲醛异味,陈先生四处请教,查找资料,采用了很多方法,如醋熏、茶叶、盐水及空气净化器等,都无济于事。

  有家难归上公堂

  此后,陈先生一家就因室内甲醛污染而有家难归,被迫转向社会租房居住,八仙别墅成为“空中楼阁”,同时还要按期交纳不菲的物业管理费。陈先生在近两年的时间里,多次请求工美天成装饰公司“停止侵害、恢复原状、赔偿损失”,但始终未得到答复。至此陈先生想到了通过法律渠道来解决这个问题,因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26条中明确规定:“国家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也有相应的规定。为维护公民的生命健康权,以及补偿自己和家人在此期间所遭受的经济损失,他一纸诉状将工美天成装饰公司告上了法庭,要求判令被告北京工美天成装饰公司“清除自己居室的污染源,赔偿房租、物业管理费、房屋折旧费、装修材料损失费以及身体损害损失费等项共27万元。”北京市昌平小汤山法院正式受理此案并于2000年8月10日一审开庭。审理中,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环境卫生监测所对八仙别墅9603号室内空气质量及室内游离甲醛的木制板材的甲醛释放量进行了检验。结论为:主卧室和书房内室内空气甲醛浓度不符合《居室空气中甲醛的卫生标准》,木制板材样品的甲醛释放量为24.6毫克/平方米/天。北京市法庭科学技术鉴定研究所,对原告的慢性咽炎、咳血、嗓子疼痛等疾病与甲醛气体超标有无联系、联系程度、是否构成伤残等进行了鉴定,表明陈颖的临床表现不能排除甲醛的持续刺激作用。2001年6月19日上午10点20分,北京昌平区人民法院开庭宣判了陈颖室内环境污染伤害案,原告一审胜诉,法庭判决北京工美天成装饰公司赔偿原告拆除损失费、检测费、医疗补偿费、房租费共计8.9万元,并在十日内清除污染的装饰材料……。

  室内的甲醛从何而来

  甲醛是一种无色易溶的刺激性气体,可经呼吸道吸收,对人体健康有负面影响。长期接触低剂量甲醛可以引起慢性呼吸道疾病、女性月经紊乱、妊娠综合症,引起新生儿体质降低、染色体异常,甚至引起鼻咽癌。高浓度的甲醛对神经系统、免疫系统、肝脏等都有毒害。甲醛还有致畸、致癌作用,据流行病学调查,长期接触甲醛的人,可引起鼻腔、口腔、鼻咽、咽喉、皮肤和消化道的癌症。

  室内空气中的甲醛来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用作室内装饰的胶合板、细木工板、中密度纤维板和刨花板等人造板材,因为甲醛具有较强的粘合性,还具有加强板材的硬度及防虫、防腐的功能,所以目前生产人造板使用的胶粘剂是非曲直以甲醛为主要成分的脲醛树脂,板材中残留的和未参与反应的甲醛会逐渐向周围环境释放,是形成室内空气中甲醛的主体;2、用人造板制造的家具,一些厂家为了追求利润,使用不合格的板材,在粘接贴面材料时再使用劣质胶水,制造工艺不规范,结果顾客买回家去,等于买回了一个小型废气排放站;3、含有甲醛成分并有可能向外界散发的其他各类装饰材料,比如贴墙布,贴墙纸,化纤地毯、泡沫塑料、油漆和涂料等;4、燃烧后会散发甲醛的某些材料,比如香烟及一些有机材料。另外,室内空气中甲醛浓度的大小与以下四个因素有关:室内温度、室内相对湿度、室内材料的装载度、室内空气流通量。在高温、高湿、负压和高负载条件下会加剧甲醛散发的力度。

  为了改善室内环境,保护居住者的身体健康,近年来,各国都对空气中甲醛浓度的限值作了严格规定,目前我国于1996年颁布了室内环境的甲醛的检测标准和方法,规定居室空气中甲醛的最高容许浓度为0.08毫克/立方米。由于人造板是造成室内空气中甲醛超标的主要因素,世界上不少国家都对人造板的甲醛散发值作了严格的规定,国际标准是穿孔测试值必须小于10 mg甲醛/100g板。 为了防止家庭和写字楼室内空气中由于装修造成的甲醛污染,中国室内环境监测中心的专家提醒大家注意这样几个方面:一是合理确定装修方案。特别是房间的地面材料,最好不要大面积使用一种材料。合理计算房间里大芯板的使用量;二是科学的选择施工工艺。除了特殊要求以外,一般不要在复合地板下面铺装大芯板。用大芯板打的柜子和包暖气罩,里面一定要用甲醛封闭剂进行封闭,最好不要有裸露的地方,油漆最好选用漆膜比较厚、封闭性好的;三是严格掌握装饰和装修材料质量;四是适当延长入住时间,有条件的应该尽量让室内通风一段时间再入住,使室内甲醛尽量释放;五是注意室内甲醛的检测和净化。

  呼唤绿色室内装修

  这个我国首例室内环境污染案终于画上了一个句号。可是,这个案件带给我们的启示和思考,这个案件对我国建筑装饰业、建筑装饰材料生产企业、我国室内环境法律法规的健全与完善以及室内环境事业的发展和推动,其意义远远大于案件本身。中国室内装饰协会室内环境监测中心主任宋广生说:这个案件的发生与宣判,给我们的启示很多很多,消费者要不断增强室内环境意识,学会用室内环境法律法规保护自己和家人的健康不受伤害;装饰企业和建材企业要切实从消费者的利益和企业发展前途出发,生产更多无污染和少污染的产品;国家有关主管部门和司法部门要从为人民大众服务和维护人民大众的利益出发,建立健全室内环境相关法规,并充分体现其严肃性和权威性;从事室内环境检测治理事业的部门和单位,要把发展我国的室内环境事业为己任,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为不断提高我国人民的室内环境水平、使人民的生活条件更加舒适、健康、幸福而努力。国内首例室内空气污染伤害案尘埃落定,原告住户胜诉获赔的消息传出后,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7月10日上午,中国消费者协会、国家质量监督检检疫局、国家工商局消费者权益保护司、中国室内装修协会的有关领导、室内环境专家及部分法律专家、某些家装公司领导与一些消费者代表,就室内环境污染组织了研讨,一致认为,此案例将对今后我国的维护消费者权益和规范室内装饰行业、建筑装饰材料行业和室内环境检测事业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

本文涉及到的板块个股: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吉普车冲撞天安门金水桥事件已5死38伤
  • 体育国锦赛-丁俊晖绝杀胜 卫冕冠军出局 视频
  • 娱乐陆川秦岚秘密分手近三月 陆川:我们很好
  • 财经养老金并轨试点被疑不改公务员利益
  • 科技快递单信息网上仍热卖:单日最多卖5万单
  • 博客吐槽大学社团:节操掉光了活动没下限
  • 读书揭秘:为何红军长征从来没中过埋伏
  • 教育90后大学生高学历环卫工每晚敷面膜(图)
  • 水皮:三中全会能让股市大涨吗
  • 光远:公司注册资本制度变革是大红利
  • 姚树洁:王岐山反腐重在震慑力
  • 小兵:一招把首都房价降到6千
  • 花木兰:银行将开始算计有房族
  • 曹凤岐:新型城镇化框架下的金融创新
  • 陶冬:联储动作再延后 汇率又争先
  • 张明:上海自贸区热的冷思考
  • 王吉舟:新快报大败局
  • 端宏斌:如何才能不被经济学家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