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基斯坦驻华大使:中企在巴特区的利润可以100%带回中国

2013年11月27日 03:21  21世纪经济报道 

  专访巴基斯坦驻华大使马苏德·哈利德:

  “中国企业在巴经济特区的利润可以100%带回中国”

  特约记者 慕丽洁 上海报道

  “巴基斯坦政府新设立了四个经济特区 (Special Economic Zone),分别位于瓜达尔港、卡拉其、拉合尔和白沙瓦,鼓励国外投资者进入投资。”巴基斯坦驻华大使马苏德·哈利德(Masood Khalid)11月26日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独家专访时表示,“中国企业可以选择以BOT或BOO的方式在巴经济特区内设厂,并可以将100%利润带回中国。”

  哈利德是当天在出席复旦大学南亚研究中心举行的“巴基斯坦外交政策及巴中关系”专题报告后,接受本报的独家专访的。

  巴基斯坦驻上海总领事扎法尔·哈桑(Zafar Hasan)则表示,对中国投资者,巴方有相应的土地租赁补贴和税收优惠等政策提供支持。比如,生产的产品从巴国出口时,巴政府将提供出口补贴;中国企业在巴投资的前五年免征资本利得税,等等。

  哈利德和哈桑还就“中巴经济走廊”、中国企业赴巴投资的相关政策优惠和风险等话题向本报独家披露了其见解。

  “中巴经济走廊”

  哈利德指出,中巴关系向来友好,双方在政治、军事、商贸等领域均有良好的合作。今年2月,巴基斯坦西南部瓜达尔港的运营权合约已从新加坡国际港务局移交给中国海外集团有限公司。5月新提出的“中巴经济走廊”(以下简称“经济走廊”)为两国间更密切的商贸往来奠定了更坚实的基础。

  2013年5月、7月,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与巴基斯坦总理谢里夫在互访期间,提出共同建设“中巴经济走廊”的蓝图,并制定了修建新疆喀什市到巴基斯坦西南港口瓜达尔港的公路、铁路、油气管道及光缆覆盖“四位一体”通道的“远景”规划。

  哈利德指出,2012年中巴双边贸易额突破120亿美元,其中,中国对巴出口90亿美元,巴对中国出口30亿美元。缓解巴贸易赤字,中国可以考虑从巴进口更多的水果、建材、谷物、棉花、手工地毯等商品,另一方面,这也有利于巴基斯坦优质产品进入中国市场,为中国消费者提供更多选择。

  在谈到中巴间投资合作时,哈利德表示,在下一个五年计划内,中巴间已签署投资项目36个,涉及金额达220亿美元,主要集中在能源、电信、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等领域。预计未来几年投资项目数量还会继续增长。

  哈桑介绍了中巴铁路建设的最新进展。他说,目前该铁路已完成前期可行性考察,下一步,两国将进行实质性勘测,根据勘测情况修正建设计划。中巴铁路建成后,中国将不必经过马六甲海峡而与欧洲联通,为中国能源运输提供更加安全的通道。同时,中巴铁路的建成也将大大节约两国间物资运输的时间。哈桑称,目前从新疆喀什地区通过公路到达瓜达尔港约需一个月左右时间,中巴铁路建成后,时间缩短一半。这对于中巴经济走廊内两国双边互联互通十分有利。

  中企赴巴投资的机会

  赴巴投资目前已成为中国企业所关注的热点话题。

  哈利德表示,今年已有多个中国政府考察团赴巴进行市场调研,并已签订了总价值4亿美元的合同。希望未来有更多中国考察团赴巴,为中巴商贸往来带来更多实际成果。

  在上周举办的“上海中巴商务论坛”上,来自电子、太阳能、生物质能、水务、IT制造、基础设施、医疗器械等行业20多家中国知名企业到会挖掘投资机会,其中包括华为和中船重工等知名企业代表。

  据哈桑介绍,巴基斯坦非常欢迎中国企业前去投资,尤其在能源、基础设施建设、信息技术通讯等领域。对中国投资者,巴方有相应的土地租赁补贴和税收优惠等政策提供支持。

  目前在巴境内有多个工业园区可供中国企业选择落户。巴政府还新设立了四个新型经济特区(分别位于瓜达尔港、卡拉其、拉合尔和白沙瓦),鼓励国外投资者进入。

  哈桑称,中国企业在四个经济特区内投资时所产生的利润可100%带回中国;对中国企业在建厂时引入巴国的设备,巴政府将实施零关税政策;生产完成后产品从巴国出口时,巴政府也将提供出口补贴;中国企业在巴投资的前五年巴政府不征收资本收益税。

  哈利德表示,中国企业赴巴投资后可以促进巴国GDP的增长,帮助巴国解决一部分人口的就业问题,而中国企业则可以享受巴国的政策优惠和较为廉价的劳动力,是一种典型的共赢。

  巴电力一直较为短缺。据哈桑介绍,巴基斯坦的高峰用电需求量为1.8万兆瓦,而目前的发电量仅为1.2万兆瓦,有6千兆瓦的产电缺口,“这对中国电力企业来讲是一个巨大的机会”。

  哈利德表示,中国企业可以选择以 BOT(私人资本参与基础设施建设,向社会提供公共服务的一种特殊的投资方式)或 BOO(开发商按照政策授予的特许权,建设并经营某项基础设施)的方式在经济特区内设立电厂。

  由于巴基斯坦的水资源没有合理规划,目前有部分地区水源出现问题,因此也欢迎中国清洁能源和水污染处理企业前去投资,共同治理。

  得益于中巴之间价值100亿人民币的双边货币互换协议以及中国工商银行在巴设立的两家分行,中国企业赴巴投资可用人民币直接结算,大大减少了交易成本。

  哈桑说,目前赴巴投资的大多是国有企业,如三峡集团、中国东方电气集团、中国移动[微博]等。巴基斯坦希望有更多中国私企前来投资。

  针对不少中国企业对赴巴投资安全方面的担忧,哈桑表示,在巴基斯坦投资其实很安全,关于巴基斯坦危险系数高的部分报道并未反映真实情况。

  复旦大学南亚研究中心主任杜幼康教授表示,他在巴基斯坦的伊斯兰堡生活了三年多,身边基本没有暴力事件发生。而且,巴国民对中国人非常友好,安全方面不必太担心。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人大常委会委员:建议男女65岁同龄退休
  • 体育郑智获亚洲足球先生 中国揽亚足联5大奖
  • 娱乐杜海涛疑因跪拜韩星风波遭湖南卫视雪藏
  • 财经养老金结余10年增长13倍 个人账户仍空账
  • 科技奇虎360诉腾讯垄断案开审
  • 博客陈剑:我与张艺谋妻子的真实关系(图)
  • 读书优劣悬殊:抗美援朝敌我装备差距有多大
  • 教育人大代表呼吁学生堕胎免费 99万人国考
  • 孙大午:中国经济重心应向乡镇转移
  • 郑风田:如何让农民财产成为下蛋鸡
  • 宋文洲:把伤人的油老虎关进笼子
  • 叶檀:土地增值税的问题在哪
  • 齐格:最没有钱途的三个职业
  • 赖伟民:三中全会国企改革方向三看点
  • 朱平:比特币能接棒房地产吗
  • 金岩石:股市指数将上涨一倍以上
  • 水皮:许家印的胆肥了吗
  • 林起:欠缴3.8万亿土地增值税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