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商银行

日本海外能源暗战:曲线参股紧盯油气田稀土

2012年12月01日 08:02  中国经营网 

  作者:方辉

  钓鱼岛事件发生后,中日之间由多年的“政冷经热”转向了“政冷经冷”,但在两国关系全面转冷的背后,围绕能源、矿产资源的争夺,中日之间的“暗战”却一直没有停顿。

  日本是一个能源对外依赖度很高的国家,主要战略资源如石油、煤、铁矿石等的对外依赖程度多在90%以上,有的甚至达到100%,因此日本格外重视能源战略。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中国的能源对外依赖度也在日益提高,现在中国超过50%的石油消费依赖进口,预计到2015年将上升到60%~70%,中国已经成为美国之后的全球第二大石油进口国,除此之外,中国在铁矿石、铜矿的获得上也高度依赖进口。

  记者了解到,过去中日企业在面对海外能源、矿产项目时采取的参与方式不同,双方很少直接争夺,但隐形的冲突不断。随着近年日元持续升值,日本政府高调鼓励企业出海争夺资源,以稀土纷争为代表的中日资源纷争开始日益摆上桌面。

  隐形的冲突

  日本的走出去与中国企业走出去在战略上类似,而世界范围内的能源、矿产资源集中的地区无非非洲、北美、澳大利亚等地区,未来的交集会越来越多。

  “日本在获得海外能源的方式与中国不同,很少像中国企业这样直接去收购国外的矿产和能源企业,他们一般采用参股的方式。”中国能源网首席信息官韩晓平在接受《中国经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从面上看不出中日之间有多么激烈的争夺,不过在能源安全保障上,由于日本与美国关系密切,中国如何保障在动乱地区的能源渠道安全是一个挑战。

  事实也是如此,多位在非洲投资矿产的民营企业家都对记者表示,他们在被收购企业中遭遇过日资,虽然没有控股权的争夺问题,但日本企业通过资本获得的资源分享权实际上也影响到了中国走出去企业的利益。

  “日资可能只占10%的股份,但他们可能拥有超过20%的资源优先购买权,我们虽然控了股也要尊重他们的权利。”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企业家表示,作为控股方的中国企业要承担所有的经营负担,性价比远不如日本企业。

  虽然没有直接的争夺,但由于日本的能源完全依赖进口,而中国作为后起的经济大国,对海外能源的需求日益强烈,中日在海外能源矿产市场的隐形冲突难以避免。

  2011年核电危机发生后,日本政府在日元升值的背景下开始高调鼓励企业走出去寻找能源、矿产。业内专家指出,日本的走出去与中国企业走出去在战略上类似,而世界范围内的能源、矿产资源集中的地区无非非洲、北美、澳大利亚等地区,未来的交集会越来越多。

  2011年9月日本政府发布了《日元升值综合对策》,明确表示,如果日元升值趋势不改,不仅大型企业的海外转移将继续增加,而且中小企业的海外转移也必将加速。

  在此前的2011年8月,日本政府就专门设立了最高额度为1000亿美元的“日元应对紧急基金”,通过国际协力银行将其以低利息贷给民间企业。企业可以利用该贷款再加自有资金进行海外并购(国际协力银行的融资为400亿美元),另外确保和开发海外的资源、能源(融资额为500亿美元)。

  而日本海外能源战略的重点是油气田和稀土一类的矿产资源,并专门指定“石油天然气金属矿物资源机构”解决企业的资金问题。

  随后,日本企业即在北美和澳大利亚获得大单,2011年11月日本伊藤忠商事与美国私募股权公司KKR合作、以超过70亿美元的价格收购美国油气企业Samson投资公司;2011年12月日本三菱商事获得澳大利亚西部的页岩气的勘探权,这是日本企业首次涉足澳大利亚页岩气。

  2012年5月三菱商事再次染指澳大利亚天然气资源,5月2日三菱与三井集团共同出资20亿美元收购澳大利亚伍德塞德石油公司名下的Browse液化天然气(LNG)项目14.7%的股权。

  与此同时,中国企业在海外的能源矿产布局也越来越频繁,尤其在非洲、拉丁美洲的投资势头良好。此外,澳大利亚和北美也是中国企业寻找能源矿产的重要区域。

  中国矿业联合会调查显示,2011年中国在非洲矿业投资总额为151亿美元,同比增长10倍左右;在拉美地区的矿业投资总额为22亿美元,同比增长68%。

  稀土未了局

  2011年中日相关机构曾协商成立“中日官民协议会”,继续中日之间的稀土交流,但2012年中日关系跌入低谷,“中日官民协议会”也搁置。

  稀土是中日之间的能源、矿产争夺最为典型的例证之一。随着中国以外的稀土供应量已经超预期的增长,中日在稀土问题上的博弈已看似平息,在钓鱼岛事件发生之前,日本媒体曾渲染中国的“稀土牵制”战略,认为中国会如上一次中日撞船事件后,对运往日本的稀土进行限制,但是从2011年开始,日本对中国的稀土资源需求明显下降。

  “除了走私获得,日本也在需求稀土供应的多元化。”11月28日中国稀土行业协会的一位要求匿名的专家对本报记者分析称,过去日本一直在储备中国的稀土资源,从2009年开始日本就已经着手在其他国家寻找稀土,2011年的贸易情况说明日本的多元化战略起作用了。

  在2012年8月的稀土国际论坛上,中国稀土界也提出了中国稀土国际化的主张,以美国钼公司为代表的海外稀土企业也表示愿与中国稀土企业合作开发新的稀土资源。

  早在1988年中日就开始了稀土领域的交流,此后持续了20年,最终于2009年4月终止。随着中国加强对稀土产业的管控,日本在稀土问题上频频指责中国,并在2009年与美国和欧盟共同对中国发起了WTO诉讼。

  业内人士告诉记者,2011年中日相关机构曾协商成立“中日官民协议会”,继续中日之间的稀土交流,但2012年中日关系跌入低谷,“中日官民协议会”也搁置。

  2012年11月12日日本经济产业相枝野幸男表示,预计从2013年下半年起,日本可从中国以外的市场,确保相当于国内需求量五成左右的稀土。而根据日本经济产业省的数据,2011年日本进口的稀土中约有90%来自中国,目前这一依赖比重已降到70%。中国海关公布的数据显示,2012年前10个月中国稀土出口总量为11312吨,远低于市场预期。

  11月16日,日本与印度签署了一份印度向日本出口稀土的备忘录。日本媒体称丰田通商与印度核能厅的子公司等组建了合资公司,将从明年春季开始生产和出口稀土。如果日印联合组建的稀土工厂满负荷运转,每年可向日本出口4000吨镧、铈和钕等稀土产品,可满足日本每年稀土需求的15%。

  此前的11月10日日本宣布,向哈萨克斯坦等国提供7亿美元项目援助,而后者则允诺在稀土方面对日本提供出口方便;日本和越南的稀土联合开发也取得相应进展,今年6月,两国在河内设立了稀土研究技术合作中心。

  不过,虽然日本的稀土多元化战略起到了一定的成效,但目前在世界范围内发现的稀土多为轻稀土,对于珍贵的中重稀土,目前尚没有确定的生产时间表。因此,业内专家指出,日本对于中国稀土资源的依赖度在降低,但要完全摆脱也不现实,而中国的稀土应用技术也需要日本的帮助,两国的交流合作符合双方利益。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 新闻四川省委副书记李春城正接受中纪委调查
  • 体育火箭末节砍霍逆转湖人 热火负垫底队
  • 娱乐米雪曝绝密SM艳照 半裸酥胸展魅惑(图)
  • 财经德基速成鸡被曝花钱能买检疫合格证
  • 科技中移动李跃:将推自有品牌终端
  • 博客参选日本议员要多少钱 苦难放荡民国娼妓
  • 读书解密:党内谁最先主张"去除毛泽东思想"
  • 教育年级第一高中生因无人愿同座跳楼(图)
  • 育儿女童幼儿园午休后死亡看护老师称无责
  • 太友:导致16万切糕事件的根源在哪
  • 朱大鸣:过度福利主义的五种死法
  • 黄鸣:我为何揭发检测造假门
  • 宋文洲:一人骗客户1亿 这个银行不靠谱
  • 张化桥:你究竟是股东还是捐款人
  • 刘远举:出租车减配丑闻别全怪在企业头上
  • 张明:警惕中国银行业系统性风险
  • 辜胜阻:均衡城镇化要两条腿走路
  • 如松:朱元璋从兴旺到衰败的过程
  • 管清友:新四化建设开启中国经济新周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