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中国GDP超日本 日方强调人均GDP领先10倍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2月15日 08:44  东方早报

  日本官方昨日公布的数据证实中国2010年GDP规模已经超过日本,正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中国超日本成第二大经济体:日方强调人均GDP仍领先10倍

  早报记者 曹虹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央行等中国国家部委,世行、IMF等国际机构刘建平 制图

  日本官方昨日公布的数据证实中国2010年GDP规模已经超过日本,正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日本内阁府14日公布的2010年经济数据显示,2010年日本名义国内生产总值(GDP)折合美元为5.4742万亿美元,比中国同期名义GDP少大约4000亿美元。

  这意味着日本经济总量已被中国赶超,也是日本自1968年以来首次让出“第二经济大国”之位,而位居美国、中国之后排名全球第三。

  对此,日本官方在表示“欢迎”的同时,内阁官房长官枝野幸男直言“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从人均GDP角度来考虑,日本还是中国的10倍”,他表示将谋求把眼前日本的这种丰裕(指人均GDP优势)流传给下一代。

  日本经济财政担当大臣与谢野馨则表示:“日本将不会与中国竞争GDP排名,我们搞经济不是为了争排名,而是为了使日本国民过上幸福的生活。”

  中方对此也作了冷静的反应。新华社14日发表的题为《冷静客观看待中国经济世界位次》的述评称,隐藏在GDP背后的问题,发人深省。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国际组织数据,中国人均GDP在世界排在第100位左右。按照每人每天1美元收入的联合国标准,中国仍有1.5亿贫困人口。 

  该述评还表示,尽管中国经济的世界位次不断上升,但中国仍然是发展中国家的属性没有变,中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

  “既定事实的正式背书”

  日方14日公布的“日本GDP规模已被中国超过”的这一消息并不让人感到意外。

  新华社14日发表的题为《怎么看“第二经济大国”席位互换?》的“新华国际时评”称,“实际上,‘日中逆转’这一说法,自去年年初就频频见诸日本报端。两国每公布季度GDP数据,媒体总要就‘第二经济大国’席位互换炒作一番。去年日元对美元持续升值,给以美元计算的中日GDP比较带来仅有的一丝悬念。到今年1月份中方公布2010年名义GDP数据时,‘日中逆转’基本成为定局。日方今日公布的数据,无非是给一个既定事实的正式背书。”

  而“GDP超日”在中国新闻社年度盘点中,位列十个2010年度经济热门词首位,足见国内对这一话题的热衷度。

  在刚刚过去的2010年,中国经济单季GDP就开始以微弱优势赶超日本。官方公布的数据显示,2010年第二季度,中国GDP为1.33万亿美元,而日本为1.28万亿美元,中国超过日本0.05万亿美元,首次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中国社科院2010年12月发布的2011年《经济蓝皮书》即预计,今年中国将维持约10%的高速增长态势,2010年全年中国GDP超过日本已无悬念。

  对此,中方并未全然沾沾自喜。

  人民网曾专门发表《中国GDP首超日本成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但非第二经济强国》的文章,称量的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不等于人均的第二大经济体,也绝非第二经济强国,现在中国经济发展到了转折关头,迫切需要转变发展方式。

  “虽然中国的经济总量不断扩大,但仍存在发展方式粗放、人均国民收入不高等问题,需要冷静客观地对待。”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此前在发布中国2010年GDP数据、回答中国经济世界位次问题时曾这样表示。

  日本欲借力中国经济

  “逆转”以后怎么办?

  新华社《怎么看“第二经济大国”席位互换?》一文称,这是中日双方今后均需直面的课题。就日本而言,应该认识到,日中逆转的大背景是“中日共赢”的经济格局。中国如今不仅是众多日本企业的生产基地,同时正成为日本商品的最重要海外市场之一。

  日方公布的2010年贸易数据显示,中国市场占日本出口总量的三成左右。日产、本田汽车去年在中国市场的销量均超过日本国内市场。日本贸易振兴机构的数据显示,如果考虑到经由第三国或地区进入中国市场的商品,日本去年对华贸易顺差高达2.1万亿日元。因此,中国市场对日本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日本内阁府14日发布的经济数据还显示,由于出口不断放缓、国内需求持续低迷,日本2010年四季度(10-12月)实际GDP比上季度减少了0.3%,折合成年率下降1.1%,是近五个季度以来首次出现负增长。

  据中新网14日引述日本新闻网的报道称,日本内阁官房长官枝野幸男当日上午在记者会上表示:“邻国(指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是很值得欢迎的事。重要的是,我们要借助于近邻的经济发展,让下一代也过上现在这样富裕的生活。”

  日本经济财政担当大臣与谢野馨也对中国经济的蓬勃发展表示“欢迎”,认为这对包括日本在内的东亚经济提供了重要“基础”。

  上海交通大学日本研究中心主任王少普教授14日在接受早报记者电话采访时表示,日本国内很多经济部门的专家都认为,经济要摆脱疲软,一定离不开和中国的合作。日本现在奉行新的经济战略,其中之一就是进一步开发亚洲,日本国内的一项统计显示,日本企业认为2011年最有前途的投资场所是中国、印度及越南。目前日本已经加强了和中国一些高端产业的合作。

  应免重蹈日本经济覆辙

  已头顶“第二经济大国”的中国接下来该怎么走?

  新华社《怎么看“第二经济大国”席位互换?》指出,就中国而言,“第二经济大国”的另一面是,人均GDP仍仅为日本的十分之一,按国际标准,仍是不折不扣的发展中国家。在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需要进一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让经济成果惠及广大民众,破解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两难困局。能否圆满解决这些课题,将决定中国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可包容性和可借鉴性。

  该文进一步称,过去40多年来,日本头顶“第二经济大国”的光环,既享受到前20年高速发展带来的成功荣光,也体味到政策不当导致的“失去的20年”。在此期间,日本也面临伴随经济增长产生的环境污染、贫富分化、货币升值、贸易摩擦、资产泡沫等问题,其应对的成败得失无疑可成为中国等新兴经济体的重要镜鉴。

  王少普表示,中日经济规模的地位互换,也标志着中日关系进入到新的阶段。中国经济持续30多年的高速增长,对日本产生了很大的震撼。双方在心理上、力量对比上产生重要的变化,就日本而言对中国的发展会产生一些戒备。这个戒备心理比较强烈地体现在安全上。

  王少普认为,在这一状况下,中日两国就目前出现的状况要有个正确的认识,要适时地调整这一认识。对日本而言,尤其要把中国的发展看作是一个机会,应谋求在新的条件下,重建和修复战略互惠关系;而要继续推进战略互惠关系,就必须对当前的两国关系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中国在冷静审视目前的差距和问题的同时,也对未来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表现出乐观的情绪。新华社14日发表的题为《冷静客观看待中国经济世界位次》的述评称,“但同时也应看到,中国的未来发展还有巨大的潜力,我们完全有条件推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和综合国力再上新台阶。”

  另据美联社援引包括世行和高盛在内的经济学家的预测称,作为目前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和最大的能源消费国,如果中国继续以目前的速度发展,将在2020年至2030年之间超越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大经济体。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分享到:
留言板电话:400690000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