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中日韩自由贸易试验区正在论证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5月21日 03:00  21世纪经济报道

  李清宇

  5月底6月初,国家发改委组织的调研组将奔赴山东,调研蓝色经济区前期规划。

  2009年4月,胡锦涛总书记在青岛提出:“要大力发展海洋经济,科学开发海洋资源,培育海洋优势产业,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

  山东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立即成立了以省委书记姜异康为组长、省长姜大明为副组长的领导小组,同时成立了姜大明省长为组长、王仁元常务副省长为副组长的协调推进小组。

  今年4月下旬,山东省政府正式向国家发改委报送编制完成的《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纲要》,而此前,26个专题规划及相关市地的规划已陆续完成。

  “把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我们现在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山东省政府党组成员、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办公室主任费云良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表示。

  一直在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而奔波的费云良不仅认为山东发展海洋经济的战略地位相当突出,还认为发展海洋经济,本身就是山东乃至国家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一环。“譬如能源结构的调整,我们现在利用浅海滩涂发展风能、太阳能、潮汐能等新能源都能够达到优化能源结构,节约陆地资源的效果。”

  费云良透露,目前,山东在金融、土地,包括海域使用权、滩涂土地的开发利用等方面提出了一些需要国家扶持的政策。

  山东发展海洋经济

  战略地位突出

  《21世纪》:在今年全国“两会”小组讨论中你曾经有一个很形象的概括,认为胡锦涛总书记去年在山东提出建设蓝色经济区堪比当年邓小平在南海边“划的一个圈”。为什么这么说?

  费云良:胡锦涛总书记去年4月下旬和10月下旬,两次到山东视察,都强调发展海洋经济问题,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总书记对大力发展海洋经济、科学开发海洋资源,有一个系统的思考。我们要深刻分析我们到底有哪些海洋资源、怎么样把这些资源培育成优势产业,使之成为国民经济的新增长点。

  海洋是一个新的发展空间,这一个领域并没有被我们完全认识,但它对我们国家未来的发展又具有极其深远的意义,包括经济意义、政治意义和军事意义等。也正是从国家发展全局的观点看,我认为胡锦涛总书记在山东提出打造和建设好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是继小平同志在南海划了一个圈之后在黄渤海划的又一个圈,对中国拓展未来的发展空间意义极为重大。

  《21世纪》:就区域发展来讲,总书记只在山东说过“打造蓝色经济区”这样事关国家发展战略的话?其中包含哪些深刻的含义?

  费云良:我认为这和山东得天独厚的条件是分不开的。

  山东地理区位优势明显。山东半岛是我国最大的半岛,也是环渤海与长三角地区的结合部,同时是黄河流域地区最便捷的出海通道,作为东北亚经济圈的关键地区和欧亚大陆桥头堡之一的山东,战略地位十分突出。

  另外来看,山东的海洋资源优势突出,如山东海域面积15万多平方公里,海岸线达到3121公里,占到全国的1/6。

  还有,山东海洋科技力量雄厚。包括中科院海洋研究所在内的全国60%左右的海洋科研机构、近一半的海洋科技人员在山东;山东已基本形成较为完备的海洋产业体系。

  此外,山东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超前,山东亿吨以上的大港就有三个,全省年港口吞吐量超过7亿吨,占全国的15.3%;山东海域面积相当于山东省的陆地面积,海域与任何国家没有大的纠纷,等等。

  我想,这些都是总书记在山东提出打造和建设好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原因。我们的目标就是要把山东打造成全国发展海洋经济的示范区,争取走在前面先行先试,形成我们新的增长点,为全国探索发展海洋经济的路子,总结经验,起到示范作用。

  五条原则

  《21世纪》:目前规划进展到哪一步?

  费云良:目前我们搞的规划纲要已经上报国家发改委。国家发改委的领导高度重视,正在按照国务院领导的批示研究下一步工作计划。估计近期就可启动工作,组织调研组来山东调研,帮助我们最终完成规划的编制工作。

  《21世纪》:省里编制规划的大体框架和核心内容是什么?

  费云良:我们有五条原则,叫做交通同网,市场同体,环境同治,产业联动,信息共享。

  在产业上,省委、省政府的想法是,山东海洋经济一、二、三产业都要搞,像一产的养殖捕捞、远洋渔业、海洋食品加工等。二产的造船、海洋新能源、生物产业、海洋工程、环保产业、海洋化工、先进装备制造业等。三产的旅游、物流业、海洋信息产业等。同过去陆上规划最大不同是,这次规划以海洋为主体,由海及陆,海陆统筹,梯次推进,一体发展。

  《21世纪》:在蓝色经济区的规划中是否也有中日韩自由贸易区的设想?

  费云良:这是规划中的一个设想,省商务厅正在论证。设想中的这个中日韩自由贸易试验区,与国家在广西搞的东盟自贸区比较类似。韩国对加强中韩经济合作非常积极,韩国有关研究机构把韩国到威海的海底隧道线路都已经设计出来了,到日本的也有设计,5年前我到威海参加一个会议,韩国一个前总理也来了,那时他们就提出搞仁川到威海的海上轮渡,包括汽车、火车轮渡都提出过设想。

  由于涉及国家之间的事情,许多问题要由国家层面去协调解决,所以,中韩海底隧道真正建成可能要有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比较现实的是我们规划设想从蓬莱到长岛到旅顺的跨海大通道。

  应该说,在山东半岛建设中日韩自由贸易试验区有文化基础,三个国家文化中相通的地方很多,文化习俗、消费理念、包括一些观念上的东西,沟通相对比较容易。

转发此文至微博 我要评论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