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IMF亚太地区经济展望新闻发布会媒体问答实录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4月29日 10:59  新浪财经
亚太地区经济展望新闻发布会 (图片来源:新浪财经)
亚太地区经济展望新闻发布会 (图片来源:新浪财经)

  新浪财经讯 4月29日上午消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今日在上海召开,发布亚太地区经济展望报告。新浪财经独家直播此次发布会。

  IMF亚太区总监AnoopSingh、IMF亚太区首席区域研究经济学家Roberto  Cardarelli、 IMF亚太区高级经济学家Olaf Unteroberdoerster参与了本次讨论。

  以下为发布会媒体问答环节实录:

图为IMF亚太区总监AnoopSingh
图为IMF亚太区总监AnoopSingh

  希腊的救助计划会很快敲定

  IMF亚太区总监AnoopSingh:下面请大家提问,请大家在提问之前首先自我介绍一下媒体机构以及本人的姓名。

  《上海证券报》记者:我有两个问题。

  第一,你刚才说亚洲引领全球复苏,这个时候你们有没有考虑到希腊危机的情况?

  第二,关于中国的问题,最近中国的银行和房地产股的股价大幅下跌,就你们来看这两个行业是不是目前有一些重大的问题?

  IMF亚太区总监AnoopSingh:现在对于希腊问题欧洲正在进行谈判,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欧盟以及希腊之间正在进行谈判。今天上午我们的总干事在柏林宣布我们预期的这些谈判会很快结束。这些谈判的一个目的就是要达成希腊所支持的计划,以便能够确保我们在市场上所出现的很多不确定因素可以迅速得以解决。

  你又问到了关于房地产股和其它资产价格方面的问题,你会发现在我们的地区经济展望当中,我们比较详细的探讨了一些这方面的问题。今天上午我们在之后有一些关于这方面的发言,会具体的介绍。

  在这些展望当中,我们讲到其实股价、股市的上升,和我们之前在复苏之后看到的情况是吻合的。在某些行业确实有一些像您所说的担忧,而且对资产价格也有一些担忧。

  但是我们认为这并不意味着有基本面的国家层面的风险,但是确实现在有一些担忧困扰着某一些行业和某一些地区。重要的是我们要注意到有一些国家以及本地区的风险受到了很大的关注。我想大家也更加了解,最近几个月在中国也采取了一些步骤,来确保房地产价格上升的情况得到关注,并且采取了相应的宏观经济的审慎措施,以及信贷的审慎措施。

  媒体当中也是谈到一些步子可能走得更大,因此,地产价格、资产价格上升,以及对银行所带来的潜在风险,在中国大陆、香港地区都受到了关注。而且现在审慎性的措施范围不断扩大,今天上午我们也会讲到,这种货币政策的紧缩已经在亚洲一些国家开始了,而且我们也看到中国采取了类似的步骤和措施。

图为IMF亚太区首席区域研究经济学家Roberto Cardarelli
图为IMF亚太区首席区域研究经济学家Roberto Cardarelli

  IMF亚太区首席区域研究经济学家Roberto Cardarelli:关于第一个问题,在我们基本线的预测当中,我们假设会有更多的资本流入到本地区,因此,不会有来自欧元区的传染蔓延性影响,这是我们对本地区的一个基本线的假设。但是在这个报告当中我们也会看到有一种风险,如果在世界其它地区恶化,也会影响到亚洲再1月地形成的时候,欧元区的主权债务刚刚抬头的时候,确实有几个礼拜有资本从本地区流出。如果是欧元区情况进一步恶化,全球的金融体系受到影响,确实也会影响到亚洲。所以,我们也把这部分列位亚洲所面临的风险,尽管亚洲的增长非常健康、非常良性,但也还面临着这些风险和挑战。

  中国货币政策退出节奏非常合适

  记者:因为希腊这个问题会不会使中国更有理由要多等一段时间调整人民币的汇率呢?

  IMF亚太区总监AnoopSingh:今天上午还有一个发言也是谈这个问题的,关于时机选择,到底什么时候亚洲国家采取退出政策,这要仔细考察。在世界经济发展是有一些不确定因素,可能会影响到退出政策。

  我们对此问题目前的政策是非常清楚的,因为在发达经济体当中还有不确定性,它们的复苏还是脆弱的,在一些新型经济体当中复苏增长比较缓慢。因此,国家在撤出财政刺激政策的时候应该更加谨慎,包括中国在内的大部分亚洲国家当中,目前的节奏都是合适的,因为缓慢的撤出财政刺激政策是能够让经济更好的应对未来可能遇到的冲击。

  但是与此同时,在有一些国家通胀的预期上升,包括中国,而且确实对资产价格也是有一些担忧。因此,货币政策的撤出,它是会早于财政刺激政策的撤出,在中国以及在其它的亚洲国家当中,我们也已经看到,货币的政策退出已经开始了,但是这个退出,就我的观点来看还是非常合适、恰当的,它是比较审慎的。

  IMF亚太区首席区域研究经济学家Roberto  Cardarelli:刚才Anoop Singh先生也说了,我们看到既有国内因素的考虑,也有国际因素的考虑。在几个经济体当中产出的缺口都是需求消失,我们也看到有一些通胀的趋势抬头,而且我们也看到了有些地区资产价格上升,有通胀的问题,有资产价格的问题。所以,恐怕是在亚洲会有一些提早采取的行动。

  我们刚才也提到了,退出的政策在各个国家可能步骤不一样,可能要看各个国家所面临的风险情况来定。总体来讲,退出应该开始了,但是也是有理由让我们认为我们的整个退出应该是渐进的,不能够过于激进,因为还是有一些下行风险。从一个风险管理的角度来讲,应该是有序的渐进的退出。

  IMF亚太区总监AnoopSingh:我们今天上午还会有一个发言,在亚洲的大部分国家,这个产出的缺口正在缩小,而且2010年甚至会消失。中国并不属于产出缺口可以消失的那个群体,但是有的国家确实如此。因此特别要审慎的考虑退出的问题。

  中国要增强服务业竞争力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关于亚洲经济平衡的问题,Anoop  Singh先生正在建议中国要和亚洲其它国家来重新平衡经济,你们对中国有什么具体的建议?因为不同的亚洲国家之间的差异还是非常大的。因此,在投资以及内需这个方面,你们有什么平衡的建议。

  IMF亚太区总监AnoopSingh:在我们的地区经济展望当中会详细介绍,从我们的发言当中,你们也会有更多的了解。关于平衡,要摆脱仅仅依靠投资和出口作为经济的增长,要更加向消费转移,这是一个重大的政策挑战。

  我认为在这个问题上,中国还没有广泛的认识到。而且我觉得中国在这方面也已经认识到了这个问题,最近一个领导的发言当中也是讲到要更加促进经济消费。

  再平衡,它是在改变经济增长的驱动力方面,各个国家会有什么差异呢?中国的消费在GDP的比例当中所占的比例小,但是在韩国,消费所占的比例已经比较高了,各个国家的比例不一样。因此,特别重要的是这些再平衡的政策,不仅需要协调,而且如何协调也是要取决于具体国家的弱点在哪里。在这方面有一点很重要,不管投资、消费是上升还是下降,不管怎么调都需要金融政策和财政政策双管齐下,我们的报告当中都已经提到。但是具体如何适用,各个国家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图为IMF亚太区高级经济学家Olaf Unteroberdoerster
图为IMF亚太区高级经济学家Olaf Unteroberdoerster

  IMF亚太区高级经济学家Olaf Unteroberdoerster:刚才Anoop  Singh先生已经说了,你刚才在问题当中也已经指出了,我们要注意各个国家的哪个情况是适合的,要看各个国家的具体情况,中国现在都在注重消费和刺激本地区的内部需求,但是除此以外我们要认识到,还有一些供应方的政策,可能有助于中国的经济体加强国内的增长来源。

  在报告当中我们也提出,有一个非常引人注目的特点,很多亚洲经济体都是严重的依赖他们的制造业部门,而服务业则相对比较欠发达,特别是按照国际标准来衡量,不管一个经济体是在新兴阶段还是属于发达阶段,比如说像日本,都有这样一个共同的特点。因此,在供应方也是一定要采取一些措施,来增强服务业的竞争力。

  IMF亚太区首席区域研究经济学家Roberto  Cardarelli:在报告当中我们有专门一章,就是讲这个问题,在结尾介绍了哪些措施有助于再平衡,也是讲了中国、亚洲其它地区的情况,也讲了世界其它地区的情况。当然只是一些例子,介绍了到底有哪些措施可以帮助成功实现再平衡。当然你也提出,在这种模拟的练习当中,大家必须要协调一致采取行动,如果只是一个国家行动的话,那还是不能完全成功。所以,人人都要处理,我再这个报告的第三章中详细阐述了这个问题。

  鼓励加强亚洲区域贸易

  《中国财经》记者:您认为中国经济的主要风险有哪些?中国政府应该采取哪些措施应对这些风险?有的人认为韩国是有一定的债务风险,是不是中国也有这样的问题?比如说涉及到一些社保资金不足的问题?

  IMF亚太区总监AnoopSingh:对于中国来讲风险是非常清楚的,但近期来看,这个风险要确保在资产流动方面一个繁荣的情况,不会导致一种繁荣和崩溃的周期,不会重蹈之前一些地区的覆辙。所以,中国必须要能够应对这些流入所带来的风险。

  到目前为止,就我们来看,我们所看到进入到亚洲的资本流入,它反映了亚洲和其它地区增长的差异。现在外国资金直接投资进入返回亚洲是反映了这种增长情况的不同,但是一定要确保这不会导致过度繁荣之后所造成的衰退。

  我们刚才也讲到中期的风险,本地区必须要有一个新的增长引擎,我们认识到来自美国以及先进经济体的需求恐怕还要相当一段时间都保持疲软。因此中国强劲的国内需求,对中国会有好处,我们强调要减少高储蓄。

  中国的需求以及其它亚洲国家需求方面的改善还有一个重要的效果,它也会带来区域内贸易的增长需求。目前亚洲国家之间贸易情况的改善,主要是来自先进经济体的需求。所以,我们必须要加强亚洲的需求,使亚洲能够进一步进行区域内的贸易,而不只是依赖先进经济体的需求。

  不要仅盯着汇率看

  路透社记者:能不能更加具体的说一下货币灵活性它能够发挥的作用?而且它是不是能刺激中国的消费?以及中国的银行和金融行业改革,是不是也能进一步推动中国更多的依靠消费来推动经济的增长?

  IMF亚太区总监AnoopSingh:最近我们也多次想要表明我们的想法,我们需要有非常全面的再平衡的政策,而且我也说过,只有这样一个政策,特别是要进一步调整中国非常高的家庭和公司的储蓄,才能帮助我们达到这样一个目标。

  有一点非常重要,这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并不是仅仅只是看汇率这一方面的政策,我们还需要有其它的改革,包括在教育制度、养老金制度方面的改革。当然政府现在也已经宣布了关于在公众医疗保障方面新的政策。此外还包括财政和金融等等这些方面的政策改革。因此,所有这一系列的政策改革,它的目的就是希望提升家庭的采购力。

  另外,我们需要一系列不同的政策。因为有一点非常明确,人民币走强当然也是一系列一揽子政策当中的一部分,而且从长远来讲,人民币的走强也是有助于提升收入所能带来更多的价值。但是另一方面,我们所需要的政策是一揽子的政策,而不仅仅只是汇率这一方面的政策。

  中国股票价格没有很大问题

  记者:我来自于香港,我有两个小问题。

  第一,您认为中国目前有没有资产价格的泡沫?如果有的话,什么时候银行会提升利率?

  第二个问题,关于欧盟的危机问题。你前面也说到了,欧盟最近的危机如果进一步恶化,在未来也会影响到中国经济复苏,包括亚洲经济复苏的速度。你能不能够具体说一下在什么样的情况之下,我们会看到欧盟发生的情况会影响到亚洲?因为对香港的消费者来讲,他们也很担心这个问题,很关注这个问题。

  IMF亚太区首席区域研究经济学家Roberto  Cardarelli:的确,在中国我们可以看到的是,刚才Singh先生也提到,我们担心亚洲也有泡沫的存在。我们的确看到资产价格在大幅度的上升,特别是中国某些地方房地产价格的上升。当然中国政府也采取了很多政策和措施,希望能够控制这个局面。说到股票价格,现在也比危机之前要低。

  因此,从股票的价格来讲,在亚洲我们没有看到很大的问题,也没有很多这方面的迹象。在房地产这一块,在有些地方我们看到价格的上升。其实要形成泡沫是需要花很长时间的,如果我们很容易就看到泡沫存在,可能就不太会有泡沫了。

  至少我们在这个报告当中也提到,如果我们发现有大幅度的资本流入,其实从资本流入到最后真正发现有泡沫是要花很长时间的。我们比较担心的就是,在亚洲地区有些地方有过度的流动性。看一下以前几次大规模资产流入亚洲的情况,其实也是会带来过度的流动性。因此,这可以说是一个非常好的提醒我们有风险存在的信号。但不管怎么样来讲,我们看到最近中国政府包括印度政府也都采取了很多政策,希望能够抑制住过度的流动性。

  因此,我的回答是,资产价格的泡沫还是需要花时间来形成的,当然如果出现过度流动性,会比较容易形成资产价格的泡沫,但是我们的确是看到政府也采取了很多措施。

  什么时候利率会上升?现在在这方面有很多讨论和考虑,我们看到中国也已经采取了很多措施,来应对资产价格泡沫的问题。包括要对房地产价格这方面的一些限制,以及包括放贷的速度等等,以及抑制过度流动性的政策等等,我看到非常积极的政策。

  你说的第二个问题,欧洲的风险对亚洲和中国带来什么样的影响。亚洲其实对于外部的需求还是很依赖的,这也是我们报告当中的一个很重要的观点。

  我们说到再平衡这个问题的章节当中提到,亚洲相对于其它地区来讲还是比较依赖于外部,依赖其它地区需求的增长。所以,全球经济的复苏,对于亚洲来讲是会受到影响的,全球经济复苏平缓可能会对亚洲还是会有很大的影响。

  我们知道亚洲有些国家还是靠出口需求的推动,在中国包括印尼等等这些国家也受到一些影响,可能其它国家受到外部需求的影响就会更大。我们看到欧元区可能是另外一个问题,是财政或者是金融的不稳定,我相信大家都很清楚这方面的问题。

  在2010年1月份出现这个问题的时候,我们已经能够看到风险,以及包括对亚洲的影响,我们还看到有很多资本的流动。因此,在这方面我们其实在未来也会密切的关注。

  IMF亚太区总监AnoopSingh:关于刚才说到的最后一点,我也想再补充一下。

  亚洲在政策方面其实是有很多灵活性,它会有很多刺激计划来帮助我们关注这些令人警示的问题。另外,我们看到亚洲非常强劲的私有部门的需求,能够成为很好的缓冲剂,让我们缓冲抵消来自于外部的危机和冲击。第三,亚洲的金融体系相对来讲还是比较稳健和健康的。在很多国家信贷也已经是在不断的增长。因此,我们看到的确在亚洲有很好的基本面,能够帮助我们很好的应对和抵制住来自于欧洲或者其它地区的影响。

  非常感谢各位,我们的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各位的参与。

转发此文至微博 我要评论


    新浪声明: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