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中方手握国际稀土之争主动权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4月26日 17:32  国际在线

  李云峥

  中国稀土资源近期再度成为美国关注的焦点。美国《防务新闻》的报道称,美国审计署2010年4月公布的《国防供应链中的稀土原材料》报告表示,因中国对用于许多高技术军事系统的稀土的价格和生产占有主导地位,美国国防部正在评估美国军事对稀土的依赖,并采取措施减少这种依赖,并扩大供应商基础。但是美国武器系统还是缺乏并急需一些耐极高温的稀土资源,且重构一个可靠的美国稀土原材料供应链将花费15年时间。

  其实美国审计署这份稀土报告的观点,用一个中国俗语就可以精准概括:远水解不了近渴。这份报告可以看作是对近期美国众议院相关提案中关于美国应启动其国内相关资源矿藏开采的一个分析回应,同时也从另外一个层面为美国国防部进行稀土战略储备计划的出台寻求理论和舆论支持。

  战略性稀有金属在现代高科技武器系统中不可或缺,美军自然也不例外。美国的“爱国者”导弹以精确制导而闻名于世,就在于其制导系统中使用了大约4公斤的钐钴磁体和钕铁硼磁体用于电子束聚焦,钐和钕就属于稀土元素。钨因为化学性能和硬度极其稳定,在1000℃以上的高温下也不会氧化,因此各类钨合金在穿甲弹的弹头及枪、炮发射管中被广泛应用。美军的主战坦克上因为装备了掺钕钇铝石榴石的激光测距机,其观瞄距离甚至达到了俄罗斯T-72坦克激光测距机的两倍以上。

  正是因为美国在钨、锑、稀土等战略性稀有金属领域具有科技优势,所以美国国防部等部门才会对中国数年前因为环境保护问题开始对这些战略性金属的掠夺式开采进行整治如此担忧,甚至认为中国的这种收紧措施是利用供给的垄断地位来“掐脖子”。其实在多年的掠夺式开采和贱卖之下,中国的战略性金属资源储量已经出现了“看得见的危机”,例如钨资源中国虽全球储量第一,且全球供应量一度曾占到85%左右,但是目前中国的黑钨矿基本已经被完全采空,而剩余的白钨矿资源估计也只够开采20年左右了。

  古语有云“亡羊补牢,为时未晚”,幸亏中国在当前这些战略性稀有金属资源储量依旧保持全球相当比重的前提下,踩下了及时的“刹车”。国土资源部目前已对全国的钨、锑和稀土矿开采实行严格总量控制指标和审核。目前唯一的隐患和漏洞,就是违规私采和走私现象还比较严重。根据目前较为普遍的推算,仅稀土的走私出境在2008年就超过2万吨,约占实际出口量的1/3。

  由此可见,只要中国方面严格相关政策的执行并严打相关私采、走私行为,中国在稀土等战略性金属资源领域的国际话语权将越来越稳,而美国未来稀土战略储备大幅采购计划的出台,只会成为相关资源价格再上涨的一个标志性事件。(作者为江苏媒体评论人士)(来源:世界新闻报)

转发此文至微博 我要评论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