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韩国驻广州总领事金长焕
本报记者 林晨 广州报道
1800亿美元,这是2008年中韩双边贸易总额;3000亿美元,这是韩国驻广州总领事金长焕对2015年双边贸易额的预期。
这么说的时候,西装革履的金长焕一改身为官僚的严肃气息,显得兴奋起来。金长焕是在近日出席广州韩国食用材料洽谈会上接受本报独家专访时,做出这番表示的。
金长焕的信心并非凭空得来。今年四季度以来,中韩贸易持续升温。10月两国商务部部长共同签署了《中韩经贸合作中长期发展规划报告》。11月18日,习近平主席在访问韩国期间强调推动中韩自由贸易协定(FTA)谈判。
金长焕表示,韩国方面尤其重视与中国的双边经贸合作,目前中韩两国的贸易额是韩美、韩日贸易额的总和,“韩国方面希望加大与中国在技术、能源、钢铁、文化、农产品、食品等多个领域的合作。”
坚决反对贸易保护
《21世纪》:韩国是中国第三大贸易伙伴、第三大引资国,中国已成为韩国第一大贸易伙伴,你能否介绍一下中韩两国的贸易结构和未来的发展方向?
金长焕:两国贸易以生产物资为中心来展开,呈现出以两国间紧密的产业合作为基础,相互为对方提供各自产业所需要的原材料、零部件和资本物品的特点。
韩国对中国出口的主要品种为半导体、石油制品、平板显示器及传感器、无线通信仪器、合成树脂、光学仪器、计算机、石油化学化纤原料、钢铁板及石油化工半成品原料等;中国对韩国市场出口的主要品种为钢铁板、半导体、计算机、平板显示器及传感器、服装、煤炭、造船用棒钢及钢筋、无线通信仪器、精密化学原料及铝等。
两国的产业合作由原来的以制造业为主发展到能源、环境、金融、物流、通信等新兴产业及文化创意产业,韩国对中国的投资由劳动密集型扩大到资本技术集约型。
韩中贸易过去平均的年增长率在25%以上,目前仍保持着一定的发展,我们的目标是,在2015年韩中的双边贸易能够超过3000亿美元。
《21世纪》:目前中韩贸易当中一个很现实的问题是,中国长期处于逆差状态,尤其是韩元的贬值这种情况进一步加剧,你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金长焕:韩中两国间的贸易逆差,从结构上来说,中国的出口下降的话,贸易逆差也会相应下降。这与韩国对日本的贸易逆差十分相似,今后这个问题可以通过产业结构调整来解决。
韩国对进出口贸易的高度依赖及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使得汇率变动较大;但是最近汇率的变动幅度已经大幅减小了。
《21世纪》:你的意思是中国出口的下降会造成中韩两国贸易逆差的下降?
金长焕:是的,因为韩中两国的贸易有一定的特殊性,韩国在中国投资的企业有2万多家,这些企业一般会从韩国进口大量的原材料,生产出产品后出口到世界各地。所以我认为要解决贸易逆差的问题,中国方面增加到韩国投资也是解决问题的路径之一。
《21世纪》:中韩贸易之间另一个阻碍可能是贸易保护问题,尤其是在农产品的出口问题上,韩日两国一直较为保守,你认为贸易保护是否将阻碍两国的经贸发展,这个问题可以通过哪些方式解决?
金长焕:韩国方面一直坚决反对贸易保护,韩中两国为应对2008年底发生的世界经济萧条,在反对贸易保护主义等方案上一直保持着合作。
在农产品问题上,两国的贸易悬殊的确非常之大。2008年,韩中两国农产品贸易额达到41亿美元,其中韩国向中国出口5亿美元,进口36亿美元,中国成为继日本之后的第二大农产品进口市场。韩国方面在很多农产品方面都是稀缺的,尤其是玉米、大豆等都需要依赖进口。韩国近年来农民的数量降低了1%-1.5%至4%,农民数量的减少则可以降低双方贸易摩擦的频率。
2006年2月,两国召开副部长级检验检疫会议,并建立了事前防止过去两国间发生过的农产品领域的纷争再次发生的机制。
《21世纪》:今年10月,两国商务部长签署了《中韩经贸合作中长期发展规划报告》,对中韩两国的未来经贸领域的合作提出了诸多框架性的指导意见,请问你如何解读这份报告?
金长焕:这份报告是提示韩中两国在经贸领域的合作方向和目标的战略方针,对2005年签署的基本报告书稍作修改,使之符合提升到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两国关系。该报告将在未来10年间(截至2018年)发挥其作为两国经贸协作的指导路线的作用,两国政府将定期对其实施情况进行评议。
这次广东省省委书记汪洋访韩时,韩国LG显示公司(LG Display)和广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签订了在广州修建LCD液晶板生产线(规模达40亿美元)的投资协议,这可以算作两国间产业合作的良好示例。
并且该报告有利于在互惠互利的原则下促进韩中FTA协定的缔结。
《21世纪》:你提到了广东省省委书记汪洋访韩,是否意味着韩国也将加强与中国区域的经贸领域的合作?
金长焕:2009年1至10月间,广东省自韩国进口177亿美元,其中半导体产品的进口占66亿美元。
汪洋书记特别重视发展与韩国的经贸合作,而韩国方面对于处于中国经济发展前沿的广东省也有着浓厚的兴趣,此次汪洋书记访韩非常成功,双方高层确立了每年举行定期的会晤机制,第一届于明年在广州,第二届会在首尔。
中韩FTA应遵循互惠互利原则
《21世纪》:在亚洲一体化的潮流中,韩国的外交政策该做怎样的选择?
金长焕:韩国政府对“东盟10+3”地区共同体的形成持欢迎的态度,为了实现“东盟10+3”,最重要的问题在于韩中日三国间的合作。
《21世纪》:东亚三大国之间的FTA谈判迟迟未有实质进展,你怎么看待中日韩FTA谈判进展,以及区域经济一体化问题?
金长焕:亚洲也和欧盟一样,存在利益一致的互补产业的话会更好,但是地区环境存在着一定差异。今年10月韩中日首脑在北京会谈时指出:韩中日FTA谈判将加速发展。这一消息令人鼓舞。
韩中日三国已经分别与东盟签定了FTA协定,亚洲一体化的实现还有赖于韩中日三国将合作摆在第一位,而不是仅仅着眼于竞争。
《21世纪》:金宗埙在今年10月就表示,中韩可能会首先签署自由贸易协定,你认为最快什么时候会促成此事?哪些是达成签署贸易协定的关键点?
金长焕:韩中两国正通过产、官、学共同研究会议来讨论韩中FTA协定的相关问题,我希望两国在互惠互利的条件下能够最终达成协议。
我认为两国的一线工作人员间已经在各个领域形成了相当的共识,其核心就是“互利互惠”。
《21世纪》:在二氧化碳排放问题上,韩国政府是什么态度?
金长焕:2008年出台的李明博政府意识到维持持续经济发展中的环境保护问题的重要性,所以在出台的同时也宣布推进“低碳绿色成长”政策,并设定了2020年进军世界前七、2050年进军世界前五绿色强国的国家战略目标。为此,韩国政府在2009-2013年期间拟投入相当于GDP的2%,并拟推进通过绿色成长战略创造出156万-181万个新职位。
去年8月,李明博总统也关于绿色成长规定“是减少温室气体和环境污染的可持续成长,是由绿色技术和清洁能源创造新能源和新职位的新国家发展链”,由此发展概念来说,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绝非是相反概念,而是相互补充的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