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世界多国受高油价困扰 阿联酋等国称将救市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3月22日 13:20  半月谈网

  2008年,原油飙升至每桶147美元,2010年利比亚石油供应中断使得油价重回每桶127美元,如今伊朗局势又让油价过百。高油价引发的危机正在逼近。

  毫无疑问,油价高涨必将阻碍经济复苏。欧洲央行(ECB)担忧油价上涨导致通货膨胀,波及影响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美国担心油价上涨妨碍经济复苏,影响大选。中国在3月20日上调过国内成品油价格后,国内物价稳定备受考验。

  面对原油市场供应趋紧的局面,沙特阿拉伯赶忙来救市,表示愿意增加产出以弥补供应缺口、遏制油价上涨。沙特等国的表态极大程度上缓解了原油市场对伊朗核问题引起的供应担忧,国际油价20日大跌。

3月19日,中国银川市一加油站工作人员准备为车主加油。新华社图 3月19日,中国银川市一加油站工作人员准备为车主加油。新华社图

  高油价,各国都烦忧

  近日,国际市场油价大幅攀升。2月下旬和3月上旬,美国西得克萨斯原油和英国北海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分别达到每桶109.8美元和126.2美元,均创2011年4月份以来的最高水平。2月24日,国际市场3种原油连续22个工作日移动平均价格上涨即超过4%,目前涨幅已超过10%。

  根据现行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当国际市场原油连续22个工作日移动平均价格变化超过4%时,可相应调整国内成品油价格。自2月8日成品油提价后,鉴于国际市场油价上涨幅度早已超过国内成品油价格调整的条件,中国国家发改委通知决定较大幅度调整油价。

  知名财经评论人叶檀(微博)分析说,这次调价的幅度之所以比较大,一是国际油价最近一直维持在比较高的水平,另一方面则是刚好处在一个调价的窗口。照现在国际油价的涨势来看,未来不排除国内油价会进一步往上调。

  中国成品油价格之所以要与国际市场同步上涨,重要原因是随着中国原油对外依存度的不断提高,保障国内石油稳定供应的压力日益加大。近年来,随着中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加快,中国成品油消费持续快速增长。2000年中国成品油表观消费量为1.1亿吨左右,2011年已达2.43亿吨,年均增幅7.5%。与此同时,石油对外依存度由2000年的30%上升至2011年的56%。

  高油价是当下许多美国居民最为头疼的问题,随着美国大选日益临近,该问题也日益发酵成为美国政坛最惹火的一大焦点。今后几个月,国际油价的涨与跌,不仅关系着美国经济能否持续复苏,影响着美国财政和货币政策,还决定着人心的归属和选票的流向。就在3月17日,美国总统奥巴马更强烈要求取消对石油业40亿美元的税收补贴,并要求议员们做出“究竟代表谁”的表态。

  高油价将从各个方面影响经济,美国经济的脆弱复苏随时可能毁于一旦。高油价一方面会转化为汽油价格上涨,挤压消费者支出。自年初以来,美国汽油零售均价已经涨了25美分,为每加仑3.57美元,接近历史同期最高水平。专家预计,汽油很快将冲破每加仑4美元,一旦突破4美元的重要心理价位,消费者的消费习惯就会改变。消费者支出减少之时,也就是经济复苏幻灭之日。另外,高油价会带来通胀压力,让美联储在制定政策时左右为难。如果推出QE3,那加剧通胀,如果不推出QE3,那经济持续疲软,就业增长难以为继。高油价还会挤压企业利润空间,让本来就面临信贷紧缩、需求疲弱的企业再次遭到高成本的重压。高油价还打击市场情绪,导致股市下跌。

  英国汽油和柴油价格早在3月2日就双双创下历史新高,这对近来不断加剧的公众不满情绪来说犹如火上加油,有民众走上街头要求政府取消提高燃油税的计划,反对党派也借机批评执政党忽视百姓疾苦。抗议组织接到许多来自企业和个人的抱怨。一些组织呼吁政府降低税率以减轻有车族压力,并要求政府对燃油市场进行调查。此外,部分组织计划本月举行抗议游行活动,呼吁政府放弃提高燃油税计划。

  英国政府提出计划在8月份上调燃油税,每升油提高3便士(1英镑为100便士)。英国财政大臣乔治 奥斯本拟于3月21日向国会提交预算案时正式提出上调燃油税方案。面对媒体抨击以及抗议组织示威游行提议,奥斯本办公室回应说,财政大臣已在预算中拨出40亿英镑(约合63亿美元)帮助有车族,政府不可能再拿出更多钱了。此外,奥斯本表示,实际上,英国目前的油价已比应该的价位低了许多,因为近期国际油价一直在高位运行,伦敦北海布伦特原油价格已徘徊在每桶125美元左右。

  而在印度尼西亚,自从现政府决定在4月1日调高燃油价以克服财政赤字危机之后,关于有集团意图透过街头运动等方式要求苏西洛下台的传闻就甚嚣尘上。印尼总统苏西洛甚至表示,政府决定调高燃油价一事,已经使他遭受人身攻击和安全受威胁。

  不过,分析指出,苏西洛政府决定调高燃油价33%的政策,虽将使低收入阶层进一步生活负担更重,但印尼政府计划于燃油价调高后的8个月内,每月向全国7800万穷人发放现金援助,应有助平抚民怨,因此,规模更大的示威抗议运动应该不会发生。(人民日报 新华网 经济参考报 中新网)

  

  <b>地缘政治推高国际油价</b>   地缘政治推高国际油价

  紧张的地缘政治局势引发了市场对中东地区石油供应能力的担忧,这也成为推高国际油价的主要原因。

  伊朗作为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第二大石油出口国,其地位和重要性自然与埃及和利比亚不可同日而语,其一举一动都牵动石油市场神经。霍尔木兹海峡军演,油价上涨,欧美采取经济制裁措施,油价上涨,以色列虎视眈眈,油价也上涨,伊朗国家石油公司停止向英法供油,油价还上涨。

  归根结底,国际原油市场无法承受伊朗石油供应缺位的假设。虽然对这个假设,美欧政客一直故作轻松。

  欧盟委员会负责能源事务的委员Marlene Holzner坚持嘴硬,说欧洲家底充盈,即使伊朗中断出口,也有足够的石油供应。但实际上,欧洲每天从伊朗进口51.5万桶石油,真想不出自7月1日启动对伊朗的石油禁令后,Holzner该如何弥补这个大缺口。

  相比较而言,美国底气要足,本来对中东石油的依赖度就低,自身又有丰富的油气田。但国际原油市场高度联动,纽约油价作为北美市场石油定价基准也在年初以来大幅上涨。

  基于油价上涨的威胁,奥巴马和英国首相卡梅伦14日探讨了释放应急石油储备的可能性,但是双方没有就此达成共识。另有消息称,华盛顿也可能联络其他国家参与,包括日本。

  不过,市场分析人士指出,当前国际石油市场供求总体较为平稳,油价攀升更多源于担忧地缘局势紧张,而非实际上的供应中断,释放石油储备无助于遏制油价升势。国际能源署执行总干事范德胡芬近日表示,石油消费大国目前没有释放战略石油储备的必要。此外,战略石油储备终究是杯水车薪,无法阻挡油价涨势。所以这次,摇摇晃晃的美国经济复苏只能寄希望于伊朗局势改善,因为所有人都清楚,一旦局势失控,油价必然飙升,这个后果将是不能承受之重。(经济参考报 国际金融报 人民日报)

  沙特出手平抑油价

  面对原油市场供应趋紧的局面,沙特阿拉伯赶忙来救市,表示愿意增加产出以弥补供应缺口、遏制油价上涨。沙特内阁19日说,沙特将“单独”或与其他石油输出国联手,以期油价“恢复至合理水平”。沙特不久前说,平抑油价的目标价位是每桶100美元。

  沙特尚未公开平抑油价的具体措施。不过,英国《金融时报》援引海湾地区和西方官员的话报道,继上周租用更多超级吨位的油轮,沙特已开始对美国增加出口。报道说,沙特同样重新起用几十年前封存的旧油田,以增加产量。

  沙特石油和矿产资源大臣纳伊米说,沙特目前石油产量为每天990万桶,已经是数十年以来的最高水平,但如有需要,沙特已经做好准备继续提高产量,直至达到1250万桶的最大产能。

  除沙特外,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其他成员国同样采取了增产措施。伊拉克正在日均210万桶产量的基础上增产30万桶。沙特认为,科威特和阿联酋也将尽快增产。而且欧佩克另外一个重要产油国利比亚的石油出口也将超过去年2月份的水平,据利比亚国家石油公司称,4月份利比亚计划每天出口140万桶石油,显示利比亚石油产量极大恢复。

  沙特等国的表态极大程度上缓解原油市场对伊朗核问题引起的供应担忧,国际油价20日大跌。20日下午亚洲交易时段,美国纽约市场4月交货的西德克萨斯中质原油期货价格跌至每桶108美元下方。到当天收盘时,纽约商品交易所4月交货的轻质原油期货价格大跌2.48美元,收于每桶105.61美元,跌幅为2.29%。4月期货当天交易结束后到期,5月原油期货下跌2.49美元,收于每桶106.07美元。5月交货的伦敦北海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下跌1.59美元,收于每桶124.12美元,跌幅为1.26%。(新华网 经济参考报)

  相关报道:

  美以官员称:四月核谈是伊朗避免打击的最后机会

  美国媒体日前传出,以色列军方已敲定打击伊朗核设施的三条路线、四大目标。3月16日,以色列副总理兼外长利伯曼在北京表示:“将于4月重启的新一轮伊核谈判,是伊朗避免战争的最后机会。”

  利伯曼表示将密切关注伊朗的局势,希望新一轮会谈能取得积极进展。但他认为,以色列尚未从伊朗方面发现停止铀浓缩、放弃核计划的举动,也没有看到新一轮制裁实施之后事态有积极的进展。他称,伊朗不仅对以色列是最大威胁,对包括整个中东地区在内的全世界也是最大威胁。

  去年1月,伊朗同美国、俄罗斯、英国、法国、中国及德国六国(“5+1”)在伊斯坦布尔进行了会谈,却毫无成果,会谈随后被冻结。3月13日,伊朗外交部证实新一轮“5+1”核对话将迅速启动。新一轮谈判的具体日期和地点目前仍在讨论之中。土耳其外交部长达武特奥卢表示,希望会谈最迟能在4月内举行。14日,美国国务卿希拉里曾请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向伊朗带话,称此轮伊核谈判将是伊朗解决危机、避免打击的“最后一次机会”。

  利伯曼16日也表示,他完全赞同希拉里的表态。他说:“我们当然更愿意国际社会通过谈判和制裁来解决伊朗问题。但如果不行,我认为保护自己是我们的权利。我们将保留所有选项。”(中国青年报)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  我要评论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