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媒体称欧洲若不变革未来可能成为历史主题公园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1月23日 18:20  财经国家周刊微博

  如果欧洲继续停留在口头上谈论经济改革,同时坚持原有的社会模式,未来的欧洲更可能成为吸引富有的美国人和亚洲人前来参观的“历史主题公园”

  记者 李航

  2012 年,欧洲仍将在蹒跚中寻找底部。

  最新的打击来自大洋彼岸。2012年1月13日,国际评级机构标准普尔一次同时下调欧元区9国的评级:法国“AAA”评级被降为2A;意大利连降两级,接近垃圾级;葡萄牙评级被降至垃圾级;德国、荷兰、芬兰、卢森堡仍然保留3A评级。

  这是标普全面重估欧洲金融业健康行动的一部分,强调了欧元区持续主权债务危机的严重性,并且使解决危机变得更加复杂。

  尽管德国经济依然坚挺,但《华尔街日报》最新调查显示,全球经济学家对欧洲正在或者即将步入衰退正快速达成共识。

  2000年,欧洲《里斯本协议》(The Lisbon Accord)明确写道,欧盟的目标就是在2010年前,“把欧盟发展成为世界上最具竞争力和活力的知识经济实体。”12年,一个轮回之后,欧盟却陷入了其成立以来最尴尬的境地。

  美国著名未来学家约翰 奈斯比特预言,欧洲将面临“双重保证的衰落”。

  奈斯比特担心,如果欧洲仍然继续停留在口头上谈论经济改革的同时坚持自己的社会模式,继续制定出更多“一致性”政策,那么未来的欧洲,“更可能成为吸引富有的美国人和亚洲人前来参观的‘历史主题公园’,而不是它自己曾展望的美好前景:世界上经济最有活力的地区”。

  伤口上撒盐

  2012年新年伊始,标准普尔在伤痕累累的欧洲大陆身上又撒下了一把盐。分析人士认为,剥夺法国的3A评级,意味着欧债危机进一步向欧元核心国家扩散,最终甚至会威胁到德国的信用评级。同时,法国遭遇降级很可能意味着欧洲金融稳定机制(EFSF)也将失去“AAA”评级。

  伦敦咨询公司Spotlight Ideas的董事总经理史蒂芬(Stephen Pope)认为,“法国遭遇降级,将对无效的EFSF造成沉重打击。”

  欧盟对此迅速做出反应。欧盟委员会经济与货币事务委员奥利 雷恩抨击标普此次降级,称“标准普尔的决定‘不协调’,因为欧元区国家目前正在采取果断措施应对债务危机”。

  有分析人士担心,欧元区遭遇的这一波评级下调潮,将再次直接推高其成员国的国债收益,增加其融资困难。对欧元区而言,主权评级的下调无异于雪上加霜。

  阴谋论鹊起。有市场人士提出,标准普尔在暗地里与美国政府达成了某种共谋:打压欧洲经济,以此来缓解美国债务压力。

  美国的分析师也对此产生了质疑:只要发现别的地区有降级,就会看到资金大幅流向被认为最安全的投资,那就是美国国债。所以,这次欧元区国家降级会促使更多资产流向最安全的美国。中国社科院欧洲研究所副所长罗红波对本刊记者说,美、英是对冲基金最集中的国家,私人债务无法投资,可投资的是国家的公共债务,唱衰欧洲、以拉高欧洲相关国家的公共债务收益率,以此获得收益。

  据悉,日前,国际大炒家索罗斯已经买入意大利债券。“他买的意大利债券折价率很高,稍一反弹就会有客观的收益。考虑到不确定风险和购买货币,他可能会使用CDS及货币掉期之类的工具进行对冲。”中信银行国际金融市场专家刘维明说。

  意大利财政专员、意大利央行代表博磊乐(Carmine Porello)近日对本刊记者说,要正确看待意大利主权风险,避免市场过度反应。

  他说,当前欧洲风险利差快速上升,欧元区成员的风险利差处于历史低点。意大利的家庭负债率低,公共财政2011年财政赤字下降到GDP的4%,赤字率低于欧元区平均水平的4%。其基本盈余很高,财政不太受老龄化影响,银行系统健全,为实体经济服务不需要政府救助,监管严格,国内市场稳定。意大利零售客户集资率高,2012年主要银行募集资金占24%。高于欧洲平均水平。

  罗红波认为,意大利实体经济非常强,制造业强,公共经济、国营企业、国家房地产业绩都不错,制造业有很好的技术,意大利可以度过眼前的难关。

  清华大学教授、央行货币政策委员李稻葵(微博)也认为,欧洲不会发生大的衰退,那里仍有经济表现相对不错的国家,例如德国及其周边国家,即使当下危机重重的意大利,也仍然有其经济亮色和发展的存量。

  最坏时刻未到

  但更多的声音趋向悲观。

  “现在还不是最差的时候。”上海莫尼塔投资公司的分析师张斌彬对本刊记者说,“欧债危机风险还未释放干净,其资产价值还在一个下行的趋势中。”

  根据《华尔街日报》调查的经济学家预计,欧元未来数年将承受较大压力。受访的50位经济学家中有48位表示,欧元区经济现在已经或很快将陷入衰退。即使欧元区能够化解主权债务危机,也将面对经济在一段时期内增长乏力的问题。

  高华证券认为,基于欧元区商业调查数据、银行压力指标和美国衰退风险评估而共同得出,2011年末~2012年初欧元区陷入衰退的可能性约为40%~50%。

  欧盟自己也将其2012年GDP增长的预测从之前的1.8%下调至0.5%。这意味着,欧洲的经济增长将在2011年本已较低的增速上(预计为1.6%)进一步放缓。

  “欧洲银行会出现危机,最让人担心的是欧洲的危机蔓延至其他国家、地区。”张斌彬对本刊记者说。

  他认为,欧洲边缘国家的财政紧缩,以及因为欧盟上调银行核心资本充足率而可能带来的信贷紧缩,是欧盟经济减速的最重要原因。

  接下来的一年半,欧洲银行大概会收缩2.5万亿欧元的信贷,因为当前有2000亿欧元的资金缺口,包括法国、西班牙等国的大银行也出现了融资困难。

  他认为,欧洲当前奉行的解决危机的紧缩政策,有可能导致经济的深层衰退。今年4月希腊将迎来大选,其债务有可能在此之前发生违约,因为反对党表示,IMF要求的紧缩政策过于严格,会导致希腊经济进入快速的下滑轨道;另外货币基金有1万亿欧元的风险敞口,法国、德国的风险敞口有1万亿欧元,因此,欧洲经济和债务危机的前景不容乐观。

  领导者的墓碑?

  李稻葵认为,解决欧洲的问题,关键是做好德国的工作。德国过于坚守自己的理念。

  德国作为欧元区最大的经济体,GDP 占比30%左右,在欧元区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相应来说,欧洲对德国也至关重要,在德国的出口目的地中,欧盟内国家占德国出口总额的60%以上,德国经济的复苏很大程度上依靠了这些国家的支撑。而德国在希腊、爱尔兰和葡萄牙债务中的风险敞口达到2250 亿欧元,帮助这些国家,其实也就是帮助德国本国的银行业摆脱困境。

  德国和欧元区的命运紧密相连,不可能脱离这个大环境独善其身。救助危机国家,保持欧元区稳定,就是救助德国自己,是德国无法回避的责任。

  而将整个欧洲的未来复苏寄予在一个国家身上,德国似乎难当此重任。何况,欧洲的衰落自有其内在的逻辑。

  在未来学家奈斯比特看来,欧洲将陷入衰落最大的根源,在于其“两个心脏”跳动频率的无法调和,必须通过经济改革来做重大调整。而从目前来看,欧洲显然还无法做到这一点。

  奈斯比特在其著作《世界大趋势》中,称欧洲为“欧洲雕塑”。在他看来,整个“欧洲雕塑”共有25种心态(25个成员国)和“两个心脏”。

  25个国家的心态,与其他无法融合的因素混杂在一起,这些因素是,传统、雄心、福利和经济领导权。

  奈斯比特指出,欧洲经济健康发展的前提是,它的两个心脏的跳动节奏必须一致。一个心脏——社会性灵魂,跳动的节奏是管理、集中化、严格的劳动制度和财富的重新分配。

  另外一个——自由主义的灵魂,追求的是自由市场、分散化、对企业家的扶持。这两种理念的结合才能实现欧洲经济的飞跃,尽管欧盟国家特别是德国和法国一直在谈论经济改革的必要性,但它们仍然在坚持旧的“欧洲社会模式”,而维持这种模式的难度变得越来越高。

  在奈斯比特看来,2000年欧盟《里斯本协议》的豪言壮语之下,欧盟成员国政府首脑却一直拿不出任何改革措施的时候,他们就已经为欧盟的衰落埋下了伏笔。

  欧洲政治家们无休止的讨论并不是关于如何利用新的机会、支持企业发展、吸引世界各地的人才来壮大欧洲的力量,而是如何才能维持现在的这个福利社会——一个导致经济低增长和高失业的福利社会。

  “除非进行重大改革,否则欧洲最大的可能不是成为世界知识经济的领导者,而是人们用来瞻仰它的光辉历史的旅游景点。”奈斯比特说。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  我要评论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