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07月30日11:29 新金融观察

  美国大米入华  这次是狼来了?

  10多年的博弈后,美国大米端上中国人餐桌的步伐又向前迈了一步,虽然有关程序问题还需要时间来解决,但其入华已不再遥远。

  业内人士表示,与中国巨大的生产和消费能力相比,美国大米进入中国市场后,短时间内很难掀起太大的风浪,但仍旧需要保持必要的警惕和应对措施。

  新金融记者 彭俊勇

  美国大米将杀入

  泰国大米、日本大米、越南大米,在进口大米并不鲜见的当下,美国大米的进入,让消费者又多了一种选择。

  2017年7月19日,首轮中美全面经济对话在华盛顿举行,其间中国质检总局与美国农业部代表签署了《关于美国输华大米植物卫生要求议定书》,这标志着中美双方就美国大米输华的检验检疫要求达成了一致。

  对于可以进入中国这个世界最大的大米市场,美国粮商们的兴奋显而易见。 美国贸易团体USDA Rice的总裁Betsy Ward发布的声明称,用了10年时间等待中美签署这项协议,急切希望满足中国消费者对优质安全美国大米的需求。但,请等一等,美国大米端上中国人的餐桌并不那么简单。

  “美国首次获准可对华出口大米,”中国商务部这样表述。但这并不是情况的全部,美国大米真正进入中国市场,还需要完成相关程序。

  “一是美国大米生产加工企业有意对华出口大米,需经美国政府注册并向中国国家质检总局推荐。经质检总局认可的企业,可对华出口大米。二是为防止有害生物传入,美方需对获得资格的企业生产的输华大米进行熏蒸,熏蒸药物、方法等技术条件需经中方专家评估、确认。”商务部发言人表示。

  美国大米不能马上端上中国人餐桌还有另外一个原因。按照通行做法,中国对进口大米等部分重点农产品实施进口关税配额管理政策,并对符合一定申请条件的粮食企业或贸易公司核配《农产品关税配额证》,按该证配的数量和类别进口。

  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李国祥认为,“进口美国大米是履行贸易承诺的积极姿态,目前国内市场上大米处于平稳状态。”

  进口大米先行者

  美国贸易人士的说法并没有夸张,美国大米入华,纠结了不止10年,甚至超过了15年。

  早在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时,就有针对包括大米在内的进口粮食相关规定,并且就已经给出了空间,但由于中国和美国之间缺乏植物检疫协议,导致中国禁止进口美国大米。

  作为世界上大米最大的消费者,中国市场并不排斥进口大米。东南亚和日本大米早已经为中国消费者所熟悉。比如前些年流行的泰国香米、这两年炒得比较热的日本高价大米。

  “总体上看进口大米也是差别很大,日本大米价格比较贵,但是东南亚大米价格比国内稍低,有些质量还不如国内。”业内人士告诉新金融观察记者。

  以越南大米为例,此前两三年时间,因为中越之间大米价格存在差距,从越南走私大米进入中国市场曾经一度猖獗。在中国云南与越南边境的防城港市,走私团伙为非法牟取暴利,在越南订购大米后,囤积并更换包装及规格,后通过大货车运往广西南宁市等地销售,这样做的效果是,走私者可以得到每吨270元至410元的利润。

  走高端路线的日本大米,在中国市场同样只能是小众产品,2016年中国仅从日本进口375吨大米,金额只有1000万元人民币左右。

  短时间影响不大

  会上演狼来了的故事?

  “美国大米和其他农业产品一样,存在着自然禀赋好,科技水平高,集约化程度高的特点,这是美国农业的主要优势,大米产业同样类似。”李国祥介绍。“但短期内的影响不会很大,传统意义上美国不是一个大米生产和出口大国。”

  商务部国际经济合作研究员国际市场部副主任白明也表示,美国大米进入不会对中国农业市场带来太大影响。

  产量上来说,中美两国在大米生产领域完全不在一个量级上。根据国家统计局数字显示,以过去的2016年为例,中国稻谷种植超过3000万公顷,总产量近2.07亿吨,世界第一大米生产国的旗子稳稳扛在肩上。

  然而,美国在大米产量一项上,对中国只能甘拜下风。美国农业部最新预计显示,2017年美国成品大米产量为607万吨,低于去年的712万吨。粗略比较,中美两国在大米产量上大致呈现出30:1的态势,双方根本不在同一个量级上。

  这也就难怪,美国大米协会认为,未来中国人每两星期消费的大米,就将相当于美国全年的大米产量。中国人每年将平均消耗75公斤大米,北美和欧洲的人均大米消费每年分别只有13公斤和5公斤。

  事实上,将粮食安全紧紧抓牢在自己手中是中国的一贯态度,中国整体粮食进口量一直保持在低位运行,除大豆之外,小麦、玉米、大米、大麦等谷物进口量都未超过500万吨,最多的大麦也仅是452万吨、小麦和玉米也分别只有265和73万吨。

  “美国属于以销定产的形式,一旦打开中国市场之后,长期看对国内大米生产的影响不可低估。”李国祥认为。美国农产品的优势是很明显的,要警惕起来,积极应对。

责任编辑:李彦丽

热门推荐

相关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