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商银行

美联储加强外资银行金融监管

2012年12月18日 08:03  国际金融报 微博

  全球总资产超过500亿美元、在美分支机构总资产超过100亿美元的外资银行须将其所有在美分支并入一家美国控股公司名下,而且要遵守与美国银行机构相同的风险管理和资本充足规定

  继英美两国银行监管当局联合发布有关处理全球性银行破产的首个跨境方案后,美联储理事会上周五投票通过了一项针对收紧外资银行资本和流动性的提议,对在美运营的外国银行实施许多与美国银行业相同的规定,以作为保护美国纳税人的举措的一部分。新规将在2013年3月31日前接受公众评议,若无明显异议,2015年7月1日起执行。此举自然引发了银行业的反弹,甚至表示可能将撤出美国市场。

  500亿美元是个槛

  根据美联储公布的规定,全球总资产超过500亿美元、在美分支机构总资产超过100亿美元的外资银行须将其所有在美分支并入一家美国控股公司名下,而且要遵守与美国银行机构相同的风险管理和资本充足规定。此外,在美资产超过500亿美元的外资银行还须达到更高的流动性风险管理标准,进行流动性压力测试,并保有30天的高流动性缓冲资产。

  显然,美联储最新出台的规定旨在对在美设有分支机构的大型外资银行实施和美国银行相同的资本和风险管理要求。美联储主席伯南克表示,增强对外资银行在美业务的管理是美国加强金融监管,避免大型和相互关联金融机构对金融稳定构成风险的重要一步。

  “虽然欧美银行监管机构在对执行巴塞尔协议Ⅲ方面并不‘给力’,美国将无限期延长实施巴塞尔协议Ⅲ的时间;同时,欧洲方面则对巴塞尔协议Ⅲ某些方面的要求始终存在异议。”一位业内人士对《国际金融报》记者表示,“不过,在针对全球性大型银行的监管方面,欧美则有加强监管的一致需求。而各国监管机构联手监管全球性大型银行的合作将成为全球金融监管逐步趋向统一的一大突破口。”

  日前,英国和美国银行监管当局联合发布有关处理全球性银行破产的首个跨境方案。英国央行英格兰银行和美国联邦储蓄保险公司表示,该方案旨在避免大型跨境金融机构的危机危害到全球金融稳定和公共资金的安全。方案的实施主要是为了强制股东和债权人承担银行破产的相关损失,并确保这些银行的总部拥有足够资金,从而保护纳税人利益。

  银行会束手就擒?

  不过,这些全球性大型银行不会对新的监管规定俯首帖耳。对于美联储出台的新规定,相关外资银行的律师称,银行需要慎思是否维持当前的业务。而一些外资银行甚至发出撤出美国市场的“威胁”。“美联储的建议过度宽泛,可能促使外资银行撤离美国市场,冲击我们的经济和金融市场。”国际银行家协会在一份声明中称。

  “该提议不会使外资银行相对于美国本土银行处于劣势,而是寻求维持公平的竞争环境。”美联储理事史坦在一次理事会会议上表示。美联储也表示,额外资本和流动性缓冲可能逐渐提高成本,但也会使银行更稳定。

  对于外资银行退出美国市场的“威胁”,上述分析人士表示,“套利始终是全球性大型银行以及其他行业大型跨国企业所喜好的,一旦全球金融行业实施统一监管标准,那么也就不存在监管套利的空间,这些全球性大型银行又能撤到哪个市场去?除非他们完全撤出金融业。”

  不过,该分析人士进而指出:“全球金融业实现统一监管依旧显得有些遥不可及,一方面各国的国情各不相同,各有利益的考量;另一方面,这些全球性大型银行往往与政府存在着千丝万缕的利益关联,这种状况自然也会阻碍监管改革的推进。不过,从美联储此次表态新规的推出已经与国外监管机构有过沟通,以及此前英、美监管机构联合发布有关处理全球性银行破产的首个跨境方案来看,对那些全球性大型‘大到不能倒’银行的监管,各国监管机构之间有着较为一致的看法。因此,随着巴塞尔协议Ⅲ的逐步推行,对全球性大型银行的统一监管实现的可能性已经越来越有希望。”

  本报记者 付碧莲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 新闻我国拘捕101名全能神邪教人员
  • 体育贵州宣布高洪波辞职 申花解约阿内尔卡
  • 娱乐黎耀祥三夺TVB视帝 杨怡封后 现场 红毯
  • 财经人大官员称分配改革应控制政府收入富民
  • 科技RIM将于1月30日发布黑莓10(图)
  • 博客高晓松曾在美国酒驾被抓 染上性瘾皇帝
  • 读书后宫探秘:皇帝皇后如何度过洞房之夜
  • 教育美国校园枪击案反思:心理问题更可怕
  • 育儿美国校园枪击案:那些逝去的天使(图)
  • 何亚福:两个金矿的故事与计划生育
  • 叶檀:户籍不能马上放开
  • 陈序:促内需将成长期主旋律
  • 黄鸣:他人陷害帮我省了十亿广告费
  • 宋文洲:销售大师是如何骗人的
  • 管清友: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带来春风
  • 刘步尘:家电企业急剧分化的背后是什么
  • 于晓华:新四化和中国改革的顺序
  • 刘泳华:城镇化是高房价的元凶吗
  • 孙立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新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