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美媒称白宫已制定世行新行长三人候选名单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3月16日 14:03  国际先驱导报微博
目前最热门的世行行长候选人:美国现任驻联合国大使苏珊·赖斯(上)、现任财政部长蒂莫西·盖特纳(中)、前财政部长劳伦斯·萨默斯(下)。  目前最热门的世行行长候选人:美国现任驻联合国大使苏珊·赖斯(上)、现任财政部长蒂莫西·盖特纳(中)、前财政部长劳伦斯·萨默斯(下)。

  当本报记者联系上萨默斯在哈佛的办公室后,其助理拒绝对萨默斯是否将出任世行行长证实,但也没有对此否认。

  《国际先驱导报》记者蒋旭峰发自华盛顿 世界银行现任行长罗伯特·佐利克近期宣布将于今年6月底离任。尽管巴西、南非等“金砖国家”表达了结束美国人独占世行行长职位“世袭制”的希望,但从目前情况来看,世行行长继续由美国人担任的可能性极大。

  记者多方获悉,美方目前仍处于世行新行长人选的最终确定阶段,而美国媒体传出消息说,白宫已经制定出一个世行新行长的三人候选名单。

  佐利克与奥巴马已有“默契”

  佐利克在2月15日发布声明称,在今年6月任期届满后将不再寻求连任,标志着世行新行长选战打响。

  世行近日发表声明称,世行执行董事会讨论了下一任行长的遴选问题,重申了公开、竞争、择优原则的重要性;世行新行长人选提名将于今年3月23日截止;在此之后,执行董事会将从中选出3名候选人,新任行长最终将从这3名候选人中产生;世行将于今年4月春季会议前选出新行长,以接替佐利克。

  世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微博)是二战后布雷顿森林体系的重要支柱,美国是世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最大股东。两大组织成立超过65年以来,一直沿袭世行行长由美国总统提名、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由欧洲强国内部协商并轮流坐庄的惯例。尽管去年出现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卡恩丑闻和2007年的世行行长沃尔福威茨“桃色”丑闻,这一惯例仍未打破,显示出相对影响力下滑的欧美在当今国际经济格局中依旧拥有最终话语权。

  佐利克在去年接受记者采访时也强调,布雷顿森林体系在演变,但绝不像有些人所说的已经解体,因为世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贸易组织这三大国际经济机构依然在运行,只是它们所承担的职责需要动态调整。

  本次世行行长之争,美国已经表露出志在必得之势。在佐利克发表离任声明的同一天,美国财政部长盖特纳也发表声明称,美国将在几周内推出一名候选人接替佐利克。尽管佐利克在去年9月曾发表倡导多边主义现代化的演讲,强调新兴经济体不再是国际舞台上无足轻重的角色,而是新世界的经济增长极。但是,佐利克今年2月25日在新加坡表示,由美国人来接替他担任世行行长对美国和全球对有利,美国这个世界第一大经济体应当在最大的国际组织中拥有领导席位。

  佐利克虽然也表示他自己对世行行长的遴选不起任何作用,因为这将是执行董事会的职责,但华盛顿分析人士认为,这是属于共和党阵营的佐利克和民主党的奥巴马政府已达成由美国人接任他职务的政治信号。较多分析人士认为,奥巴马政府希望由民主党人士来担任这一要职。

  包括“金砖国家”成员国的巴西等国希望对世行行长美国人“世袭制”的局面发起挑战。巴西财政部部长曼特加近期表示,世界银行行长的人选没有理由受到国籍的限制,应该让有能力者居之。但是,美国政治精英并未打算对这一职务和美国的国际影响力拱手相让。美国资深参议员、民主党前总统候选人约翰·克里近期就表示:“我认为这一职务理应由美国人担当,这样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其他方面的利益就能实现平衡。”

  最可能的人选:萨默斯

  《国际先驱导报》记者从多方获悉,美方目前仍处于世行新行长人选的最终确定阶段,目前可能的人选包括前财政部长劳伦斯·萨默斯、现任财政部长盖特纳、美国现任驻联合国(微博)大使苏珊·赖斯等人。

  58岁的萨默斯著作等身,是典型的学者型经济官员,被认为是世行行长极有竞争优势的人选。作为克林顿政府时期的财政部长和奥巴马的前首席经济顾问,他深得奥巴马的器重,是奥巴马上任之初的金融改革、医疗改革和8270亿美元经济刺激方案的重要规划者。1991年至1993年期间,还曾经担任过世行首席经济学家。在去年底结束了奥巴马的首席经济顾问任职之后,萨默斯重返哈佛大学担任教授。当本报记者联系上他在哈佛的办公室后,其助理拒绝对萨默斯是否将出任世行行长证实,但也没有对此否认。

  盖特纳在今年1月份表达了离职之意,作为奥巴马上任总统以来唯一留任的内阁最高经济官员,他表示如果奥巴马获得连任,不会让他再留任,因而有分析人士认为他也是接任世行行长的可能人选之一。现年51岁的盖特纳也有过国际组织的任职经历,在2001年至2003年期间担任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政策制定与检查部主任。盖特纳去年8月就透露出去意,称想离任的主要原因是家庭因素。此前担任美联储纽约联储主席的他由于家人在纽约,周末总是在纽约和华盛顿之间两头奔波。不过盖特纳如果要出任总部位于华盛顿而且出差频繁的世行行长一职,还将面临同样的家庭因素需要权衡。

  现年48岁的苏珊·赖斯是美国外交领域的明星和学者型官员,深得奥巴马信任。尽管其专业领域并非经济,但她出身于经济学世家,其父亲埃米特·赖斯是美国康奈尔大学经济学教授和前美联储理事。早在克林顿政府时期,赖斯已经担任负责非洲事务的助理国务卿。2008年她成为奥巴马总统选举期间的外交事务顾问。奥巴马问鼎白宫后,赖斯得到重用,在2008年底获提名担任美国驻联合国大使,而且奥巴马还史无前例地把这一职务提高到与国务卿同级别的正部级内阁成员的地位。

  此前有传言说,美国现任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也有可能出任世行行长,美国国务院发言人维多利亚·纽兰2月15日在佐利克发表离职声明的当天就明确表态,希拉里无意出任世行行长一职。据悉,希拉里有意结束公职,和丈夫享受退休后的悠闲生活。

  也有毛遂自荐的

  近期,美国媒体传出白宫已经制定出一个世行新行长的三人候选名单,包括萨默斯、赖斯和美国会参议院外交关系委员会现任主席克里。根据世行规定,首次担任世行行长一职者不能超过65岁,现年69岁的克里显然不满足这一条件。

  现年58岁的美国经济学家、哥伦比亚大学地球学院主任杰弗里·萨克斯近期毛遂自荐。3月2日,他在《华盛顿邮报》上公开撰文表示,他有意参选世行行长一职,他强调自己具有在扶贫开发领域的丰富经验。萨克斯曾任哈佛大学经济学教授,并担任过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的特别助理,致力于推动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萨克斯强调这一职务不应该只由得到华盛顿政界和财经界首肯的美国人担任,应当择优而定,选出具有扶贫发展领域经验的专家。

  此外,分析人士表示,白宫酝酿的候选人可能还包括现年50岁的现任财政部负责国际事务的副部长莱尔·布雷纳德,现年65岁的克林顿政府时期的白宫首席经济学家劳拉·泰森,以及现年57岁的百事可乐公司首席执行官因德拉·努伊等人。

  虽然传言种种,分析多多,但是,迄今为止,最有可能登上美国提交的候选人名单的人选,依然是萨默斯。

  记者观察:中国需倾力培养国际机构掌门人

  《国际先驱导报》记者蒋旭峰发自华盛顿 在关于世行选战的采访中,很多人都对中国人是否能够在这些国际组织中的关键职位任职表现了极大兴趣。

  华盛顿智库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资深研究员阿尔温德·苏布拉马尼安等专家告诉记者,近年来,中国的国际影响力已大幅提升,朱民、林毅夫等人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行担任高职都是明显例证,但是当前的国际经济治理结构还不能充分反映中国等“金砖国家”的国际影响力,由于中国的影响力将在未来10~20年内可能逐步超过美国,中国宜着眼长远,规划自己的国际领导战略,并培养更多高素质的国际化经济人才储备力量库,并联合其他重要发展中国家,在世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世界重要经济组织中形成提高话语权的合力。

  专家指出,全球经济、金融治理机制的改革和完善需要时日。尽管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行的份额和投票权多轮改革的总基调是在向新兴经济体倾斜,但是美国始终没有放弃在两大国际组织中对重要事项的一票否决权,新兴经济体短期内尚未达到彻底改变美欧主宰局面的临界点。

  世行选择的行长尽管都是美国人,但是客观而言,以佐利克为代表的世行行长一般具有三大优势:第一,英文的工作语言优势;第二,有着较好的经济学素养和国际经济领域的工作经验,佐利克就曾担任过前财政部长詹姆斯·贝克的顾问、负责经济事务的副国务卿和美国贸易代表等多个经济要职;第三,有过在多个不同领域的工作经历和广阔的人脉背景,佐利克就曾担任过白宫办公厅副主任等多个公职,也曾担任过房利美执行副总裁、高盛常务董事等企业职务,还出任过华盛顿智库战略和国际问题研究中心(CSIS)总裁等职;美国的“旋转门”体制有其弊端,也有培养复合型人才的独特优势。

  专家指出,中国目前懂外文和经济的人才日益增多,但是还需培养更多顶尖的复合型国际人才梯队。其他发展中国家提出的候选人,如前世行常务副行长、尼日利亚现任经济统筹和财政部长恩戈齐·奥孔乔-伊瓦拉,前南非开普敦大学研究员、前世行常务副行长曼费拉·兰费尔以及前印度尼西亚财长、现任世行常务副行长英卓华等人都有过丰富的“跨界别”工作经验。

  中国宜考虑借鉴这些发展中国家的经验,为顶尖国际化人才提供“回流”机会和激励机制,并鼓励他们返回重要国际经济组织担任高职。根据世行的规定,参选世行行长的候选人年龄不能超过65岁,卸任时不能超过70岁,因而培养中国未来的国际大型经济机构的掌门人需要有紧迫意识和战略眼光。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  我要评论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