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哥本哈根童话难现 减排谈判任重道远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12月21日 06:48  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本报记者 高健

  有“童话之都”美誉的哥本哈根这一次没有创造新的童话。

  “惊动”了全球110多位领导人并经过了一天“加时”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最终还是未能发布人们企盼中的全球减排协议。在达成不具法律约束力的《哥本哈根协议》后,这次为期13天的会议宣告闭幕。

  上述结果使得达成一项具有法律约束力协议的目标,不得不继续推迟。对此,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已承诺,联合国将在2010年尽力推动实现2012年后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安排的法律化问题。

  “共同但区别的责任”原则获维护

  本次气候变化大会发布的《哥本哈根协议》文本篇幅很短,仅包括内容并无惊人之处的12个条款,其中并未提及各国具体温室气体减排目标。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说,他对此次气候变化大会取得的进展感到满意,本次会议朝着正确的方向迈出了一步,但他也承认,过去13天的谈判进程相当复杂,进展非常艰难。

  需要强调的是,《哥本哈根协议》维护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及其《京都议定书》确立的“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就发达国家实行强制减排和发展中国家采取自主减缓行动做出了安排,并就全球长期目标、资金和技术支持、透明度等焦点问题达成共识。

  “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得到维护,显示了发展中经济体在哥本哈根大会上所持坚定立场的积极作用。发展中经济体认为,当前气候变化谈判必须坚持《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及其《京都议定书》,必须坚持双轨制,发达经济体应正视并承担起自己的历史责任,加大减排力度,并为发展中经济体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提供足够的资金和技术支持。

  不过,这些共识达成所花费的时间也要长于预期:由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减排责任、资金支持和监督机制等议题上分歧严重,原定18日结束的会议被迫拖延至19日结束。

  不进一步减排后果严重

  尽管《哥本哈根协议》未提及具体温室气体减排目标,但欧盟已声明将执行2020年之前较1990年排放水平减排20%的目标,即其20%至30%浮动减排目标的下限。此前在会议次日,欧盟曾表示,如各方均能够承诺进一步减排,其将执行30%的浮动减排目标上限。

  欧盟声明的立场也反映了本次哥本哈根大会在提高减排目标上的无力。17日,绿色和平组织全球减排问题特使加曼在接受英国《卫报》采访时指出,联合国相关人士已在私下承认,目前全球经济体所承诺做出的减排规模,只能把2050年时全球气温较工业化之前(1850年)水平的升幅控制在约3摄氏度,即无法达到广泛认定的2摄氏度标准。

  加曼指出,如不进行进一步减排,全球温室气体排放情况将导致亚马逊雨林消失、南非和大洋洲部分国家国土及沿海珊瑚礁群遭到海水浸没,“而这,还仅仅是个开始”。《卫报》更是认为,一旦部分经济体无法完全履行减排承诺,导致2050年时全球气温较工业化之前上升3至4摄氏度,则全球每年将有数亿人口遭遇因海平面升高引发的洪涝灾害。

  减排谈判困难日增

  正因为如此,带着重大期望而来的各方代表,还一度希望用更高的全球升温限度标准,来体现本次大会的价值。17日交由领导人会议讨论的最新协议草案版本显示,1摄氏度和1.5摄氏度都成为各方最终共识的可能落点;各方代表虽然也对上述提议进行了探讨,但最终仍然无果而终。

  西方媒体认为这一结果理所应当,因为在全球承诺减排规模远远不足的情况下,哥本哈根大会如果最终提高升温限制,无疑将进一步放大全球减排努力“眼高手低”的现状,从而使未来的全球减排谈判面临着更大的困难。

  但是,在《京都议定书》第一承诺期2012年到期日期渐近的背景下,全球温室气体减排谈判的困难日增将是不争的事实。潘基文说,虽然本次会议没有达成一项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协议,但他将尽力推动在2010年实现这一点。

  不过,部分分析人士也指出,联合国力促在2009年内达成“可操作性”全球减排协议的意愿,与全球主要温室气体排放国美国政治现状之间的矛盾,也是导致哥本哈根气候谈判大会未能如愿的重要原因。目前,美国政府力推的医疗改革计划成为该国国会的重要审议内容,这导致其温室气体减排新目标的探讨无法进行。

> 相关专题: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