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中国代表团回应北京文本泄露事件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12月11日 09:16  新浪财经

  中国代表团表示将尽力推动哥本哈根会议取得成功,希望达成全面、有实质内容、有约束力的协议,但强调也必须有所准备

  李虎军 黄山 发自哥本哈根

  丹麦当地时间12月10日,法国《世界报》率先披露了坊间流传的“北京文本”。

  当天晚上18时左右,在中国政府代表团的记者会上,就有外国记者问及代表团副团长苏伟的看法。

  这位记者得到的回答是:“你也许会对这个文件有一些意见,但我们总的思想是尽力推动哥本哈根会议取得成功。我们希望在哥本哈根达成全面的、有实质内容、有约束力的协议,但也要有所准备;不能因为个别问题没有形成一致,而错过哥本哈根会议取得成功的机会。”

  由于当前的气候变化谈判进展缓慢,一些国家出于不同目的,纷纷秘密起草新的谈判文本。据传,有的秘密文本甚至可能在哥本哈根谈判的第二个星期才被抛出。

  其中,东道国丹麦牵头、有英国和美国等发达国家参与起草的秘密谈判文本,两天前(12月8日)被英国《卫报》披露后,就受到了发展中国家集团和多家环保组织的抨击。此间舆论普遍认为,这份“丹麦文本”过分偏向发达国家,而不顾及发展中国家的诸多合理权益。

  而中国、印度、南非和巴西,即“基础四国”(这四个国家的英文首字母可组合为英文单词“基础”,BASIC)今年11月下旬在北京进行磋商时,也秘密讨论过一份文本。有人称之为“基础四国文本”或“北京文本”。

  根据所披露的“北京文本”草案,全球温度增加不应超过2摄氏度的科学观点得到了认可,但并未将其明确规定为上限。

  “北京文本”继续强调《京都议定书》的作用,并建议为该议定书附件一中提到的发达国家设定2013年至2020年内的强制减排目标。对没有加入《京都议定书》的美国,则规定其减排承诺应与其他发达国家具有可比性。

  根据这一草案,发展中国家需要采取减缓温室气体排放的行动。其中,发展中国家的自主行动不应接受国际核查;只有那些在获得“可测量、可报告和可核查”的技术和资金支持情况下采取的行动,才应接受“可测量、可报告和可核查”,即接受国际核查。

  草案还主张,在《公约》之下形成全球气候基金(Global Climate Fund),并由全球环境基金(GEF)来负责管理。

  《世界报》记者称,“北京文本”草案强调了发展中国家的立场,但也留有余地,愿意对发达国家作出一定退让。

  绿色和平气候与能源项目经理杨爱伦也告诉笔者,这份文本其实是针对“丹麦文本”,“在谈判程序和策略上做出的一种强烈反应”。

  在哥本哈根气候变化谈判会场内外,“北京文本”引起了各方的浓厚兴趣。《公约》秘书处新闻官John Hay以及多家国际媒体的同行都曾向笔者打听,手中是否有“北京文本”的全文。

  实际上,“北京文本”的不少内容,也是中国一直公开表明的官方立场,中国代表团也并不讳言“北京文本”的存在。12月7日,气候变化大会开幕第一天,中国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分管气候变化事务的副主任解振华在回答笔者提问时说,与其被动地等着让别人提出文本,“我们为什么不能提出一个相应的东西?”

  解振华同时表示,发展中国家集团和中国一直主张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京都议定书》之下,而不希望在这个谈判过程中进行其他谈判,“基础四国”的那份文本只不过是一个“备手”。■

  此文来源于胡舒立·我们网

> 相关专题:


    新浪声明: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