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气候峰会谈判越趋紧 美国推卸责任中方据理回击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12月11日 07:31  新快报

  “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不是一种慈善事业,是因为他作为问题的制造者,理所当然应该承担的义务,而且是一种法律上的义务。”

  ——中国外交部气候谈判特派代表于庆泰

  综合新华社报道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谈判趋向于紧张激烈。美国代表9日发表声明,言辞尖锐地拒绝向中国提供气候变化援助资金。这一声明令与会的多个国家感到震惊。针对美方表态,中国气候谈判代表予以了坚决回击。

  美拒提供资金援助

  据英国《金融时报》9日报道,美国气候谈判首席代表托德·斯特恩发表措辞尖锐的声明,拒绝向中国提供气候资金援助。他还坚决否认美国及其他发达国家应为历史上的排放进行补偿。

  斯特恩表示,美国不会加入《京都议定书》,也不会加入以不同名字命名的类似协议。

  中方要美深刻反省

  针对美方表态,中国外交部气候谈判特派代表于庆泰予以了坚决的回击。于庆泰表示,中国将坚持自己的立场,美国及其他富国在应对气候变化问题上缺乏诚意,要求美方进行“深刻反省”。于庆泰说,包括美国在内的发达国家正试图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本质上有区别的责任“模糊化”。外交部发言人姜瑜10日回答有关美国称不会大力资助中国减排的提问时表示,资金问题是决定哥本哈根会议成功与否的关键之一,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是发达国家不可推卸的法律义务。

  按照《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规定,发达国家有义务向所有发展中国家就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提供资金。姜瑜说:“我们希望发达国家能够积极回应发展中国家在资金问题上的合理诉求和建议,真正拿出政治诚意,采取切实行动,履行自己的义务,而不是推卸、转嫁责任。”

  新华时评

  小心陷阱莫被“气候变化”绑架

  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是一场激烈的斗争。会上流传的“丹麦文本”为发展中国家设计了“峰值”等陷阱;针对温室气体减排“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一些发达国家只喊“共同”,无视“区别”;还有一些发达国家在减排目标年份和基准年份等数字上“暗度陈仓”……发达国家的种种做法,一方面极力弱化自身应承担的减排义务,另一方面和发展中国家“讲条件”,强迫发展中国家按照他们的要求绝对减排。

  如今,减排似乎已经成了一种新的“人类道德标准”——不减排就是破坏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就是与全人类为敌。

  事实上,在这个新“道德标准”的背后,存在着巨大的利益分歧。有些发达国家在减排领域研究多年、资金充足、技术领先,已经占领了该领域的话语权和制高点。广大发展中国家缺资金、缺技术,既面临提高经济水平和改善人民生活的紧迫压力,又需要为转变经济模式付出巨大代价,在减排问题上处于被动局面。

  因此,必须谨防发达国家的一些人士用“气候变化”绑架发展中国家,迫使发展中国家按照这一新的“道德标准”牺牲巨大利益和发展空间。

  温家宝与印度巴西领导人通话

  中印巴将加强气候合作

  据新华社电国务院总理温家宝10日分别与印度总理辛格和巴西总统卢拉通电话。三国领导人表示将加强在应对气候变化问题上的协调合作。

  温家宝10日还应约与英国首相布朗通电话。双方就应对气候变化问题坦诚、深入地交换了看法。

  中国抗议CDM理事会歧视

  据新华社电“中国部分‘清洁发展机制’(CDM)项目在过去一年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和障碍,部分原因是CDM执行理事会作出的决定不合理、不透明和不公正。”在哥本哈根《京都议定书》第五次缔约方会议全会上,中国谈判代表李高就“清洁发展机制”议题9日发言时提出上述抗议。自2009年初以来,CDM执行理事会对中国风电项目提出了系统性的审查,其公布的理由是“怀疑中国政府有意系统性降低风电项目的上网电价,从而鼓励将风电项目开发为CDM项目”,理事会以此为理由,拒绝了多个来自中国的风电项目。

  李高说,“可再生能源项目本应是最符合CDM项目的,应该通过各种措施大力鼓励的项目类型之一”,而这种审查和拒绝的决定“只针对特定国家的项目,具有明显的歧视性。理事会目前的做法只针对中国项目,显然有失公允,不得不让人十分怀疑背后的真正动机。”。

  李高说,各国的可再生能源激励措施应当由各国根据自己国情来决定。李高希望CDM执行理事会加强改革,大幅度提高其决策透明性、一致性和公平性。理事会关于一般性问题的讨论,应该以公开会议而非闭门会议的方式进行。

  会场传真

  中国新闻发布厅“爆棚”

  据新华社电9日,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进入第三天,放眼望去,会场上最拥挤的地方,要算是“中国新闻发布厅”了。

  中国是发展中国家中唯一一个设立单独新闻发布厅的国家,因此成为各路记者打探消息的重点。一个原本准备接待50人的房间里,竟然挤进150多人,把房间挤得水泄不通,来晚的记者只能在门外伸长耳朵倾听屋内的讲话声。新闻发布厅是会前仅用一天时间紧急设立的。

  为了解决“爆棚”问题,新闻发布厅的几名工作人员已经在门外临时设立大屏幕,转播厅内的发布会情况。

  地球故事

  真实的梦魇

  干燥龟裂的大地,满眼看不到一丝生机,孤零零的秋千在死气沉沉的空气中寂寥地晃动,一个小女孩紧紧地抱着自己心爱的毛绒小狗,惊愕地看着眼前这一幕。

  突然间,地动山摇,大地被撕开一道道口子,小女孩狂奔。乌云笼罩天空,暴雨倾盆而下,洪水汹涌扑来,滔天巨浪让人无处遁逃。小女孩死死地抓住一棵干枯老树的枝丫,在暴风雨中摇摇欲坠。最后一根救命“稻草”断了,小女孩掉入翻滚的巨浪。

  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开幕式上,一段短片给每一个人敲响了警钟:全球气候变化正在带来一系列环境恶果!

  短片讲述的实际只是一个小女孩的梦魇。然而,这个噩梦在6岁小男孩尼·莱身上变成现实。“妈妈抱着弟弟,姐姐抱着妹妹。风和雨越来越大,大水涨过了河岸。我们踩在泥地里,这样就不会被大水冲走了。当水开始升到爸爸胸部,我们决定爬到树上去。突然,因为风太大,树倒了,我和爸爸妈妈被分开了。”

  “我紧紧地抱着一根树干,漂在水上。雨真的很大,淋在身上好疼。我整夜都漂在水上,我吓坏了。我找不到妈妈、爸爸和妹妹。”

  现实中,数星期后,尼·莱终于和姐姐、妹妹还有奶奶团聚了,却永远失去了父母和弟弟的消息。

  “我想他们,我一直都想知道他们是否还活着,”尼·莱说。

  当日酷词

  “不高兴”

  9日,联合国气候谈判中国代表团团长解振华在进入贝拉中心会场时,由于技术上的失误被拒绝入场。这已是连续第三天受阻了。中国代表团副团长苏伟对大会的组织工作表示了强烈的不满。他用英语说:“大会开始第一天我不高兴,第二天是很不高兴,今天是非常不高兴。”外交部发言人姜瑜10日表示,中方对会议组织和安保方面的压力表示理解,希望会议有关技术问题得到解决。《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秘书处执行秘书德布尔已经表示了歉意。

> 相关专题: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