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 国际财经 > 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峰会 > 正文
围绕发达经济体向发展中国家提供气候援助资金的争议,正在资金来源、数量以及管理机制等多条战线展开
黄山 发自哥本哈根
“这笔钱,还不够为非洲每年死去的人买棺材的。”
这句看似戏谑、同时又不无心酸的话,来自作为77国集团加中国(G77+中国)主席的苏丹气候谈判大使卢蒙巴(Lumumba Di-Aping)。
这笔钱,指的是此次哥本哈根气候峰会希望达到的最新目标:在今后三年内,发达国家每年为发展中国家提供100亿美元的气候援助。
目前,围绕发达国家应该承担的排放责任,以及该如何为发展中国家减排、适应、减少毁林而提供的资金援助,正成为峰会最热的话题之一。其中,资金援助规模的多少、以何种机制管理资金则是争议的焦点所在。
从目前谈判进程来看,发达国家已经同意向发展中国家支付这笔资金,重点也已经从之前的总额谈判,转移到具体国家的分摊角力。
美国代表团团长潘兴(Jonathan Pershing)在此前的发布会上曾表态,美国愿意支付该笔气候资金,但他没有明确说明美国愿意承担的资金比例。有未经官方证实的消息称,美国愿意负担每年14亿美元左右的资金。
世界银行2009年公布的报告显示,到2030年,发展中国家为减排所需要的资金数额介于每年1400亿美元至1750亿美元之间;而为适应气候变化带来的不利影响,所需资金也介于每年300亿美元至1000亿美元。
而欧盟也作出了类似的估计,到2020年,发展中国家每年需要为减排和适应花费1000亿欧元(约合1500亿美元)。
但目前,发达国家通过清洁发展机制(CDM),每年最多也只能向发展中国家提供150亿美元到240亿美元的资金。而且,CDM本身也面临项目分配不平衡的问题——中国和印度两国就吸引了每年三分之二的CDM资金。
此外,目前发达国家中,有将气候资金放在官方海外援助(ODA)项目中的提法,这导致发展中国家担心会因此减少其他与气候问题关联不大的援助资金。
从长期看,对发展中国家气候资金的支持,将有三个主要来源。除了来自发达国家的公共部门和私营部门资金,还包括碳市场和国际公共资金。
根据欧盟委员会的估算,未来发达国家直接提供的资金,将只占气候资金比例的20%到40%,来自碳市场的资金则占40%,剩余部分由国际机构负担。
除了资金来源,资金管理机制问题也存在巨大争议。
根据瑞典哥德堡大学(the University of Gothenburg)商业、经济和法学院环境经济教授Olof Drakenberg和Emilie Cesar教授的报告,目前气候资金管理机制存在诸多问题,包括难以保证合格国家获得公正的资金份额,不允许资金接受国将所获气候资金与该国其他的优先项目予以结合,同时也不利于发展中国家监督捐资国是否兑现承诺等。
而且,目前多个管理气候资金的机构各自为战,也难以形成有效的合力。在12月8日关于气候资金的边会上,适应资金理事会负责人就表示,目前他所在机构管理的气候适应基金总额仅为2100万美元,远远无法满足发展中国家适应气候变化的需要。
斯德哥尔摩环境研究所的高级研究员克莱恩(Richard J.T. Klein)在当天会议上指出,应该用八个标准,来评价气候融资机制,包括资金的充足性、来源的可预见性、分配的平等、额外的资金来源、资金承诺的可验证性、实施的效率和便捷性以及将气候资金与接受国发展项目的协同性。
此外,发展中国家也普遍要求增加自身主导这些资金的能力,包括在项目认定、定义、执行和管理方面获得更大的权力,以及对项目独立的评估和监督等。如何在捐资国和被援助国之间,合理地分配管理权限,将是另外一个重要议题。■
文来源于胡舒立·我们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