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 国际财经 > 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峰会 > 正文
在充分肯定清洁发展机制积极作用的同时,也承认在审批过程、效益评估等方面存在问题,并认为尽快达成2012年之后的减排协议对于市场健康发展至关重要
张瑞丹 发自哥本哈根
转眼间,碳金融(Carbon Finance)这一名词已有十余年历史。而《京都议定书》框架下一个著名的灵活机制—————清洁发展机制(下称CDM),也成为碳交易市场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当地时间12月8日下午,世界银行(World Bank,下称世行)在发布的一份报告中,肯定了CDM的角色。报告称,发达国家通过这种方式,购买发展中国家环保项目所产生的减排额度,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上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在这份名为《碳金融十年经验:碳市场的发展与减缓温室气体排放》的报告中,世行指出,作为一项十分重要的工具,清洁发展机制在低碳投资领域中,利用其杠杆作用,为私营企业带来了良好的机会,催生了大批的清洁技术,并加速了这些技术在国家间的扩散。
例如,通过十年的发展,目前世行已拥有总融资额超过25亿美元的十个相关基金。这些基金分别针对不同的减缓项目,为世界上受气候之困的国家和地区提供资助。
清洁发展机制更是造就了一大批碳汇、能效改善以及可再生能源等项目,这些项目为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带来了大量的融资机会。
不过,世行环境主任沃伦·埃文斯(Warren Evans)也承认,就目前来看,碳金融项目的资金规模和来源仍需要进一步扩大,以满足目前碳市场的发展需要。而在过去十年的发展中,该机制也逐渐暴露出其滞后不足的一面,有待在未来加以优化。
其中最重要的一点,便是《京都议定书》第一承诺期2012年到期后,能否尽快达成新的减排协议所带来的不确定性。报告就指出,如果《京都议定书》失效,那么将可能导致大批CDM项目获批推迟。而在没有强有力的国际契约框架的支持下,该机制是否还能挽留住大量投资者的目光,还有待考证。
该报告提醒说,虽然目前世行本身还拥有一些减排量购买协议,但是由于这些项目规模尚未成气候,因此并不足以满足“后京都时期”碳市场的需求。
报告负责人玛蒂娜也不无遗憾地表示,目前已有许多买家因为对前景深表悲观,而退出碳交易市场,中止购买任何与“后京都时期”有关的碳减排项目。
此外,报告也认为,一些碳融资项目的总体效益被低估,也成为了其发挥杠杆效应的最大障碍。而另外也存在一些CDM项目,其最终产生的效益,未能如其目标所定的那样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反而对一些尤其落后的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带来了不成比例的负面影响。
报告还指出,过于繁琐、漫长的审批过程,以及激励政策不够配套,也阻碍了各种CDM项目的发展,令投资者望而却步,使得真正取得实际效果的项目数量并不多。
“无论对于整个气候大环境还是碳市场来说,忠于‘环境保护’和‘改善气候’的原则都是碳金融的固有本质。任何附加的条件,都不能改变项目的纯粹性。”玛蒂娜表示。
报告则建议,目前碳交易市场有必要重新厘清“游戏规则”,通过完善评估标准、加强监管,使项目更具有操作性和实质性。而在市场的良性作用下,CDM交易成本会有所下降;这样就可以鼓励更多大规模项目的进入,并最终对温室气体减排起到更为重要的作用。■
此文来源于胡舒立·我们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