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哥本哈根气候峰会必须重视发展中国家的利益关切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12月08日 10:18  国际在线

  国际在线报道(驻瑞士记者  段秀杰):联合国气候峰会下周将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举行,这次会议将讨论《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及其《京都议定书》第一阶段计划在2012年到期后温室气体减排的后续安排。气候变化关系到全人类的命运,而广大的发展中国家是全球变暖的主要受害者和脆弱的群体。秘书处设在瑞士日内瓦的南方中心是一个由51个发展中国家组成的政府间组织,以维护发展中国家利益为宗旨。

  来自马来西亚的马丁·科尔是一位经济学家,他曾参与《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谈判进程,经常就气候变化问题撰写文章,在世界各地的媒体上发表。谈到即将召开的哥本哈根峰会,科尔首先阐明了发展中国家的立场。他认为,气候变化将给全球带来灾难,发达国家必须立即大幅减排。他说:“发展中国家已经意识到气候变化问题十分重要。如果不采取任何措施,气候变化将给气候、供水、农业都各个方面带来灾难性的后果,海平面上升会淹没城市,必须通过国际合作共同解决这一问题。目前大气中的温室气体超过70%都是发达国家在工业化过程中遗留下来的,发达国家按照《京都议定书》的要求,履行自己的承诺,大幅减排温室气体至关重要。”

  科尔认为,发展中国家不是全球变暖的肇事者,相反却成为气候变化的最大受害者。根据联合国的相关统计,广大发展中国家每年用于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恶果、减排以及建立防灾减灾系统需要大约6千亿美元的资金。对发展中国家的资金支持被认为是哥本哈根峰会议上的一个难点,对此,科尔说,这一数字已是最低限度,缺少资金和技术,发展中国家将很难进行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建设。他说:“发展中国家确实急需资金支持。因为它们要对整个经济结构进行大的改造,如果没有足够的资金,就无法采取行动。我觉得这个6千亿美元已经是最低限度。《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中包涵了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支持的条款,在哥本哈根会议上切实履行这一点十分重要。此外还有技术支持。发展中国家需要新技术对它的工业、供水、能源等领域进行升级,而现有技术都很昂贵,如何减少购买技术的成本也是发展中国家关心的问题。”

  科尔谈到,美国是目前唯一没有批准《京都议定书》的发达国家。两年前在印度尼西亚巴厘岛召开的联合国气候大会达成的路线图要求美国履行其作为《联合国变化框架公约》成员的义务,按着其他发达国家水平进行减排,但未被美国接受。在此次哥本哈根会议前的几个月,在泰国曼谷和西班牙的巴塞罗那进行了两次磋商,两次会议中显露的一些迹象令发展中国家十分不安。科尔说,除美国外的其他发达国家表现出一种倾向,试图跟随美国另起炉灶,以此逃避《京都议定书》中规定的法定减排义务,而发展中国家都表示要坚决捍卫《京都议定书》的原则。他说:“如果发达国家起草一份新的协议,而让《京都议定书》死亡,那么新协议很可能不对发达国家设定法定的减排指标。发展中国家已注意到发达国家准备抛弃京都议定书这个不寻常的倾向,都强烈要求保留京都议定书,继续第二阶段的谈判。”

  除了对发达国家不愿提供资金技术支持以及抛弃《京都议定书》原则的担心外,广大发展中国家还注意到一个新的现象,即美国等西方国家威胁对发展中国家进口产品征求碳关税,搞贸易保护主义。科尔说,这种做法对发展中国家来说是极不公平的,也毫无道理。他说:“我们注意到一个新出现的问题,就是以保护气候为名,用毫无道理的理由来行新的贸易保护主义之实。这对发展中国家来说是极不公平的。发展中国家缺少资金和技术,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才能达到减排所需的水平。如果对发展中国家的产品征收碳关税,发展中国家的工业因此会受损害,导致更多的人贫穷和失业,应对气候变化会变得更加困难。”

  科尔还特别指出,最近中国政府提出了单位国内生产总值的二氧化碳排放到2020年比2005年减少40%到45%的目标。他说,根据《京都议定书》的规定,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不承担强制减排义务,中国的这一承诺为全世界带了一个好头。他说:“我认为这是一个极好的开端,中国为世界树立了榜样。这一目标应被发达国家充分认可,世界其他国家可以从中国学到一些东西,比如,在交通、工业、住房、能源等不同领域如何切实实行减排,彼此之间交流减排的做法和经验,加强合作。”

> 相关专题: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