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哥本哈根前瞻:理智与感性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12月07日 12:07  新浪财经

  对于即将召开的这一届气候大会,最乐观的结局也无非是在重要的问题上达成原则性承诺,更艰巨的工作仍要留待未来

  李虎军 发自哥本哈根

  当地时间12月7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下称《公约》)缔约方会议第15次会议(COP15),将在比北京晚七个小时的丹麦首都哥本哈根正式拉开帷幕。在房间外,已经是一片天寒地冻的景象。

  但此刻,这里却分明已经变成了一个最热火朝天的地方。

  12月5日,当我离开北京时,申请采访气候变化大会的记者已经超出5000名,这已经超出了主办方的接待能力——虽然整个会场可以容纳15000人,但其中包括了各国政府、研究机构、行业组织和民间组织的代表。

  因此,会议组织方只好暂停媒体注册。哥本哈根气候变化谈判的热度,由此可见一斑。

  为什么重要?

  不过,我经常被人问到,哥本哈根气候变化谈判真的那么重要吗?

  上周五(12月4日)上午,有同行电话采访我时还提到:有人挖出英国一些科学家的电子邮件,发现他们有操纵数据的嫌疑,人为活动导致全球变暖的观点可能遭到更多怀疑。

  我的回答是,在科学界,难免会有人选择那些看起来比较漂亮或者对自己有利的数据。但全球范围内数以千计的科学家经过多年的研究,确实积累了越来越多关于人为活动导致全球变暖的科学证据,这是一个很难否认的事实。少数科学家的行为,并不影响大局。

  因此,如何应对气候变化,仍然是全球必须面对的现实难题。

  哥本哈根气候变化谈判的重要性在于:2009年12月,或许是拯救地球的一个重要时间节点。

  众所周知,《京都议定书》第一承诺期只到2012年。那么,各国必须在此之前拿出新的谈判结果。而谈判协议的具体实施,各国议会(或者类似中国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机构)的批准等都还需要大量时间。也就是说,要想在2012年之后实现无缝连接,最好在2009年12月哥本哈根达成共识。

  早在两年前,各国在印尼巴厘岛举行的《公约》第13次缔约方大会上,已经设定了2009年12月在哥本哈根达成新协议的目标。

  但中国政府代表团副团长苏伟及其同事在2008年第一期《气候变化研究进展》杂志上撰文展望谈判前景时提到:“今后两年的气候变化谈判还将非常曲折,甚至可能失败,主要原因在于气候变化涉及各国的切身利益。如果作为气候变化始作俑者的发达国家不采取切实的减排措施,大幅度降低人均二氧化碳排放,而是希望借应对气候变化谋取经济优势和竞争力,为其先进环保技术寻求国际市场,那么气候变化谈判的失败将不可避免,并可能对未来进一步应对气候变化的国际合作带来深刻的负面影响。”

  在巴厘岛谈判之后的两年中,气候变化谈判的确如这几位中国代表所预计的那样“非常曲折”。尽管增加了很多谈判场次,但进展极为缓慢。

  完美结局难期

  目前,气候变化谈判的焦点话题是:发达国家2012年至2020年期间的承诺减排目标是多少?发展中国家又将承诺采取何种减缓温室气体的行动?

  临近哥本哈根谈判之际,事情多少有了一些转机。多个国家纷纷公布自己的温室气体绝对减排或减缓行动计划目标。除了欧盟早就表示到2020年可在1990年基础上减排20%至30%,日本表示到2020年可在1990年基础上减排25%——尽管这与发展中国家要求的至少40%仍然相差较大。

  在整个气候变化谈判中一直处于消极状态的美国政府也宣布,到2020年前实现比2005年温室气体排放减少17%的目标。尽管这只相当于在1990年基础上减排区区百分之几,而且要国会批准了才算数,但美国总算是有所进步。

  中国政府则决定,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至45%。世界自然基金会称,这相当于减少40亿吨以上的碳排放,是欧盟同时期承诺减排30%目标所能实现减排总量的3倍多。尽管这只是中国自主、自愿的一个减缓排放行动计划,还不是正式的国际承诺,但无疑将对气候变化谈判走势产生重大积极影响。

  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哥本哈根谈判或许不会彻底失败,但也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最理想的情况是,在一些核心问题上,如发达国家2020年的减排指标,发展中国家的减缓排放行动,以及发达国家如何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等作出原则性的承诺。无论如何,2010年可能还会有一些后续谈判。

  即使各国能够就2012年至2020年的应对气候变化行动最终达成协议,气候变化谈判也远未结束。协议如何执行,以及2020年之后如何行动,仍将是未来气候变化谈判的新焦点。

  此文来源于胡舒立·我们网

> 相关专题:


    新浪声明: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