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 国际财经 > 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峰会 > 正文
本报驻美国记者 鞠辉
美国与中国近日相继公布本国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中期目标,重新激起世人对治理全球气候变暖问题的信心。
但也有不少气候问题专家认为,美、中两国的承诺,尚不足以弥合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严重分歧。尤其是美国在应对气候变化问题上仍然裹足不前、实质进展不大,因此不应对联合国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抱过高期待。
中美减排承诺让世界重拾信心
皮尤全球气候变化中心的气候问题专家迪林格日前在美国布鲁金斯学会举行的研讨会上表示,中、美两国减排承诺的最大意义就在于让世界重拾信心。
迪林格说,尽管两国提出的数字低于一些人的期待,但仍应被视为气候变化谈判进展中的一个“非常非常积极的信号”。
他说,奥巴马访华期间,美、中两国就已展现出在推动气候变化难题上的积极合作意愿。两国当时签署了加强应对气候变化、能源和环境合作的《谅解备忘录》,也达成有关可再生能源、煤炭更清洁地使用、电动车和液燃器的相关协议,并正式启动中美清洁能源联合研究中心。这不仅为两国应对节能减排难题提供了现实支持,而且也为未来在清洁能源技术共享等领域的合作奠定了互信基础。尽管有些人认为两国提出的减排目标让人失望,但这确实是一个重大进步,因为这两个国家是世界上最大的温室气体排放国——没有他们的积极参与和推动,任何全球性的减排目标都不可能实现。
美国自然资源保护委员会主任芭芭拉·菲纳摩说,尽管美、中两国都对对方的承诺目标不尽满意,但鉴于各自的具体情况,这些目标仍应被视为双方作出的显著承诺——对中国来说则尤为如此。
她说,我们应该记得,中国还是一个处在上升阶段的发展中国家。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和城镇化水平的迅速提升,其碳排放量自然也会迅速增加。因此,中国已作出的承诺应该得到充分肯定。
澳大利亚国立大学气候变化问题专家罗斯·格瑙特指出,中国大幅度提高在清洁能源和节能减排技术领域的投资,努力调整经济增长与碳排放之间的关系,极大地增强了世界各国应对气候变化问题的信心。
格瑙特不赞同有关对中、美两国减排承诺目标过低的批评。他说,金融危机极大地增加了世界各国实现和承诺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难度。现在,中、美提出的减排承诺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努力提供了积极信号和重要动力,其他国家也应积极行动起来,为推动哥本哈根会议取得积极进展作出各自的贡献。
国内政治制约奥巴马减排努力
没人会否认美国的减排承诺对于缔结新的全球气候变化条约必不可少。
美国总统奥巴马在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召开前夕公开表示,他将积极寻求使美国2020年的碳排放量在2005年基础上减少17%。但这仅相当于在国际社会公认的1990年基础上减排4%,与欧盟在1990年基础上减排20%的承诺差距很大。作为碳排放全球第一大国,美国的减排承诺与其身份地位相差甚远。
更重要也更让人担心的是,即使这个让很多人失望的减排目标,都不见得能在美国国会获得通过。
今年6月,奥巴马力挺的《清洁能源安全法案》在美国众议院仅以7票的微弱优势勉强通过,但在参议院却遭遇了更大的阻力。
该法案的核心是限制碳排放量,主要方式是采取碳排放总量管制与交易制度——通过设定碳排放上限,对美国的发电厂、炼油厂、化学公司等能源消费密集型企业进行碳排放限量管理。
美国各州在温室气体减排问题上存在严重分歧。以加利福尼亚为代表的新兴高科技产业州积极支持温室气体减排法案,但另一些经济发展严重依赖能源开采以及能源消费密集型企业的州则持坚决反对态度。
众议院法案的联合提案人之一、加州民主党人亨利·维克斯曼将该法案称为“为了我们的国家安全、为了我们的就业机会”的一次“历史性机遇”,能够“让我们再次引领国际社会潮流”。
共和党保守派则宣称,该法案将严重削弱美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损害美国的经济利益——尤其是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更不可接受。
美国传统基金会的研究报告更扬言,威胁美国国家利益的不是气候变化,而是气候政策。
参议院环境和公共工程委员会主席芭芭拉·博克瑟不久前承认,在联合国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召开前,美国各界无法就2020年的温室气体减排目标达成一致。
参议院外交委员会主席约翰·克里也表示,民主党人将在参议院通过医改和金融改革法案之后,于明年春季推动表决《清洁能源安全法案》。
分析人士认为,由于美国国会明年将进行中期选举,因而反对法案的参议员更不可能轻易作出妥协。法案在参议院获得通过的前景不容乐观。
美国国会能源独立与全球变暖特别委员会资深研究员哈兰·瓦茨曼日前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法案至少需要60张赞成票才能在参议院获得通过,因此民主党很难像在众议院那样依靠压倒多数席位的优势而强行过关。
碳关税:行贸易保护之实
中国提出的减排承诺赢得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赞誉,但恐怕还不能说服美国国会以及参加哥本哈根会议的美方代表迈出实质性的一步。
美国东西方中心高级研究员张忠祥表示,虽然中国自愿承诺到2020年使单位国内生产总值(GDP)二氧化碳排放量(碳强度)较2005年下降40%至45%,但仍有不少美国国会议员要求把向中国等发展中国家对美出口产品征收碳关税作为美国同意减排的先决条件。
所谓碳关税,主要是指如果某一国生产的产品不能达到进口国在节能和减排方面设定的标准,就将被征收特别关税。已获美国众议院通过的《清洁能源安全法案》便采纳了向国外进口商品征收碳关税的相关条款。
有关法案现已移交参议院审议。以哈里·里德为首的10名美国共和党参议员声称,如果不把碳关税条款纳入法案,他们将坚决抵制《清洁能源安全法案》在参议院获得通过。
美国气候问题专家瓦茨曼认为,最终法案如能在参议院通过,将不可避免地包含碳关税条款。
值得注意的是,法国日前率先提出,将从2010年开始对从那些在环保立法方面不及欧盟严格的国家进口的产品征收碳关税。
很多分析人士认为,这种碳关税实际上是以环境保护为名,行贸易保护之实。
凯托研究所贸易政策专家萨莉·詹姆斯表示,碳关税支持者的“理论依据”是希望借此保护美国的国际竞争力,但实际上这种变相的贸易壁垒根本起不到实效,而且还将违反世界贸易组织的相关法律,从而引发新一轮的国际贸易争端,实属损人不利己的做法。
僵局未破 哥本哈根前景暗淡
联合国哥本哈根应对气候变化会议的目的,是要协商制定一项新的、标准更高的国际性条约,以取代将于2012年失效的《京都议定书》。但各国各界普遍对这一目标能否实现表示怀疑。
皮尤全球气候变化中心的气候问题专家迪林格说,哥本哈根峰会的最大看点就是能否弥合各国在减排目标上的分歧,并朝着统一的、正确的方向前进。他期待此会能达成政治和财政两个层面的承诺,为未来形成一个具有约束力的协定建立起架构。
美国外交关系委员会能源安全与气候变化项目主任迈克尔·列维则认为,尽管中国作出了自愿减排承诺,但这仍不足以打破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气候谈判僵局。
美国自然资源保护委员会主任芭芭拉·菲纳摩也指出,广大发展中国家仍希望美国和其他国家能在2020年时将温室气体排放量从1990年时的水平减少40%。另一方面,美方则希望中国、印度等发展中国家能在减低碳排放密度方面设定一个更高的目标,使温室气体实际排放量尽快由上升转为下降。
“谈判的路还很长”
美国国会能源独立与全球变暖特别委员会资深研究员哈兰·瓦茨曼称,很难指望世界各国通过一次哥本哈根会议就能在气候变化问题上取得突破性进展,谈判的路还很长。
12月2日,澳大利亚参议院第二次否决了政府提出的碳减排计划法案,使澳总理陆克文携减排法案参加哥本哈根大会的计划成为泡影。这无疑是对气候变化谈判的一大打击。有媒体评论认为,法案再次遭遇否决进一步证明,即使在减排计划广受欢迎的澳大利亚,就气候变化问题达成统一意见也并非易事。
鉴于世界各国在减排责任以及资金和技术援助方面的严重分歧,各界人士正在降低对哥本哈根会议的期望值。
联合国气候变化纲要公约执行秘书德波尔日前在接受英国《金融时报》采访时说,即便哥本哈根会议达不成正式法律协议,希望至少能建立一个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量的政治框架。
德波尔说,各国领导人现在需要把注意力集中在“切实可行”的问题上。
本报华盛顿12月6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