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范春永:为中国企业对外投资搭鹊桥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11月02日 23:43  《国际融资》
国际融资2009.11封面图片。
国际融资2009.11封面图片。

  ● 专访中国产业海外发展和规划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

  当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足够强大的时候,企业“走出去”,寻求更多新的市场机会便是必然。中国改革开放30年来经济持续高速发展,使越来越多有实力的中国企业“走出去”到海外进行项目投资,参与国际并购。截至2008年底,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企业约1.2万家,中国非金融类对外投资累计金额约1400亿美元,分布在全球170多个国家和地区。2008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首次突破500亿美元,达到了2003年中国实际利用外资的水平。今年中国对外投资总额有望超过FDI的数额。中国正在从一个产品生产者向资本输出者转变。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国外许多陷入资金匮乏的企业纷纷到中国寻求买家。中国产业海外发展和规划协会和国家开发银行共同主办的“中国对外投资合作洽谈会”(以下简称“对外投洽会”)就是在这样一个背景下举办的。在首届“对外投洽会”即将召开之际,《国际融资》杂志记者专程采访了中国产业海外发展和规划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范春永

  A bridge of helping China enterprises investing abroad

  为中国企业对外投资搭鹊桥

  ■《国际融资》记者 李路阳 蔺博汉

  It is necessary for enterprises to invest abroad when the national economy has been strong enough. With the fast economic development attribute to the 30 years of reform and opening up in China, more and more enterprises are going abroad to invest and participate in international M&A. Up to the bottom of the year 2008, 12 ,000enterprises have directly invested in more than 170 countries and regions over the world with the total amount added up to $ 140 billion. It is expected the total amount of overseas investment in 2009 will exceed the amount of FDI. China is turning from a producer to a capital exporter. Influenced by the global financial crisis, lots of overseas enterprises who are short of funds are seeking for buyers in China . Under the circumstances China Industrial Overseas Development and Planning Association and China Development Bank hold China Overseas Investment Fair together. To know more about this, our reporter interviewed Fan Chunyong,  Vice Chairman and Secretary General of China Industrial Overseas Development and Planning Association。

  记者:范秘书长,您能否先介绍一下对外投洽会最新进展情况。

  范春永:中国对外投资合作洽谈会是国家发改委批准,由中国产业海外发展和规划协会和国家开发银行共同主办的。对外投洽会的主要任务就是为全球有引资需求国的企业和中国有实力到海外投资的企业搭建一个双边多边交流互动的平台。目前,我们这个平台已经吸引了122个国家和地区报名参加,他们将主要通过展板、图片、多媒体等方式展示各自国家(地区)的投资环境、投资政策及项目信息等,发布的项目信息达2000多个。在上述国家(地区)中,除了美国、日本、德国、澳大利亚等世界发达国家外,国家开发银行出资资助了联合国确定的50个世界最不发达国家参展。中国有实力到海外投资的企业可以通过对外投洽会平台,在短短的两天时间内,较详细地了解这些国家的一些相关情况,尤其是与海外投资相关的情况。为中国企业到海外投资搭建专门的合作洽谈会议会展平台,这是第一次。作为首届对外投洽会,我们和其他一些综合性投资洽谈会是有区别的,我们这个投洽会是建立在互利共赢的基础上,为中国有实力的企业“走出去”搭桥。我相信,对外投洽会将为中国有实力的企业“走出去”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记者:因世界各国受金融危机影响的拖累,首届对外投洽会显得尤为引人关注,你们为什么选择在11月3日召开对外投洽会?

  范春永:这是经过慎重考虑后决定的。一个因素是,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使国外很多企业受到了较大的冲击,中国企业虽然也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但同时也给中国有实力的企业“走出去”带来了机遇。在过去,虽然外国企业也有引资需求,但是并不像现在这样迫切。由于金融危机引发的资金链断裂,致使一些过去很强势的企业濒临破产,在资金严重短缺的情况下,这些企业愿意出让一部分股权。同时股票市值的大幅下跌,也为中国企业参与并购提供了良好的机遇。我们选择11月3号到4号在北京召开“对外投洽会”的第二个因素,是考虑到年底各方面活动会比较集中,外国政要以及外国企业来京也会比较方便,加上正好是我们国家60周年大庆之后。我们国家60周年的成果,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的成就会使国外企业对中国更感兴趣,也可以使他们更多地了解中国的实力。这次对外投洽会有如此热烈的反响,也从另一个侧面说明,我们国家高速发展的经济对他们是充满了吸引力的。我们在与参展参会的国家地区的政府官员交谈中获知,他们都认为中国到他们国家去投资会给他们国家带来资金,带来经济活力以及中国各方面的经验。

  记者:会议内容是不是按你们事先的计划突出了对接互动的实效性?

  范春永:是的。我国企业在“走出去”过程中,由于对拟投资国家、地区缺乏了解,信息量不足,与国外政府投资促进机构之间也少有沟通,给境外投资项目的成功运作带来一定困难。因此,我们在安排整个洽谈会的活动内容时,从为中国企业与海外投资促进机构建立联系和接洽的平台的服务出发,方便中国企业与海外投资促进机构或相关组织、企业进行对接。双边或多边洽谈在国际贸易中心l、2号展厅进行。除此之外,“对外投洽会”在“和谐共赢,推进中国对外投资合作”主题下设了一个主论坛和6个分论坛。主论坛暨对外投洽会开幕式11月3日上午在中国大饭店举行。会议将邀请国家发改委领导及有关上级领导出席并致辞。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美国、意大利、荷兰等国际组织或国家(地区)政府部门及企业代表将在会上发言。出席展会的外国(地区)投资促进机构或驻华使领馆将派代表出席主论坛暨开幕式。11月3日下午的分论坛和11月4日上午的分论坛将邀请世界一些国家和地区的政府官员、专家、学者及金融机构和企业高管等就投资合作等相关问题发表演讲。另外,分论坛上还将特别邀请世界知名律师事务所或会计师事务所的专家通过一些具体案例分析,就如何规避境外投资风险、提高并购成功率等进行讲解,并现场回答中方企业关心的一些热点问题。对外投洽会期间,我们还将安排21场不同国别的专场投资说明会。届时将有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法国、意大利、墨西哥、希腊、土耳其、立陶宛、厄瓜多尔、瑞士、爱沙尼亚、德国、保加利亚、荷兰、太平洋岛国、阿曼、马耳他、斯里兰卡、芬兰和伦敦市向中国企业或机构详细介绍其国家、城市的投资环境、招商引资政策及相关项目信息等。

  记者:我们了解到,您自1981年从北京大学研究生毕业以来,一直在国家发改委工作,并担任过重要职务。您还曾经在前苏联、俄罗斯工作过很长时间,作为一位资深宏观经济和国际经济问题专家,您怎么看中国企业“走出去”这个问题?

  范春永:中国经济已进入一个高速发展的阶段,一些企业已经具备了相当的实力,企业这个时候“走出去”,应该说不仅是企业发展的需要,也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需要。如果说,改革开放30年招商引资推动了中国的经济发展,那么今后,中国有实力的企业将更多的“走出去”。如果说过去30年中国是“招商引资”为主,今后中国的对外直接投资将会超过引进外资的数量。也就是说,今后,中国在世界经济中所扮演的角色,将从“产品生产者”向“资本输出者”转变。我认为,当前中国企业“走出去”,首先需要重视和解决的问题就是如何减少投资风险的问题。因为中国企业到海外投资毕竟起步较晚,而且与国际跨国大公司相比,我们目前的综合竞争力还比较弱,企业中从事国际事务的人才还不多。这些都是企业“走出去”亟待解决的问题。如果在这些方面我们没有充分的准备和竞争实力,那么,到海外投资的困难和风险就会很多,甚至会栽跟头。所以,我认为应该为企业走出去减少风险,多做一些功课。我们举办对外投洽会也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大家可以通过参会,看看哪个国家投资环境较好,哪个国家的投资项目比较合适,哪个国家的法律和政治稳定。将来我们还会陆续召开一些更有针对性的互动论坛。另外一点,就是如何到海外发展问题。我认为,企业“走出去”要坚持互利共赢、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一个主导原则。企业不仅要考虑自身的利益,在投资时,也要考虑投资地利益,如果是互利共赢,为当地增加了税收和就业,居民生活环境也没有受到破坏,那么,当然会受到欢迎。在投资国树立企业的良好形象很重要。

  记者:您刚才强调了降低风险的问题,那么,您认为减少海外投资风险的有效渠道有哪些?

  范春永:最大程度地降低海外投资风险,是我们首先要想到的问题。第一,企业“走出去”首先要得到国家的支持,要了解国家的宏观调控政策,企业的发展要和国家的宏观调控政策相结合。第二点,企业“走出去”还要注意方法,要考虑到投资国家的情况,如果投资项目对投资国造成环境污染,那是绝对不行的。企业海外投资需和所投国家的产业方向相结合。还有一点,就是企业选派到投资国的团队一定要能够胜任海外投资工作,要选择那些有国际交往能力的优秀人才到海外开拓新市场。再有就是要了解投资国的文化,包括要理解他们的人文、宗教等等。我认为,这些是成功的必要条件,也是规避风险的必要条件。

  记者:中国国有企业参与海外并购,特别是到发达国家,即便是在金融危机这一年,我们企业的并购阻力依旧很大,比如在澳洲的并购。可日本在澳大利亚并购,却比我们的成功率高很多。这中间固然有政治因素,但是,我们企业就没有问题吗?中国企业之间相互竞争,竞相抬价出现的内讧,谁来管?

  范春永:我认为,政府需要有针对性地进行宏观调控,发挥政府的作用,不能让企业一窝蜂地“走出去”争抢一个项目。比如,一家中国企业看好一个矿产企业项目,另外一家中国企业也同时看上这个项目了,结果,两家为了各自企业的利益相互竞价,由于内部矛盾而让外国人赚了钱,这样的事情很多。为什么说国家需要加强宏观管理呢,尽管是市场经济,但也不能是无政府经济。如果政府不进行协调,吃亏的是中国,吃亏的是我们自己的企业。这也是我们要规范企业“走出去”的一个原因。由于中国企业海外投资时间短,还缺乏经验,这个时候组织对外投洽会,让中国企业学习国际经验,还是有必要的。

  记者:中国产业海外发展和规划协会如何在帮助企业“走出去”方面更好地发挥作用?

  范春永:除了举办此次对外投洽会,会后,我们还要和这些来出席会议的国家政府部门、投资促进机构加强进一步的联系。我想,我们以后的任务会更重,要做的事情会更多。作为国家发改委的直属机构,我们的目的就一个,尽最大的努力推进中国企业“走出去”,这也包括通过论坛、会议、培训、实地考察来帮助有实力“走出去”的企业规避风险。另外,我们还会更多地借助中国驻海外使馆的力量,帮助支持企业“走出去”。

  记者:以往开过一些会,往往是第一届不错,而后一届不如一届,您们怎么让对外投洽会避免这种情况,使它能够做到可持续发展?

  范春永:这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我们开这个会,主要是为了让中国企业与海外项目对接,所以,我们非常注重会议对接的实效。会后,我们还会进行跟踪,促进国外机构与中国企业的合作。还会有针对性地对企业进行培训。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