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中美正面交锋中国在美资产安全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7月29日 08:37  北京商报

  双方一致认为着手退出策略为时尚早

  首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中的经济对话部分在美国当地时间27日下午召开,中方代表团在会谈中明确提出,美方应控制不断膨胀的财政赤字和保障美元汇率相对稳定。

  “中国在美资产安全问题是王岐山副总理非常关切的问题。”在首轮经济对话后举行的吹风会上中国财政部部长助理朱光耀介绍说,“中国政府是负责任的政府,中国政府首先要对中国人民负责,我们当然关心中国对美投资资产的安全问题”。

  据朱光耀介绍,中国国务院副总理王岐山在会谈中主要谈到以下内容:美元汇率的稳定性;美国政府应采取负责任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防止通货膨胀。

  “我们希望美国经济迅速恢复强劲的发展势头,金融市场尽快恢复稳定,也希望看到美国经济的繁荣……我们当然也希望看到美国的财政赤字能达到奥巴马政府预计的目标,在经济稳定后逐年削减,恢复到可持续水平。”朱光耀说,中方希望美国在经济恢复的过程中,政府的财政预算能够尽快回到正常的框架下。

  朱光耀透露,美方已向中方明确表明,他们将采取措施进一步稳定金融市场,从而进一步恢复投资者的信心,促进经济的增长。当天,美国白宫行政管理和预算局局长也在会上向中方介绍了美国削减财政赤字的目标。

  与此同时,美国财政部长盖特纳在开幕式上的发言也被认为是对我资产安全做出的回应。他在致辞中说,“美国将采取更多措施提高个人储蓄,并在2013年前将财政赤字降至可承受的水平”。

  中国的外汇储备在今年第二季度首次超过2万亿美元,而截至5月底,中国持有的美国国债数额达到了8015亿美元,比2007年初增加了一倍多。

  此外,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主席伯南克也参与了经济对话部分。他在会谈中向中方代表介绍,美联储为未来的“退出策略”所做出的一些准备,并承诺可以成功预防可能出现的通货膨胀。

  对于何时实施“退出策略”,中美在此问题上达成一致。美国财政部负责对话事务的执行秘书长兼高级协调人洛文杰表示,双方均认为,由于全球经济复苏势头仍非常脆弱,不宜过早降低政策刺激力度,这一点非常重要;同时双方还意识到,应该在适当的时候退出刺激措施,以防止出现新一轮的失衡和经济泡沫。

  中方代表也认为,目前着手退出刺激措施为时过早。中方在发言中阐述了中国政府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政策措施,包括积极的财政政策初见成效,但经济稳定回升的基础还不够稳固。中国下一阶段积极的财政政策将侧重于落实各项财税政策措施,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商报综合报道

  相关链接

  中美将努力转变各自经济发展方式

  中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张晓强27日在首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吹风会上表示,在今后经济复苏的过程中,中美双方将致力于转变各自经济发展方式。

  张晓强说,在当天开幕的首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中,中美双方就确保经济的可持续和平衡增长展开交流。他强调,在当前金融危机形势下,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中美两国加强合作、应对危机具有重要意义。

  他说,在经济转型方面,美方将提高国民储蓄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例;中方则会继续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此外,中美将加强在促进就业、社会保障、医疗改革和农村经济发展等领域的合作。他强调,双方将在各自经济转型过程中发掘新的合作契机,实现互利共赢。

  此外,张晓强介绍了当前中国经济情况。他说,今年上半年,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5%,为1985年以来最高增幅,这显示在金融危机冲击下,中国通过政策导向和有效措施,促进了国内消费需求增长,中国旨在转变发展方式的政策和措施初显成效。不过,他同时强调,中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仍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中美能源合作共同利益多于分歧

  中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国家能源局局长张国宝27日在首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期间表示,中美两国在能源领域的合作潜力巨大,共同利益远多于分歧。

  张国宝当天说,在能源领域,中美双方有很多共同利益点,可以优势互补。不过,由于对话时间有限,双方没有就提高能效、清洁交通的绿色行动计划等广泛领域展开深入讨论。

  谈到备受关注的节能减排问题,张国宝强调,两国具有“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他说,中美都是全球能源生产和消费大国,面临着环境污染、气候变化等人类共同的挑战。但是,中美国情不同,处于不同的历史和经济发展阶段,因此,双方在节能减排方面需要承担不同的责任。

  张国宝表示,在这次对话之后,中美双方将继续开展能源领域的对话与合作。他介绍说,美国能源部长朱棣文在会上介绍了美国的建筑节能标准、“能源之星”计划,以及7月中旬宣布建立的中美清洁能源联合研究中心。另外,中美“油气论坛”和“能源政策对话”等两国原有的一些能源交流平台还会继续开展。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