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美国问题专家解读中美对话目标与分歧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7月28日 08:56  新闻晨报

  □晨报记者 徐惠芬

  首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于北京时间27日晚在华盛顿召开,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副主任吴心伯教授在接受晨报记者采访时认为可用通俗的说法将其“解读”为:一方面说明美国越来越重视中国了,所以想和中国谈;另一方面说明中国有了一个与美国交流的比较好的渠道。

  中美讨论三大议题

  对于为何选择与中国对话,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与美国财政部长盖特纳在《华尔街日报》上撰文称,极少有全球问题能由美国或中国单独解决,也极少能在美中不携手合作的情况下得到解决。 “最重要议题将会是确保从数十年来最严重的全球经济危机中复苏,以及确保经济一旦复苏将实现平衡的、可持续的全球经济增长”;“第二大议题是,在气候变化、能源和环境这些互相交织的问题上取得进展”;“第三大议题是,找到应对地区及全球安全和发展挑战的辅助途径”。

  美联社26日发表文章称,美国在此次对话中获得的成果,将直接影响到美国的经济可以多快恢复,能创造多少新的工作岗位。对此,吴心伯认为,虽然希拉里与盖特纳将经济复苏问题列为最重要的议题,但从时间表上来看,气候问题应该最为急迫。

  “奥巴马会在今年秋天访华,又会在12月参加联合国气候会议,在此之前,美方非常希望与中国在气候问题上能达成一定程度的共同意见,发表相关联合声明等,这样奥巴马才能进一步说服美国国会,说服国际社会,积极参与国际气候变化的谈判。 ”

  这是一场利益博弈

  美国专家预计,与布什时代相比,新对话的议题在轻重缓急方面都将有变化。分析认为,由于首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举行,所以,对话主题将从以往主要由美国对中国汇率政策指手画脚、要求中国加快开放金融市场,转变为中国更多地对美国财政赤字扩大、中国在美投资安全表达担忧,并对美元作为全球储备货币的稳定性提出质疑。

  对此,吴心伯解释称,冷战以来,中美之间的“互动”一般都是美国提要求,中国做回应,可以说,中国处于被动反应中。现在中美力量对比发生了变化,国际形势也发生了变化,一方面,中国实力大大增强,另一方面,美国遭遇重大经济挫折,在经济等诸多问题上都需要争取中国的合作。“美国对中国越来越重视,从现在的形势来看,美国更想与中国谈,中国相对处在更为有利的位置。 ”

  吴心伯表示,虽然双方有共同关心的问题,但希望通过对话达成的目标有诸多不同之处。 “比如在经济方面,中方关注美元资产的安全性,希望美元不要贬值,不要通货膨胀,但美国对这些问题就没那么在乎,对它来说,经济要‘调动’起来,就要多印钞票;另外,中方也希望美国能对中国在美投资持开放态度,解除对华高科技出口限制等,但对美国来说,它关注的是中国能否开放金融市场,汇率能否更灵活的问题。 ”

  “归根结底,这是一场利益博弈,双方都希望能达到自己的目的。”在吴心伯看来,中国对于对话机制也越来越老道了,“中国很清楚这个机制不是为了与美国搞好关系,不是为了关系而关系,而是为了实现国家利益。 ”

  许多问题需要分阶段谈

  吴心伯认为,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的重要性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认识。“第一个方面是象征意义上的,这一点很明显。这一对话机制是胡锦涛主席与奥巴马4月份在伦敦会晤时发起的,是奥巴马上台担任美国总统之后,双边关系的重要体现。第二个方面是实质性的,这一对话机制着重在外交与经济,这是双边关系中非常重要的两个方面,以后这两个方面的内容就要通过这一对话来讨论,这是非常具有功能性的,即通过这样一种机制,来‘管理’双边关系。 ”

  不过,吴心伯认为,不能对此次对话的成果抱过高期望。 “这是首轮对话,所以不能期盼所有问题都一次性全部解决。重要的是,有这样一个机制建立起来了,双方关心的问题可以摆上台来谈,毕竟这是一个长期性对话机制,而许多问题需要分阶段地谈。 ”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