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中美对话前瞻:中国投资美债基本策略不变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7月24日 10:21  大洋网-广州日报

  “奥巴马版”中美对话前瞻 中国投资美债基本策略不变

  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将于27日举行 专家指此次为“升级版本”态度更务实任务更艰巨

  首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将于本月27日至28日在美国首都华盛顿举行。由于中美双方参与对话的官员较以往级别更高,这也被称为是布什任内战略对话的“升级版本”。

  当前,全球金融海啸对两国产生的影响已充分显现,而中美两国已被置于全球率先走出危机的两个国家这个聚光灯之下,加上这又是奥巴马任内启动的首轮中美战略和经济的全面对话。

  两国高官的这次聚谈,引发了全世界的高度关注。

  本月16日,在外交部的例行记者会上,外交部发言人秦刚宣布了对话举行的日期。他表示,对话期间,双方将就共同关心的战略性、全局性、长期性问题进行深入探讨,以加深了解、增进互信、促进合作。

  在此背景下,中美双方究竟会在哪些方面进一步加深合作?这个对话会上又会聚焦哪些热点话题?甚至是否会形成新的合作模式?以上均备受关注。     

  美国财政部宣布,首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将于本月底举行。时值中国经济复苏态势明显,而美国方面,新任政府高官轮番访华,也为奥巴马访华打好了铺垫。

  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中心副研究员张国庆分析,这一时间的选择,无疑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版本升级”和一个框架

  不过,也有分析人士认为,选择在这一时间开展对话,一个很关键的考虑是:本次对话将重点讨论气候变化和朝鲜问题等。“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将在年底召开,距现在已不到半年,压力很大,就朝鲜问题而言,联合国的决议如何实行也很紧迫。中美两国如何处理不同意见,挑战很大。”  

  此次对话令人瞩目的另外两个原因在于——其一是豪华的出席者阵容,使对话被冠以布什任内对话“升级版本”的评价;另一方面则是因为战略性的政治事务与经济性议题首次纳入同一个对话框架下进行,实行综合的双轨制对话。

  清华大学中美关系研究中心主任孙哲分析说,有三重指标可以看到会议“升级”——其一是与会者阵容的“升级”:来自中央政府门户网站的消息称,王岐山副总理和戴秉国国务委员将与美方希拉里·克林顿国务卿和蒂莫西·盖特纳财政部长共同主持首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较之以往,双方参与对话者都是更为重量级的官员。

  “此外,相对而言,大家也更熟悉彼此的工作机制,由于经济海啸对中美两国造成的影响已凸显,奥巴马新政府的官员会坐下来和中国实实在在地分析各自情况,寻求共同合作的机会,这非常重要。”

  他说,更为重要的是,由于当前全世界媒体都预测中美两国将在全球最先走出危机,在这样的聚光灯下,同时遭受危机影响的两国,究竟能否创造出一种新的合作模式,自然非常受人关注。

  而将战略议题和经济议题同时纳入本轮对话的好处也显而易见,“一起谈的好处是大家能够进行更综合的探讨,比如气候变化究竟是个经济还是战略问题?实际上兼而有之。”有专家表示,一起谈是希望对话更全面有效,有利于创造更好的对话环境以及更全面的接触。

  不过,一位观察者对本报记者表示,无论是版本还是框架,形式上的变化对于会议结果应该不会有实质影响。虽然对话确实非常重要,但“一个问题上的困难,不能代表另一个问题上的困难,一个问题上的合作也不代表另一个问题上的合作。”

  美方态度有微妙变化

  作为奥巴马任内首轮对话的铺垫,美方先后派出数名高官访华。从种种细节也可以看出,较之前任,奥巴马时代的对话显然有所变化。

  “从近期两位华裔部长访华就可以看出,美方确实在精心做准备,确实想取得一些成果。它更为务实,更重视谈问题,寻找双方的共识和拓宽合作框架。”一位中美关系研究专家如是说,“因此,与其说它是布什的‘升级版本’,还不如说它是‘奥巴马版本’的对话。”

  “布什时代的对话,更多的是对问题有所讨论,对中国的要求也比较多,比如更喜欢谈人民币汇率等问题,而这次对话可能有很大变化,更注重寻求一些共识或共赢。”这位分析人士说,无论是希拉里、盖特纳的来访,还是两位华裔州长联袂访华,都可以看出美国在对话态度上的改变。“比较客气,能够求同存异,很重视倾听中国的想法,和布什时代相比确实变化很大。”

  会议规格的升级、美方态度的微妙变化等无疑有利于促使达成实质性协议,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时殷宏分析,中美之间合作程度加深,美国对中国的重视程度的提高和依赖程度的增加,都使本轮对话的总体条件优于以往。

  “但是,对话任务比以往更为艰巨。”他说,就布什任内的战略经济对话而言,战略对话主要务虚;经济对话也往往纠缠于人民币汇率等问题,“这一次,我想,关于气候变化、朝鲜问题等议题的讨论将非常艰难。想要有真正的重大进展和成果并不容易。”不过,他也表示,无论如何,高层之间就金融、贸易、气候变化、国际安全等重大问题进行磋商是非常必要和有益的。

  外汇资产安全应据理力争

  接受本报记者采访的专家普遍认为,气候变化问题、中国增持美国国债等问题可能成为本次对话中的两大焦点。

  美国财政部此前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国在今年4月末持有美国国债7635亿美元,较3月末减少44亿美元,这是一年多来中国第一次减持美元。

  时殷宏说,对话的主要问题涉及财政领域和金融领域,而目前,在财政金融领域,中美关系的基本模式已经确定,“就是中国通过购买美国国债借钱给美国,这种模式短期内不会发生太大变化。”

  孙哲则分析说,随着未来9月、10月美国预算案的讨论和对经济问题的分析,明年美国是否发债也会重新提上日程。“美国一定会要求中国继续投资美国,借中国的钱来维护美国的政治和经济稳定,促进其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变化,而中国则更重视美国的投资安全问题。”

  近几个月以来,中国在金融战略上的忧虑有所增加。由于担心美国会采取不负责任的金融行为以及美国的金融机构目前仍很不健康,将导致中国这部分国有资产大规模缩水,中国会在对话中不断提出保障中国外汇安全性的要求。

  “虽然奥巴马一再许诺说投资美国国债是安全的,却没有具体的固化型条款,比如,没有抵押物,也没有股权置换机制,万一美债贬值,中国外汇资产安全堪忧。”不过,他认为,外汇资产安全性忧虑并非中国独有,中东及日本等国家和地区也持有数量庞大的美国国债。

  “我认为,中国应该态度强硬,在保证中国外汇资产安全上据理力争,让美国承担起金融大国的责任,在对话外,中国也要观察日本、中东等国家和地区的做法。所以,中国应该台上台下都做工作。”

  气候议题对话或困难重重

  实际上,在一些专家看来,比美债更为重要的问题是,中美两国在气候变化问题上的距离,这个议题因为牵涉面极广而显得困难重重。

  “让中美双方感到压力越来越大的是气候变化问题。”时殷宏分析,气候变化甚至可能成为一个重要的中心议题。“两国不但面临很大压力,也有很多争执,如何在这方面取得进展还不确定。”

  今年年底,联合国哥本哈根气候变化会议将举行,欧洲对中美等国寄望甚高。

  “中美是温室气体的最大排放国,但到目前为止由于各自不同的原因,离作出具体的减排承诺都有相当距离。同时,两国互相之间关于减排的谈判还没有正式开始,压力很大。”他表示,如果哥本哈根大会产生不了重大的积极的国际多边协议,包括欧美在内的不少国家可能会谴责中美两国。  

  “就美国而言,骆家辉和朱棣文两部长的访问意图明显,也就是说,美国已经就此问题对中国作出了最强烈的敦促,显示美国对中国就减排的义务承诺有所不满。”他分析,如果哥本哈根大会的结果不尽如人意,美国仍可能将责任推给中国。

  “对中国而言,气候变化问题意味着要科学发展,转变生产方式;对美国而言,则涉及阿拉斯加州的冰雪是否会消融。”孙哲说,由于立场和考虑问题的角度不同,双方也有分歧。

  “最大的分歧是,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首先要考虑国内就业等问题。如果按照新的标准去做,在金融危机背景下,可能造成更多人失业,进而引发连锁反应。”而美国则认为,在二氧化碳排量方面,中国现在已经超过了美国,如果中国不作出一定承诺,则意味着年底的哥本哈根会议毫无意义,美国也会因为环保问题导致产品价格竞争力受损。

  “就清洁可再生能源、能源技术等方面的合作问题,此次骆、朱两部长到访已有不少提议,中美两国已经签订了能源方面的10年合作框架协议,现在的问题是充实内容,发展新的增长点。”孙哲说。

  一方面是美国希望中国增持其债权,另一方面是其与中国在气候变化问题上分歧重重。当处于一个对话框架下时,美债问题能否为中国解决其他问题发生潜在作用?

  对此,时殷宏分析说,首先,这不会是一个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砝码。其次,中国不会大力使用这个砝码。

  “一个砝码,如果不坚决地大力使用,它就不算是一个实在的砝码,最多是一个潜在砝码,而美债问题对于气候变化等方面的对话并不会有潜在作用。”他说,这是两个非常重大的问题,中美两国政府在过去也从未将其联系起来对待,“一个问题上的合作或困难不代表另一个问题的合作或困难,这两个问题不会有交叉。”  

  不过,在孙哲看来,这多少会有一定作用,“起码对方在态度上会客气很多。对中国而言,要想保证外汇投资安全,具体的制度设计非常关键,但目前,我们还缺乏这方面的综合整体规划。”(赵琳琳)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