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 国际财经 > 2009伦敦G20金融峰会 > 正文
如果说去年11月召开的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华盛顿会议以稳定金融体系为要务,那么,对于昨日召开的伦敦金融峰会来说,刺激经济无疑是当务之急。“希望各国领导人不惜一切代价,刺激增长、创造就业。”金融峰会前,作为东道主的英国首相布朗就开始喊话,希望参加峰会的国家能够拿出实际动作刺激经济。
布朗还在会前表示,峰会有望就全球经济复苏和金融改革方案达成一致,他对此充满信心。布朗强调,当前的危机具有全球性,因而需要全球性的解决方案。
不过,由于美欧之间的严重分歧,多数猜测表示,不太可能产生一个“刺激全球经济的万能良药”。
美欧分歧巨大 美国呼吁加大力度刺激经济欧洲希望重建金融体系
虽然,此次峰会的主题是重点商讨如何携手应对国际金融和经济危机,并推进国际金融改革以避免金融危机重现。但是,美欧在会前就开始为是否扩大经济刺激规模而争执不下。美国总统奥巴马强调,目前最迫切的是加大财政投入,刺激经济增长。而以法、德等传统欧洲国家为代表的欧盟则坚持美国的刺激经济倡议不适合欧洲,欧盟在支持全球需求方面已做了很多,不必采取新的财政刺激措施,当务之急是通过重建金融体系制定监管原则。
欧盟轮值主席国捷克总理托波拉内克25日甚至猛烈抨击美国大把花钱的经济刺激做法是“一条通往地狱之路”,且不利于全球金融市场稳定。
“当前美国面临的主要问题是经济大衰退。刺激经济增长、促进就业是奥巴马政府的当务之急。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世界经济研究所所长陈凤英在接受采访时指出。
银河证券研究所左小蕾也很赞同陈的看法。在她看来,美国希望通过呼吁全球加大刺激经济的力度,更快稳定全球金融市场,从而使美国市场的金融市场和经济恢复,不受到其他市场继续不断波动的牵制,使美国政府的救助方案能够帮助美国经济更快走出危机。
“但是,欧盟因为欧元区对各国财政赤字不能超过3%的硬约束,希望维持现有2000亿欧元救助规模不变,避免因欧元不稳定而带来更严重的后果。”左小蕾在分析美欧之间的分歧时指出。
陈凤英也表示,从传统上讲,欧洲经济更加注重维持相对稳定的通胀目标,因此更加担心短期刺激方案会引发长期的问题。
新兴经济体 呼吁改革希望提升发言权
当发达国家还在为国内不断恶化的经济形势抱怨连连之时,新兴经济体国家已经在G20峰会召开前夕就做好了布局。
受金融海啸严重波及威胁的俄罗斯挟着近日石油价格的猛增优势,再次公开呼吁建立新的国际金融体系。近日,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通过意大利总理贝卢斯科尼向西方国家喊话,俄方在G20峰会的主要目的是建立一个多国参与、共同负责、透明决策的国际金融体系。而相同的诉求也得到了巴西利亚与新德里的支持。
巴西财政部长曼特加在3月6日出版的《圣保罗报》上撰文指出,金融危机凸显了国际经济管理方式及国际金融体系亟待改革,以防止危机重演。印度政府也在3月份数次重申,希望G20峰会参与国能达成共识,一致采取财政扩张的立场,同时也强调反对贸易保护主义,防止出现20世纪30年代全球大萧条的局面历史重演。
中国国务院副总理王岐山日前也在英国《泰晤士报》上发表署名文章,阐明了中国政府有关原则立场。中国希望大力推进国际金融体系改革,着力调整国际金融组织的治理结构,提高发展中国家在国际金融体系中的代表性和发言权的立场。
可能的结果出台明确指标刺激经济
“这么多的观点,这么多的诉求如果希望能在短短的几个小时的会谈时间里达成一致,几乎不太可能。”对外经贸大学一位专家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对于这次的峰会,还不能太乐观。”在他看来,英国的做法似乎显得过于笼统,也过于乐观。
不过,上述分析人士表示,至少目前各国能达成一个共识,为纷纷扰扰、吵吵闹闹的峰会各国领袖们提供一个能落实共识协议的“路线图”计划,这才是英国最大的目的。
如果不能达成一致意见,最终公报也可能是无关痛痒的,如此这样会不会有更大的风险?有分析人士指出,更大的风险可能会来临,各国之间的分歧如此严重、峰会的结果如此软弱无力,这可能会导致信心进一步恶化。
不过,也有乐观人士表示,对于刺激经济的计划,峰会上可能会出现一些明确的、带有数量性的指标。“比如全世界主要国家拿出2%的GDP进行财政扩大。”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袁钢明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但是,在他看来,这种计划又可能会带来一些负担、新的冲击。他解释说:“比如,美国刺激经济的规模太大的话,就会发货币。如此一来,别的国家是不会同意的。”
本报驻京记者吕天玲实习生梁克淳
■更多声音不计成本的经济刺激有后遗症
备受关注的G20峰会在伦敦拉开帷幕。参与本次峰会的各国能否达成更多、更具操作性的战略共识,能否拿出更具持久动力的举措,对于依旧身处寒冬的全球经济来说显得极为重要。
但也必须看到,不计成本的经济刺激和金融救助,有可能对国际经济金融格局产生长远的负面影响。
在日前举行的第17期中欧陆家嘴金融家沙龙上,国家外汇管理局国际收支司副司长管涛博士直指,“发端于美国的次贷危机的影响还在继续蔓延深化,促增长、保就业成为各国政府共同的任务。但不计成本的经济刺激和金融救助,有可能对国际经济金融格局产生长远的负面影响。”
全球经济“再平衡”或将遥遥无期
当前,各国正在不断推出经济刺激计划,其手段主要包括四个方面:一是大幅降息;二是利用各种货币政策工具,直接向市场注入流动性;三是通过国有化、注资、提供担保等手段救助金融机构;四是通过大规模的减税和增加政府支出等措施来刺激实体经济。与此同时,各国在国际层面还在不断加强应对危机的协作与信息沟通,以及政治层面的协调。
在管涛看来,这些经济刺激和金融救助措施对于应对眼下的危机颇有功效,但若从长远来看,也可能带来一些负面影响。“尤其是一些治标不治本的措施,有可能使得经济失衡越走越远,还可能会埋下下一次危机的隐患。”
道德风险隐患不断膨胀
管涛认为,首当其冲的———也是隐患的首要方面———是经济“再平衡”将更加遥遥无期。
“现在,为了刺激经济复苏,一些经常项目赤字的国家把提高储蓄率、恢复经济平衡等本来需要解决的问题都暂时搁置了。”管涛认为,在这样一个隐患的“阴影”下,道德风险的隐患也可能伴随着危机救助而不断膨胀。
“现在很多国家物价稳定并不表示其金融系统是安全的。”管涛指出,央行到底应不应该干预资产价格?这是个世界性的难题。然而,现在美国的救助有一点过度地扩散了———不但银行要救助,保险也要救助,产业部门也要救助。
美元泛滥已成国际货币体系稳定的堰塞湖
不少人士认为,世界金融体系应该借助这次危机的“机遇”,逃脱美元本位的魔咒。管涛却并不看好这种“逃脱美元本位”的想法。他认为,美元目前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主导地位短期内很难被其他货币取代。
“‘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后,美元完全是一种信用发行,但在这样的情况下,大家依然大量地使用美元。”管涛认为,正是这样一种信用本位,造成了当前国际货币体系的不平等,进而形成了“我的美元你的问题”这一局面———现在,由于美国政府采取刺激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导致了美元泛滥,“美元泛滥正成为国际货币体系稳定的堰塞湖”。
●应对之策
既要刺激经济
又要改革国际货币体系
那么,该如何应对未来经济中可能凸显的不确定性呢?管涛认为,首先要注意政策的长短期结合———既要照顾眼前的经济刺激,同时也要考虑不要为未来的改革留下新的障碍。其次,要保持政策的灵活性与前瞻性,政策要有一定的提前量。三是加快推进经济结构的调整。在促增长、保就业的同时,不能忘记要维护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要重视及时转变经济发展模式,调整经济结构。
还要注重发挥市场调节的作用。管涛认为,在搞经济刺激的时候,根本上还是要用市场的手、用价格杠杆。
此外,管涛坦陈,尽管美元本位体系难以根本性撼动,但中国依然应该抓住机遇,推动国际货币体系改革。他说,这次危机充分暴露了国际货币旧体系存在很多的问题,世界各国应该抓住这个机会,对国际货币体系储备体系的安排、汇率制度的安排、国际流动资本的监管、金融机构的监管重新反思,进行调整。本报驻京记者郑春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