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二十国集团联手提供1.1万亿美元刺激经济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4月03日 11:24  南方日报

   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二次金融峰会在伦敦举行

  胡锦涛出席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中国将为推动恢复世界经济增长作贡献

  昨日,国家主席胡锦涛在伦敦出席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二次金融峰会。这是与会各国领导人及有关国际组织负责人合影。新华社发

  据新华社伦敦4月2日电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二次金融峰会2日在英国首都伦敦举行。国家主席胡锦涛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

  这次金融峰会在伦敦展览中心召开。会议分为两个阶段举行,与会领导人重点就加强各国宏观经济政策协调、稳定国际金融市场、推动国际金融体系改革等问题交换意见。

  胡锦涛在会上发表了题为《携手合作同舟共济》的重要讲话。胡锦涛指出,国际金融危机仍在蔓延和深化,对全球实体经济的冲击日益显现,世界经济金融形势依然复杂严峻。当前,最紧迫的任务是全力恢复世界经济增长,防止其陷入严重衰退;反对各种形式的保护主义,维护开放自由的贸易投资环境;加快推进相关改革,重建国际金融秩序。我们应该进一步落实国际社会达成的共识,树立更坚定的信心,采取更有效的措施,开展更广泛的合作,实施更合理的改革,努力取得实质性成果。

  第一,进一步坚定信心。经过长期发展,世界经济形成了坚实的物质技术基础,我们具备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客观条件。各国宏观调控工具明显增多,调控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大为增强,我们具备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政策手段。

  第二,进一步加强合作。这场国际金融危机是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国与国相互依存日益紧密的大背景下发生的,任何国家都不可能独善其身,合作应对是正确抉择。作为具有广泛代表性的二十国集团,是国际社会共同应对国际经济金融危机的重要有效平台。

  第三,进一步推进改革。加强金融监管既是防范和化解国际金融危机的关键环节,也是维护国际金融市场稳定和促进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措施。这场国际金融危机给我们的一个重要启示,就是加强金融监管势在必行。

  第四,进一步反对保护主义。任何国家和地区都不应借刺激经济之名、行保护主义之实。我们应该共同反对任何形式的贸易保护主义,反对以各种借口提高市场准入门槛和各种以邻为壑的投资保护主义行为,共同反对滥用贸易救济措施。

  第五,进一步支持发展中国家。国际社会应该高度关注和尽量减少国际金融危机对发展中国家特别是最不发达国家造成的损害。

  胡锦涛指出,国际金融危机给中国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和挑战。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中国及时调整宏观经济政策,果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形成了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一揽子计划。这些措施已取得初步成效、呈现出积极迹象。这表明中国的应对思路是符合实际的,政策是积极有效的。

  胡锦涛强调,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我们将继续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始终不渝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中国作为国际社会负责任的成员,始终积极参与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国际合作,显示了中国坚持对外开放、推动恢复世界经济增长的坚定态度。中国将继续同国际社会加强宏观经济政策协调,推动国际金融体系改革,积极维护多边贸易体制稳定,为推动恢复世界经济增长作出应有贡献。

  会议结束时发表的领导人声明说,与会领导人就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增资和加强金融监管等全球携手应对金融经济危机议题达成多项共识。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同意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等多边金融机构提供总额1.1万亿美元资金,其中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资金规模将扩大至现在的3倍,由2500亿美元增加到7500亿美元,以帮助陷入困境的国家。

  声明说,二十国集团领导人认为有必要对所有具有系统性影响的金融机构、金融产品和金融市场实施监管和监督,并首次把对冲基金置于金融监管之下。此外,信用评级机构和企业高管薪酬都将受到更加严格的监管。二十国集团领导人重申反对保护主义,促进全球贸易和投资。二十国集团领导人还同意设立总额至少2500亿美元的基金,用于贸易融资,以促进世界贸易,帮助全球经济复苏。与会领导人表示,将在今年年内再举行一次二十国集团峰会。

  当天中午,胡锦涛出席了领导人峰会工作午宴。

  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及相关国家和国际组织领导人等出席峰会。

> 相关专题: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