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新兴经济体昂首走向G20峰会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4月02日 13:56  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从G8到G20,这其中的变化显而易见。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中,新兴经济体的作用日益凸显

  本报记者 张红  

  G20伦敦金融峰会前夕,坐在伦敦商业区一家餐馆中,隔壁桌两位女士热情地打招呼:“你们来自中国吗?”得到肯定回答后,这两位来自爱尔兰的女士兴奋无比。“去年奥运会前我去了北京和上海。棒极了!真希望我还有机会多去中国看看。”其中一位说。另一位没去过中国的女士显然很遗憾:“我没去过中国,不过我先生是设计师,他总是为中国餐馆工作。”来自爱尔兰的热情让记者感受到了作为中国人的骄傲。这背后的原因其实很简单: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经济体在此次全球金融危机中的亮眼表现,让世界明白了新兴经济体的重要性。

  世界需要新兴经济体

  近年来,美日欧经济依然是世界经济重要引擎,但新兴和发展中经济体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不断上升,成为世界经济增长主要动力。相关数据显示,新兴市场国内生产总值(GDP)已占全球的50%,贸易量占40%,外汇储备占70%。专家指出,随着金融危机爆发,西方发达经济体纷纷进入衰退期,世界经济重心将持续向新兴经济体转移。

  面对日趋严峻的全球经济和金融形势,新兴经济体也遭遇到前所未有的挑战。但是,在一片愁云惨雾中,新兴经济体还是让世界看到了一些积极的迹象。世界贸易组织最近公布的报告显示,越南、中国和新加坡进口总量今年2月比1月分别增长32%、17%和1%。报告称:“这可能是(贸易)下滑速度减慢甚至触底反弹的证据。”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全球性的危机需要全球来应对。G20的形成本身就说明以G8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在处理全球性金融危机时已经感到力不从心。正如世界银行行长佐利克所主张的,我们需要一种包容发达国家、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灵活高效的“新多边主义”,与这个时代的需要相适应。

  “金砖四国”发出最强音

  2008年,“金砖四国”(巴西、俄罗斯、印度和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继续超过50%。“金砖四国”已经成为国际社会一支不容忽视的重要力量。根据高盛公司2003年的报告,50年内,“金砖四国”股市市值增长66倍。10年内,四国股市将翻4倍,将出现8亿中产阶层,单是这一数字将超过美国、西欧和日本的总和。这份报告预言,四国在能源、天然资源、资本三大市场方面将扮演主角,成为全球最重要的消费市场。

  目前,四国间正积极寻求团结合作,为新兴经济体争取更大话语权。早在2006年9月联合国大会上,“金砖四国”外长就在联合国大厦举行了会晤。2008年,四国外长在俄罗斯叶卡捷琳堡第一次以“金砖四国”的名义举行了会议。今年3月G20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传达的重要信息之一就是:“新兴和发展中经济体,包括最穷经济体,应该具有更大发言权和代表权。”四国在此次会议期间发布的首份联合公报得到了积极响应,显示了四国实力的增长。日前,巴西总统卢拉表示,包括巴西、中国和俄罗斯在内的一些新兴经济体将在即将举行的G20伦敦峰会上保持一致立场,努力推动国际金融体系改革。

  无可否认,“金砖四国”正在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但是四国提升话语权的道路绝非坦途。专家指出,根据IMF的议事规则,重大议题都需要85%的通过率。这也就意味着拥有约17%投票权的美国对所有重大事项都拥有事实上的否决权。

  G20峰会承载世界期望

  G20成员占全球国民生产总值的近90%、世界贸易的80%、世界人口的2/3。在二战以来最严重的经济衰退中,这个超级组合在伦敦举行金融峰会,本身就具备了里程碑式意义。但是,一些怀揣各自利益的国家让此次峰会依然暗潮汹涌。

  如何更好地应对当前的金融危机是此次峰会的主要议题。然而,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各国给出了不同的答案。美国主推“财政刺激”计划。美国财长盖特纳敦促全球最大的几个发达国家在未来两年拿出GDP的2%,协同努力以刺激全球经济。并表示,IMF应监督刺激方案,并将自身资金实力增加5000亿美元,以帮助新兴市场恢复增长。欧盟主打“加强金融监管”牌。专家指出,这一主张实际上是想动摇美元的霸权地位,改变现存的不合理国际货币体系。而以“金砖四国”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则强调国际金融机构改革。

  不过,各国都有一个共同的目标:让世界经济早日走出金融危机及其带来的经济衰退。在当今世界,要实现这一目标,已经离不开新兴经济体的贡献。分析人士指出,这将是各国在国际财政、货币政策上的一次关键性协调会议,其最大贡献或许在于提高新兴经济体在金融体系中的话语权。此次G20金融峰会东道国英国的外交大臣曾说过:“金砖四国”以合作伙伴身份参加全球经济未来发展问题的讨论,这本身就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预示着未来国际政治经济体系中的新模式。

  (本报伦敦4月1日电)

> 相关专题: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