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 国际财经 > 2009伦敦G20金融峰会 > 正文
国际在线3月30日报道 20国集团伦敦峰会将于4月2日举行,对于金融危机下的这次高峰会议,各国都有着很高的预期。但日前华尔街日报发表题为《二十国峰会难以实现宏伟目标》文章,认为不应对其抱有过高期待。文章大意如下:
按照英国首相布朗(Gordon Brown)的期望,20国集团伦敦峰会应该成为“全球新政”的序幕,对全球经济危机作出全面的政策回应,为彻底重建资本主义的运作架构作出努力。
但是,到这次事先被大肆宣传的峰会于周四结束时,恐怕仍难以看出世界新秩序的迹象。
6个月前,担任本次会议主席的布朗呼吁召开“新的布雷顿森林会议,为未来建立新的金融架构”。1944年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的布雷顿森林会议上,美、英官员确定了战后的世界经济秩序。
有一点很清楚,这次峰会基本不会实现布朗最初的宏伟目标。过去几天来,欧洲领导人一直坚称,他们不会同意美、英提出的加大经济刺激计划力度的倡议。而根据事先起草的会议公报,二十国领导人将呼吁全球拿出2万亿美元救助资金(包括已经宣布的资金)。公报将在此次会议期间发表。
周末期间,白宫官员试图弱化他们对全球采取协调行动的高度期待。他们不再热衷于像本月早些时候那样敦促德国和其他欧洲国家加大财政刺激力度,转而更关注比较温和的目标,比如针对主要避税天堂出台新规定以及在金融监管方面开展国际协作。
律师事务所Clifford Chance驻伦敦的合伙人格里森(Simon Gleeson)说,预计本周20国集团峰会的成果“将与之前的高期望值有很大距离”,“即使是很小的事情都有很大争议”。格里森向英国政府提供金融监管方面的咨询服务。
官员们坚持认为,有主要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参加的这次峰会将达成可观成果。英国财政部国务大臣蒂姆斯(Stephen Timms)说,“人们以前认为永远不会改变的事已经改变。非常历史性的改变。”
比如,预计沙特阿拉伯本周将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增加出资。英国一直在游说该国作出此举。这个盛产石油的国家还有中国等新兴经济大国有望在IMF以及在全球金融监管问题上获得更大发言权。
相关国家的政府和IMF已经同意,向处境艰难、丧失其他融资渠道的新兴经济体提供数千亿美元资金。在改善对跨境银行的监管问题上,有关方面也达成了广泛共识。这类银行无视后果的做法助长了这次危机。
不过,布朗没能将世界导向对长期结构性改革的讨论,而是忙于弥合各国在一些更迫切问题上的分歧。比如,在世界经济面临二战以来最严重下滑之际,应实施多大规模的刺激计划。
自6个月前宣布他的重大提议以来,布朗及其主要经济顾问遍访全球──从北京到利雅得、再到圣保罗,以期让各国在全球金融改革问题上达成共识。
但他们却面对着严酷的现实:在世界各国为解决自身日益加剧的经济难题而苦苦挣扎之际,重建全球金融架构并非易事。
最大的挑战在于各国政府纷纷出台贸易主义措施来维护自己的经济,从而造成了一个去年秋季时根本不在议题之列的问题。
如果G20会议未能达到期望,布朗可以将部分原因归咎于他自己说的大话。他本月访问华盛顿之前提及“全球新政”(Global New Deal),借用了美国前总统罗斯福(Franklin D. Roosevelt)经济计划的名称“新政”。
英国政府发言人否认布朗此前希望建立新的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立场有所改变。发言人说,必须采取措施确保这场危机不会再次发生,而这包括检查全球监管体系的结构。
美国政府机构的变化可能令布朗的任务更为复杂化,因奥巴马还仍在极力为财政部高级职位寻找人选。
作为本周G20会议的轮值主席,布朗试图填补这一空白。G20没有固定的组织机构或人员管理其活动。其活动是由各国政府的顶级顾问人员(即高级会议筹备人员)在幕后指导,这些顶级顾问彼此协商,达成可在会议上获得通过的协议。
布朗的顾问团队的主要人物有:顶级国际经济顾问康里夫(Jon Cunliffe);来自英国外交部(Foreign Office)的马洛克-布朗(Mark Malloch-Brown);财政部重要特使蒂姆斯;还有曾任职瑞士银行(UBS AG)的瓦德拉(Baroness Shriti Vadera),他与布朗关系密切。
现年55岁的马洛克-布朗可谓周游世界,出访过纽约、布宜诺斯艾利斯、巴西、曼谷和莫斯科等12个城市。蒂姆斯曾与其他官员一同出访6次,其中包括英国财政部的筹备官员匹克福德(Stephen Pickford)。仅上周,马洛克-布朗就去了华盛顿、纽约和智利。
但在致力于实现国际大业的同时,58岁的英国首相布朗还必须抵住国内的压力,明年布朗就将面临换届选举。布朗政府已经推出了规模达数十亿英镑的英国银行救助计划。
这次的举措始于去年11月匆忙组织的G20会议。美国贸易与投资专家普莱斯(Daniel Price)说,各国领导人及其代表最关心的就是采取措施应对金融危机。普莱斯作为当时美国总统布什的筹备官员组织了去年11月的会议。
保护主义隐忧
反对贸易保护主义的呼声早已成为定论,所以在会议结束时发布的声明中有关的内容出现在极不显眼的位置。G20会议未能建立监控贸易保护主义行为的监管体系。
但世界银行(World Bank)的数据显示,在声明发表后几周内,与会20国中的17个国家出台了贸易保护主义措施。印度对中国玩具实施禁令,而中国则禁止进口爱尔兰猪肉。随着各国开始争相展开对本国产业的财政救助,贸易保护主义行为变本加厉,美国、法国、中国、阿根廷和意大利都为本国汽车公司提供了直接或间接的补贴。
随着布朗的顾问团队出访世界各国,他们发现20国集团其他成员由于本国经济恶化而考虑着其他的一些事情。
在抵达曼谷出席东南亚国家联盟(Association of Southeast Asian Nations)的一个会议时,马洛克-布朗被告知,一些东盟成员国1月份的出口额比上年同期下降了30%之多。他发现会议的重点迅速转向对贸易问题的急切探讨上。
马洛克-布朗四天之后来到利雅得,希望能获得沙特阿拉伯对20国集团峰会一些目标的支持,比如向IMF提供更多资金,但他却在这里遇到了另一种地方主义。
沙特阿拉伯财政大臣易卜拉欣-阿萨夫(Ibrahim al Assaf)提醒马洛克-布朗,西方国家的政府尚未承认沙特在稳定油价方面所做的努力,值此油价只及历史高点的三分之一左右之际,阿萨夫对于向其他国家提供更多援助的想法也持消极态度。沙特阿拉伯的官员们对马洛克-布朗说,我们将做自己分内的事,但别把我们视为应该做出额外努力的人。
马洛克-布朗和蒂姆斯等外交特使之所以如此起劲地为G20峰会做准备,原因之一是该集团的庞大规模。这一组织起源于美国、法国、英国、日本和德国财政官员上世纪70年代初在白宫图书馆的小规模私密聚会。自那时起,与会国数量不断增加,终于在上世纪90年代末亚洲金融危机期间形成了20国集团。
加拿大人戈登-史密斯(Gordon Smith)上世纪90年代说,如果只有5到7个人,达成一致当然更容易,但那样就等于还有该来开会的没来。
把所有该来开会的人都召集到一起是有其成本的。据一位与会人士说,当G20领导人去年11月在华盛顿首次会晤时,仅一个开场白就花了两个多小时。
在G20伦敦峰会召开前几周,英国首相布朗发现为使与会者形成共识他必须在多条战线作战。他要与一个越来越人多势众的批评者阵营作战,属于该阵营的德国总理默克尔(Angela Merkel)就对布朗和美国领导人要求增加刺激经济支出的努力发出了警告。而此时国内又出现了问题。英国央行(Bank of England)行长默文?金(Mervyn King)对议会说,英国承担不起进一步刺激经济的支出。
布朗最近在一个问题上努力赢得了共识:需要对避税天堂采取限制措施。虽然英国的蒂姆斯以各国在避税天堂方面的共识为证说明G20伦敦峰会将取得重大成就,但一些人却怀疑避税天堂对此次金融危机的发生究竟起了多大作用。
英国金融服务管理局(Financial Services Authority)主席特纳(Lord Adair Turner)说,重要的是要承认,离岸金融中心在引发此次金融危机方面并未扮演核心角色。(小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