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达沃斯:把脉全球经济 探求复苏之路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3月06日 17:15  《中国商界》杂志

  参加论坛的政要和商界领袖开出了两剂药方,一是对当前的金融体系和经济秩序进行改革,并且加强国际监管和风险预防;二是反对贸易保护主义,认为完成多哈回合贸易谈判是防止贸易保护主义和刺激经济复苏的重要手段。

  文/刘娜

  早在去年年初举行的上届世界经济论坛年会上,与会者普遍对全球经济前景感到担忧,但几乎没有人能预见,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市场动荡竟会演变成一场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新年伊始,美国银行和花旗集团等金融巨头纷纷报亏,一些知名企业陆续倒台。分析人士警告,接连不断的噩耗可能预示着金融危机第二波“风暴”正在形成。

  2月1日,为期5天的世界经济论坛年会在瑞士滑雪胜地达沃斯落下帷幕。在全球经济因受金融危机冲击深陷困境之际,此次年会试图探求一条经济复苏之路。

  达沃斯危机阴影笼罩

  作为全球最高规格的经济盛会,今年的世界经济论坛年会吸引了2500多人参加,其中包括27位国家元首或者政府首脑、110多位政府部长以及众多知名企业领导人和政界人士。

  面对金融危机和接踵而至的经济“寒流”,人们对于世界经济论坛看似热度不减,但这些光鲜的数字却难以掩盖金融危机制造的阴霾。早在年会开幕的前一天,著名会计师事务所普华永道便发表了一份对全球企业高管的信心调查。调查显示,只有21%的企业首席执行官对未来一年的盈利前景充满信心,这个比例大大低于去年的50%。此外,超过1/4的受访者对今后一年的前景感到悲观,约1/3的受访者认为今后3年全球经济的恢复都将相当缓慢。

  而年会首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发布的最新经济预测也印证了商界领袖们的担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今年全球经济增长率将降至0.5%,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的最低增速。其中,发达经济体将出现二战以来首次全年负增长,降幅高达2%,新兴和发展中经济体的增速将从去年的6.3%猛降至3.3%。

  虽然各国陆续推出了大手笔的金融救市计划和经济刺激计划,但迄今收效不大,信贷紧缩局面不仅没有得到显著缓解,反而不断向实体经济部门蔓延。与会的经济专家们普遍认为,相关举措显现效果尚需时日,今年全球经济前景仍不乐观。世界银行副行长兼首席经济学家林毅夫在年会首场研讨会上就指出,全球经济尚未触底。美国著名投资机构摩根士丹利亚洲区主席罗奇也警告说,应对当前的经济困境没有速效药。

  呼吁金融改革与合作

  与会代表们普遍认同,一场全球性的危机需要全球性的解决方案。如何对现有国际金融体系和经济秩序进行改革成为年会焦点议题之一。

  布朗指出,上世纪40年代建立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已经过时,应改革国际金融机构,结束全球金融监管机制缺位的局面。他强调,应制定危机预防措施,而不只是在危机发生后才寻求解决办法。德国总理默克尔则在年会发言中建议制定全球经济秩序“宪章”,就像二战后成立联合国等国际组织和机构那样,在这次金融危机后成立一个“联合国经济理事会”。

  出席年会的银行家们认为,目前的金融体系存在很多缺陷,正是这种缺陷导致了金融危机的发生,为此他们强烈呼吁彻底改革资本充足和公允价值会计等金融规则。此外,银行家们指出,商业银行应该大幅降低杠杆化程度,改善风险管理能力和改革激励机制,限制使用那些高风险的金融衍生品。也有人士认为,目前改革国际金融体系的最为重要的内容之一就是改革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等国际金融机构。其理由是,它们已成立多年,无法适应全球化时代的需求。在金融市场不断趋于全球化的今天,如果全球金融监管机制迟迟缺位,那么即使这场金融危机结束了,类似的金融危机还会再次发生。

  无论如何,在金融业已实现全球化的年代里,只有加强国际金融合作和国际金融监管,才能建立一个新的、有效的全球金融体系,这无论对西方发达经济体还是对新兴经济体来说都已是一个普遍共识。当然,除了在金融改革方面需要加强全球合作,与会代表们还认为,各国在刺激经济增长方面也应加强协调,尤其是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各国政府与企业,尤其是与金融机构之间,也亟待加强协调与合作。目前,不少国家面临的共同难题是政府救市努力尚未能打破信贷紧缩的“坚冰”,金融机构依然不肯向实体经济部门大胆贷款。

  发出反对保护主义强音

  就在年会开幕当天,美国国会众议院通过的新经济刺激计划引起了外界对于保护主义的普遍担忧。这项总额为8190亿美元的计划要求任何基础设施项目要获得其资金支持,前提必须是所使用的钢铁产品为美国生产。批评人士警告说,如果相关规定获得通过,美国的这种做法可能引发保护主义的恶性循环,甚至是贸易战。

  除了传统的贸易壁垒,当前的保护主义还突出表现在投资和政府补贴领域。如一些国家在救助金融机构时限定它们必须优先向本国企业发放贷款,由此造成金融机构大量从海外市场抽回资金,极大地抑制了国际投资。英国首相布朗称,自2007年以来,流入新兴市场的国际投资减少了8000亿美元。分析人士指出,如果各国因为信贷紧缩纷纷将钱圈在国内,发展中国家和新兴经济体所受冲击将会最大。

  此外,在各国应对金融危机和拯救实体经济的过程中,为困难行业或企业提供政府补贴成了惯常做法。但是,补贴却容易造成不公平竞争,引发各国间的补贴竞赛。德国总理默克尔在世界经济论坛上就对美国政府向本国汽车业提供补贴颇有微词。作为汽车生产大国,德国担心自己的汽车厂商很可能因美国同行获得补贴而在竞争中处于更加不利的地位。

  寄更多希望予中国经济

  当与会人士普遍感受到世界经济的“寒流”时,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年会首日的特别致辞给与会代表们带来了“暖意”。

  温家宝指出,这场危机的原因主要是:有关经济体宏观经济政策不当,长期低储蓄高消费的发展模式难以为继;金融机构片面追逐利润而过度扩张;金融及评级机构缺乏自律,导致风险信息和资产定价失真等。温家宝表示,虽然中国经济也受到了国际金融危机的较大冲击,但中国有信心继续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这种信心来自中国经济发展的基本面没有改变,来自中国经济发展的长期趋势没有改变,来自中国经济发展的优势没有改变。当前中国经济形势总体上是好的,并强调对中国经济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充满信心。温家宝还说,国际金融危机是一场全球性的挑战。战胜这场危机要靠信心、合作和责任。坚定信心是战胜危机的力量源泉。国际社会和各国的当务之急,是继续采取一切必要的措施,尽快恢复市场信心。

  林毅夫认为,中国的发展问题不但会影响中国自己,也会影响全世界,因此大家对中国的发展状况特别关注,这也是温总理致辞备受关注的原因。他说,“中国的经济应该有可能比全世界的经济更早复苏,这种信心是有充分根据的”。普华永道英国区主席兼高级合伙人鲍威尔也认为,“中国将会经历一定程度的经济减速,但这只是在原有高速增长的基础上减速。中国应该会比其他国家更快地走出减速局面,因为中国经济具有相当的灵活性。”

  据测算,中国去年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值超过20%,因此中国经济何去何从对于全球经济的影响日益突出。在这个信心缺失的特殊时期,中国经济可谓寄托着希望,有望成长为全球第三大经济体。

    相关专题:

    2009冬季达沃斯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