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国际观察:东欧金融动荡闻出风暴味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3月04日 09:23  《瞭望》新闻周刊

  东欧金融岌岌可危 西欧北美胆战心惊

  东欧国家警告勿因危机竖起经济“铁幕”

  过去一周,东欧金融动荡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在历经剧变后10年经济极度凋敝,以及最近10年的快速发展之后,东欧地区再度面临需求锐减、投资萎缩、失业率上升等重重危机。

  全球著名信用评级机构穆迪公司日前警告说,由于经济急剧下行且持久不改颓势,加上宏观经济方面存在脆弱性,目前东欧银行体系面临的运营环境日益严峻,风险正在加剧。而西欧银行当年在东欧投下重金,拥有巨额债权,因此东欧金融体系一旦陷入危机,势必会波及西欧。舆论担心,东欧可能会成为全球金融危机第二波的“风暴”中心,欧洲将为此付出惨重代价。

  不过,由于东欧各国正在积极自救,以及西方利益集团无法割舍在本地区的巨大利益,中东欧总体有望避免出现类似于上世纪末亚洲金融危机的局面。

  在欧盟东扩之初,东欧国家一度步入经济快车道,飞速增长的经济使得这些国家成为欧洲的新兴经济体,吸引着西欧银行等投资者纷至沓来,掀起了一股东欧“淘金潮”。2007年,东欧地区取代亚洲成为全球吸引外资最多的新兴市场,当年全球投资在新兴市场的7800亿美元中,有3650亿美元流向了东欧,其中大部分购买了当地银行债券等金融产品。

  尽管东欧地区的大多数金融机构并未受到美国信贷市场的直接影响,但这一地区在过去几年里与西方国家金融体系形成的密切联系,使得这些国家也难逃厄运。在本轮金融风暴中,西欧国家纷纷将对东欧地区的投资撤回本国,导致东欧外资抽逃现象严重,各国股市和汇市不断下跌,引发了金融业的系统性风险。东欧国家主要货币纷纷大幅贬值,各国政府在应对这一难题时进退维谷:一方面,为了避免外资出逃,缓解本币贬值压力,必须不断提高本币利率;另一方面,为了振兴本国经济,又不得不考虑降息。

  自去年夏天以来,波兰兹罗提对欧元汇率下跌1/3,匈牙利福林对欧元汇率下跌23%,捷克克朗对欧元汇率下跌约17%。波兰央行2月18日将欧盟资金兑换成本币兹罗提,以遏制其急剧贬值,其他东欧国家亦纷纷出招阻止本币汇率继续下跌。波兰财政部日前还表示,已在公开市场上抛售总值达32亿欧元的欧盟发展资金中的一部分,以此为本币提供支持。

  除了汇率动荡外,在经济飞速增长时期,东欧国家积累下了高额外债,对应的外汇储备却捉襟见肘,最终为眼下的危机埋下了祸根。从外债占GDP的比重来看,东欧国家都算得上债台高筑,且远高于其他新兴市场国家。2008年,每个东欧国家的外债占GDP比重都高于50%,其中拉脱维亚高达135%,保加利亚、匈牙利、爱沙尼亚等国也高于100%的水平。

  与此同时,东欧国家的净私人资本流入也在减少。据国际权威机构预测,该地区的私人资本流入在2008年约为2540亿美元,2009年将下降到300亿美元。

  实体经济方面,东欧国家经济过度依赖出口这一软肋在此次金融危机中暴露无遗。由于外部需求,尤其是来自西欧的需求急剧萎缩,支撑东欧经济增长的出口受到沉重打击。2007年,捷克商品出口的52.6%面向欧盟27国,匈牙利为50.4%,波兰为53.3%。需求减少导致商品价格大幅下滑,使得这些国家的海外个人和机构投资者面临巨大损失。

  此外,在东欧国家中,尤其是立陶宛等波罗的海国家的楼市也充满泡沫。大量投机客和外国投资的涌入将房价推到了不合理的高位。

  多种迹象显示,尽管东欧各国的经济形势目前很不乐观,但出现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的可能性并不大,因为当前的危机中仍然存在着一些积极因素。

  首先,这些国家正在展开积极自救。塞尔维亚当局表示,可能申请将所持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贷款增至20亿美元;匈牙利政府积极申请加入欧洲中央银行援助计划;捷克参与决定利率的高级官员则警告称,或将通过升息来应对克朗下滑。

  值得注意的是,东欧多国正视欧盟内部东西方成员之间因危机不断恶化在加深的隔阂。按照计划,欧盟领导人定于3月1日召开特别峰会,商讨如何协调应对经济危机。而东欧9国则计划在此之前召开一个小型峰会先行磋商,为遏制来自西欧的保护主义威胁寻求统一立场。

  其次,由于地缘政治的关系,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以及欧盟等机构不可能听任中东欧国家陷入困境。东欧地区的绝大部分贷款都来自西欧金融体系,一旦东欧债务问题引发危机,将把原本已非常脆弱的欧洲银行系统拉下水。目前,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已向匈牙利、乌克兰、拉脱维亚、塞尔维亚和白俄罗斯等国注入逾350亿美元资金。世界银行行长佐利克日前呼吁,尽管在如何处理危机的问题上欧盟内部存在分歧,但欧盟应牵头进行全球性的协调行动,支持东欧各经济体抵御危机。

  再有,东欧国家的银行体系很大程度上已被欧美银行掌控,很难想象这些银行会采取自杀式的脱逃行为。而国际投机资本现已无暇进行投机活动,这一点与当年亚洲金融危机发生的条件已不可同日而语。 (《瞭望》新闻周刊记者潘革平 尚军)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