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德国汽车进攻底特律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2月14日 16:29  《当代经理人》

  现在可不是拿着钱先给自个发高额工资的时候,而是必须要勒紧裤腰带开源节流之时。否则,德国战车将不仅仅是攻进自己的老巢,而且还会守住甚至扩大战果

  文/于一

  德国人,终于开始进攻美国,在这个寒冬,在底特律巨头自我溃败之际。

  德国大众汽车20年来首次在美国投资设厂,希望2018年前能将公司的在美销量增加两倍,达到100万辆。宝马汽车则将在美新推出一款小型车,并扩大分销网络。

  德国人之所以如今敢“明目张胆”地大举杀入底特律的美国汽车地盘,三大巨头只能怨自己疲软不力。最新公布的2008年12月份的统计数字显示,在美国本土市场——也是全球最大的汽车消费市场,三大巨头都出现了销量大幅的滑坡:

  福特宣布2008年12月在美国的汽车销售减少了32.4%,降至139,067辆。该公司全年销量下降21%,至198万辆;

  克莱斯勒12月销量下降53%,至89,813辆。该公司全年销售量较上年减少30%,至145万辆;

  通用汽车12月份轻型汽车销量为220,030辆,下降31%。该公司全年轻型汽车在美国市场的销量下降23%,至295万辆。

  而曾经成功攻占底特律的日本车系,如今也进入了“泥菩萨自保”的境地,丰田汽车70年来首次出现亏损,并无限期推迟了其在密西西比州一家新工厂的投产,最近更是宣布在2、3月份将停产国内业务11天。对于在2007年刚刚登顶的全球汽车界新科状元来说,变局未免来的太快了。

  美国人自己蔫了,日本人又后劲乏力,而德国车却在全球的萧条背景下,依然保持了“独秀”的形象:大众美国分公司公布,2008年全年的汽车销量为223128辆,较上年同期下降3.2%——这个成绩在当前形势下相当可贵。于是,再次攻占全球汽车的大本营便成了正名与扬名的机会。30年前,德国大众曾经也试图攻占美国,已在美设立了第一家制造工厂,但由于质量问题、高成本和销售乏力,1988年不得不铩羽而归。

  曾经的教训也让德国人长了记性,同时日本人的成功经验也让严谨的德国人琢磨汲取。日本车之所以能够横扫全球,主要得益于其经济省油、外观流畅、车型适应性强、成本控制等因素,与美国车佬们相比,日本车的劳动力成本每小时差不多能低30美元。如今,德国人显然也是有备而来,他们坚持认为更为多样化的产品线、合理的营销预算以及雇佣非工会工人能让他们避免重蹈覆辙。大众汽车正在雄心勃勃地开发针对美国的数款新车型,包括一款家用轿车。它还斥资10亿美元在田纳西州建造一家新的组装厂,预计该厂将于2012年投产,年产25万辆汽车。而大众汽车的豪华车子公司奥迪公司则是在其他车企纷纷削减预算的情况下,宣布将2009年的美国市场营销预算在去年约8,000万美元的基础上增加15%。

  通用汽车与克莱斯勒都在庆幸在最后关头获得布什总统的134亿美元短期贷款的“慷慨援助”,但对他们而言,时间才是最大的敌人。如何在剩下不多的时间内,完成企业业务的调整和保留业务的恢复增长,将直接成为决定是生存还是死亡的关键。对于已经拿到救命钱的巨头CEO来说,现在可不是拿着钱先给自个发高额工资的时候,而是必须要勒紧裤腰带开源节流之时,如何改善车型、调整产品结构、降低高昂的运营成本将是最令人挠头的事,否则,德国战车将不仅仅是攻进自己的老巢,而且还会守住甚至扩大战果。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flash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