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高盛和摩根士丹利:短暂性胜利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2月14日 16:27  《当代经理人》

  它们曾经命悬一线,有些东西必须改变。只是,仅靠商业模式的改头换面能否长久的真正保全这两家公司?

  文/子昱

  高盛和摩根士丹利的主要竞争对手──美林并入了美国银行,雷曼兄弟申请了破产保护,贝尔斯登被摩根大通并购。摩根士丹利和高盛并未能独善其身——迫于多重压力转型为银行控股公司。如今,通过商业模式的改头换面他们保全了自己,同时改写了公司章程、变身为商业银行,从事他们此前不屑从事的低利润业务。但这种改头换面是否意味着长久仍旧是一个无解的答案。

  投资银行的业务模式涉及到用借来的钱完成大宗交易,其存量资产的价值在动荡的资本市场中将不断地被重新评估。在市场繁荣时,借来的钱会帮助公司实现创纪录的收益,投资者极少会担忧。现在,杠杆丑陋的背面显现出来了,大规模冲销把投资者对华尔街风险管理机制的信心破坏殆尽。瑞银数据表明,美林的杠杆率从2003年的15倍飙升至去年的28倍。摩根士丹利的这个数字是33倍,高盛是28倍——杠杆率是一个公司资产负债表上的风险与资产之比。

  尽管他们一直在采取措施减少杠杆,但这并不容易,因为市场上许多资产的价格都在节节下跌。很多有问题的房地产资产很难找到买家。这足已证明,一家投资银行或许在风险管理和交易方面经验丰富,但只要出一个大错,就可能引发致命循环。

  并入一家大型商业银行对高盛和摩根士丹利而言可能会是条较安全的生存之道,这会使得他们的资产负债表中的债务水平(即杠杆水平)大幅降低;另外高盛和摩根士丹利的客户帐户将得到联邦存款保险公司的保护,但同时也会限制其一些获利丰厚但风险较高的经营策略,如大举借贷进行交易以及经营地产业务等,Fed还将在两家公司派常驻人员,对其进行严格监管。这是一个颇为需要掂量的考量。

  未来高盛和摩根士丹利也将会从投行业减弱的竞争中获益。为取悦监管者和愤怒的股东,它们很可能必须购入零售存款,或自己被一家存款机构收购。摩根士丹利与北卡罗来纳州的大型银行Wachovia Corp.的并购谈判一直在进行中;2008年10月初高盛首席执行官劳埃德·布兰克费恩曾致电花旗首席执行官维克拉姆·潘迪特讨论合并事宜,但遭拒绝。

  另外,他们走上商业银行的壁垒并不能轻松逾越。零售银行业需要规模和值得信赖的品牌——投资银行目前在这两方面皆有所欠缺。根据美联储规定,这两家投行将有最少两年、最多五年的时间来适应花旗集团和摩根大通等银行所遵守的规定和资本金要求。

  投资银行与商业银行合并在经济上没有明显的好处。纽约大学金融学教授、前高盛合伙人史密斯表示,将自己藏到安全的资产负债表里并不是个好办法,因为这会压制你的才能和业务优势。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flash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