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印度密集挑起对华贸易摩擦 商务部急晤驻华大使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2月10日 06:47  北京晨报

  商务部急晤印度驻华大使就印度近期频繁对中国发起各类形式的贸易救济调查进行交涉。

  印度密集挑起对华贸易摩擦

  晨报讯 (记者 刘映花) 世界两大新兴经济体的关系,可能因为“贸易保护主义”而蒙上阴影。

  北京晨报记者昨天从商务部获悉,商务部副部长钟山已于日前约见印度驻华大使拉奥琪,就印度近期频繁对中国发起各类形式的贸易救济调查进行交涉。此前,“印度象”对中国玩具发起的全面封杀,刚刚对自由贸易精神发起了挑战。

  来自商务部的统计显示,2008年10月以来,印度对中国出口产品密集发起了包括反倾销、反补贴等17起贸易救济调查,涉及领域从青霉素工业盐、热轧钢、汽车转向轴、炭黑、瓷砖到亚麻织物、轮胎等产品,涉案金额约15亿美元。此外,印度还于近期对中国钢铁、化工、纺织等产品实施进口限制措施。而1月23日,印度更宣布在未来6个月中禁止从中国进口玩具,让这场贸易纷争达到了高峰。

  昨天,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姚坚表示,“中方希望印方在世界经济面临严峻挑战的特殊时期,审慎克制使用贸易救济措施,否则将对双边经贸关系造成严重影响。”中国玩具协会的相关人士则向北京晨报记者表示,该协会正着手将汇总的企业情况反馈给政府主管部门,“毕竟,只有政府出面才能真正解决问题”。据统计,在印度当地玩具业中,中国玩具占据印度市场的60%,市场总值大约在5亿美元。

  事实上,在世界经济的 “非常时期”,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趋势似乎已经难以逆转。月初,美国参议院的“BuyAmerican”(购买美国货)计划,规定所有接受刺激法案援助的公共工程都只能使用产自美国的铁、钢和制成品以增加这些行业的本国就业。不过,该条款由于引发广泛争议而不得不面临修改。而印度的就业压力同样令人沮丧。印度出口行业是劳动力密集型产业,为1.5亿印度人提供工作岗位,就业人数仅次于农业人口。但是,有统计显示,在2008年11月到2009年2月的短短四个月间,金融危机已经让印度出口业岗位锐减百万。

  商务部研究院研究员白明昨天在接受北京晨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由于印度等新兴市场的制造业结构和中国存在大量重合,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双方出口都面临欧美等市场萎缩的困境,这些新兴市场对于第三方市场的争夺也可能由此转化为对本国市场的保护。

  贸易保护主义阴云笼罩

  在贸易保护主义的阴云笼罩下,自由贸易正在经历一场信任危机,催化剂是贸易萎缩带来的就业压力。然而,当政府和企业都把保护主义看做走出困境所必须的一剂药,对经济复苏而言,这可能是一剂毒药。

  回顾自由贸易发展的历史,每当经济衰退来袭,贸易保护都会死灰复燃。二十世纪30年代的经济危机,迫使各国纷纷放弃自由贸易政策。70年代,又一轮经济衰退,发达国家开始施行新贸易保护主义政策。

  不过,历史已经证明,贸易保护主义绝不是解决经济危机的办法。任何以牺牲他国利益为代价来照顾本国产业的行为,都只能引发其他国家的以牙还牙,始作俑者也只能是短暂的“快乐”。

  1929年美国股市崩盘后,胡佛政府为保护国内工业不受大量进口商品冲击,提出《斯姆特-霍利关税法》,对2万余种进口商品征收高额关税,然而,它所带来的不是工业的复兴,而是愤怒的报复。以邻为壑政策使全球贸易几乎中止,美国的经济也由此下降了三分之二,一半人失去工作。贸易保护主义最终 “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遗憾的是,我们用了两个多世纪建立起来的 “自由贸易”信仰,今天仍被出尔反尔所伤害。在刚刚结束的达沃斯经济论坛上,印度商业和工业部长卡迈勒·纳特警告某些政府,不要不顾一切地保护本国工业,通过限制进口降低国内企业的竞争压力,言犹在耳,仅仅几天后,印度却对中国玩具进口发出禁令。

  不过,正如英国商务大臣曼德尔森所言,“这是我们最不需要的东西”。我们需要的是“集体反思”,不是“集体防御”。正因为如此,类似于“购买美国货”这样的条款将触犯众怒,必须并且只能被删除。

    相关报道:

    美国候任财长对中国指责可能释放贸易摩擦信号

    专家称反补贴调查将成贸易摩擦新热点

    2009年中国遭遇贸易摩擦将呈加剧态势

    纺织品将成贸易摩擦焦点

    湖北去年遭遇14起贸易摩擦 5起涉及钢铁产品

    贸易摩擦进入频发期 河南危情加剧

    商务部警示贸易摩擦加剧

    印度4个月对华发起17起贸易救济调查

    商务部就印度对中国发起贸易救济调查表示关切

    印度频对中国制造发难贸易保护能否自保

以下是本文可能影响或涉及到的板块个股: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flash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