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亚欧大陆续写贸易繁荣(2)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0月23日 21:42  新华网

  12年45个成员 不断注入的动力

  在第七届亚欧首脑会议召开前夕,中国外交部长杨洁篪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亚欧会议迄今走过12年,一大成果就是促进了亚欧两大洲的贸易繁荣。

  作为亚洲和欧洲之间级别最高、规模最大的政府间论坛,亚欧会议成立12年来,经过两轮扩大,成员已经增至45个。这意味着这一机制下的成员涵盖全球60%的人口,国内生产总值之和超过全球总量的一半,贸易总量约占全球的60%。

  贸易繁荣的背后是亚欧合作机制的不断深化以及一系列推进成员间贸易对话与合作的重要举措。

  从1996年第一届亚欧首脑会议开始,促进区域投资便利化就被列为其在经济领域的重要内容之一。在1997年举行的第一届亚欧经济部长会议上,通过了《投资促进行动计划》,其主要目标是通过改善亚欧会议成员间的投资环境,促进洲际投资的双向流动。

  1998年第二届亚欧首脑会议上又通过了《贸易便利行动计划》,其目标是通过减少非关税壁垒和各种歧视性做法,创造更多贸易机会,促进亚欧之间贸易的发展。这一计划确立了八个优先领域,即海关程序、标准一致化、政府采购、动植物检疫、知识产权、商务人员流动、分销业的市场准入和电子商务。

  2004年10月在越南河内举行的第五届亚欧首脑会议上,与会各成员通过了《亚欧会议更紧密经济伙伴关系宣言》,提出建立“亚欧会议更紧密经济伙伴关系”,发掘两地区经济合作潜力,推动区域合作和一体化进程。各方在宣言中承诺进一步加强合作,努力推动贸易便利化,促进投资并降低贸易壁垒。

  数字见证变化。一系列举措促进了过去12年间亚欧贸易的不断繁荣。首届亚欧会议召开之前,亚欧贸易额只占整个欧洲贸易额的19.8%,欧洲对亚洲投资只占其对外直接投资的1%。而截至2007年底,欧盟与参加亚欧首脑会议的16个亚洲国家的年贸易额已增至约6870亿欧元,在欧盟对外贸易中所占的比重超过四分之一。与此同时欧洲对亚洲投资在其对外直接投资中的比重也已达到10%左右。

  在合作中寻求商机,在合作中创造繁荣。亚欧会议规模的不断扩大,影响力的不断提升,为亚欧贸易乃至经济的发展源源不断地注入新的动力。

  从危机到挑战 备受关注的前景

  今年以来,从美国爆发的金融危机迅速席卷全球,并导致全球经济增长明显放缓,国际经济环境中不确定因素增强。面对挑战,未来亚欧贸易合作前景如何成为此次亚欧首脑会议关注的热点之一。

  “如果欧洲经济走向衰退,那么亚洲作为欧洲重要的贸易伙伴,也将不可避免地受到影响。”上海国际问题研究中心主任潘光说。他指出,已经有迹象表明这种影响,受欧元区经济放缓的影响,中国今年出口增速开始出现回落,贸易顺差也有所减少。

  欧盟委员会对外关系司中国处高级顾问骆一德认为,此次亚欧首脑会议在全球遭受金融风暴冲击的背景下举行,双方不可避免要商讨如何加强合作、共同应对危机问题。

  骆一德强调,在贸易、投资以及经济合作方面,欧盟与亚洲国家有着牢固的联系。亚洲是欧盟重要的贸易和投资市场,欧盟不仅需要将其服务和产品出口到亚洲赚钱,也希望从亚洲进口优质商品。欧盟希望通过合作,进一步扩大其在亚洲的经贸和投资市场。

  应对金融危机影响,避免经济发展滑坡是亚欧会议成员的共同愿望,而加强合作则是应对危机的良策。

  1997年,当亚洲遭遇金融危机时,也有不少人对亚欧合作的前景表示担忧。但是,面对危机,亚欧国家加强合作、共商对策并采取积极的措施,成立了金融合作的信托基金,积极参加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为核心的援助计划,终于使亚洲国家走出了金融危机阴影。

  实践证明,亚欧合作不仅可以分享繁荣,也能共同应付危机。面对世界经济低迷的新挑战,亚欧加强合作的迫切性和必要性再次凸显。

  中国商务部副部长易小准说,如何应对当前严峻局势,除了各国积极采取措施稳定金融市场外,维持开放、稳定、公正的国际贸易关系,对全球渡过经济难关,恢复信心至关重要。

  南开大学亚太经合组织研究中心主任宫占奎认为,此次亚欧首脑会议将成为一次亚欧会议成员携手共度危机的历史标志性会议。他表示,加强亚欧国家的经贸往来将成为此次会议的共识,这种共识必将“对全球经济贸易格局产生巨大影响”。

  当经济一体化已成大势,当全球经济同遇挑战,加强合作,共谋良策成为广泛的共识。这是中国的愿望,也是与会各国和地区的选择。人们期待着,从“古丝绸之路”出发,亚欧大陆齐心协力,续写繁荣。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订制滚动快讯,换一种方式看新闻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