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多哈谈崩 刺激全球经济期望落空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7月31日 11:25  解放日报

  本报记者 杨立群

  作为一个发展回合,“多哈”却再次因为发达国家的私利而遭遇“滑铁卢”。7月29日,世界贸易组织(WTO)35个主要成员的部长在瑞士日内瓦经历了长达9天的“马拉松”式谈判后,仍然未能就多哈回合谈判中的关键问题达成一致,这也将令“多哈进程”再次蒙上停滞的阴霾。

  美国利己心态作梗

  自从2001年启动以来,在过去的近7年时间里,从多哈到日内瓦,从坎昆到香港,多哈回合谈判一路颠簸,却屡屡错失良机。这次的谈判,与会者们本已经完成了农业和工业品等关键领域初步协议的80%至85%,但还是未能建立甚至是脆弱的平衡。

  最直接的导火索,是美国等发达成员与印度等发展中成员在如何具体实施农产品特殊保障机制方面存在着难以弥合的分歧。而美国的强硬态度,直接导致了谈判的破裂。

  所谓农产品特殊保障机制,是指发展中成员可在农产品进口激增的情况下,采取提高关税等特殊保障措施以保护本国农业免受冲击。作为谈判基础的世贸组织妥协方案将激增的底线定为40%,以印度为代表的发展中成员则希望能放宽动用特殊保障措施的底线,来充分保护本国相对脆弱的农业生产和农户生计,维护粮食安全,但美国拒绝让步。

  对于美国来说,严格限制发展中国家动用特殊保障措施无非是为了保护本国农产品顺利涌入发展中国家市场。事实上,在整个谈判过程中,美国出于私利而缺乏诚意。华盛顿对于削减农业补贴的所谓妥协可谓避实就虚———迫于普遍压力,它虽然在附加条件的基础上答应将补贴额由每年170亿美元降至145亿美元,但得益于国际粮价的上涨,实际上目前美国发放的农业补贴数额仅为70亿美元,还不到新提议的一半,反而还有增补的空间。

  贸易保护主义回潮

  当年的乌拉圭回合历经7年半谈判终成正果,为何现在“多哈”却难熬过“七年之痒”?

  与乌拉圭回合相比,多哈回合的议题更广、参与方众多,这自然使得谈判更具复杂性和难度,除了众口难调,谈判力量对比也发生了变化。上海WTO事务咨询中心信息部主任、复旦大学法学院国际法教授龚柏华说:“当时发达成员说了算,现在发展中国家力量有所上升,这使得博弈更激烈。”而美国和欧盟等发达成员受到国内因素牵制不愿让步,是导致“多哈”停滞不前的关键因素。

  发达国家在国际农产品领域占据绝对优势,特别是在目前国际粮食价格高涨的情况下,发达国家获利较多,自然更不愿意丧失这种优势。根据2000—2004年的统计数据,美国和欧盟的农产品出口占全球农产品贸易的比例接近40%。上海国际问题研究所世界经济研究室张海冰博士说,“粮食也是重要的战略资源,所以,对于发达国家而言,宁愿提供援助,也不愿意放弃农业补贴等国内保护性措施。”

  与此同时,由于目前世界经济大环境不妙,国际贸易环境恶化,也导致了发达国家的贸易保护主义有回潮之势。今年4月17日WTO公布的《世界贸易2007年回顾和2008年前景》报告称,金融市场的震荡已经削弱了一些主要发达市场的经济增长势头,目前这些主要发达市场的经济预计增长1.1%,而发展中国家预计增长超过5%。张海冰进一步指出:“全球经济治理体系处于调整和改革阶段,发达国家对于新兴市场国家的崛起心有疑惧,不排除在未来的贸易体制规划中限制发展中国家利益空间的战略意图。”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 新浪财经吧 】

我要评论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城市对话改革30年 ·新浪城市同心联动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