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越南情况与当年泰国不同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6月20日 06:24 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越南情况与当年泰国不同

  在关注越南经济问题的时候,很多人都谈到当年泰国的金融风暴,担心因为高通胀,海外投机资金从越南外流,从而引发危机。对于这种观点,接受记者采访的越南专业人士以及中国驻越金融机构人士均表示反对。

  Emerging Capital越南研究团队指出, “事实上,越南的金融资本市场是封闭的,与当年泰国热钱可以大进大出的情况完全不一样。1997年外资迅速撤离泰国,更多地属于财务性投资和投机性质。但越南的投资更多的是直接投资,不会撤离。”

  有关数据也显示,虽然越南贸易赤字较高,但进口大部分是以机械设备为主的工业生产之资本金,而当年流入泰国的外资以财务性投资为主,占GDP的比重高达60%,FDI比重仅占GDP的1.3%,越南外资流入则以FDI为主,未来将对出口及GDP增长有很大帮助。

  西贡证券经纪业务二部经理阮富强向记者表示,西贡证券是海外机构法人在越南开户最多的证券公司。他们观察到,近期并没有很多资金准备撤离股市。相反,陆续有海外资金准备入场,他们显然看准了越南长期的投资机会。

  中国银行胡志明分行行长王庆波也表示,越南资本市场基本没有开放。1997年泰国短期外债占GDP的26.3%,短期是马上要偿还的。而越南到现在为止的短期外债只占GDP的8.6%,外债比重低,发生信用风险或违约风险的可能性也相对较低,因此越南市场根本没必要出现恐慌。

  “越南资本市场相对较小,大概水太浅,不适合热钱。” 中银国际控股有限公司首席经济学家曹远征认为,海外对越南的400亿投入更多是直接变成厂房、设备等,逃出去不是很容易。同时,也面临外汇管制,要逃脱管制不是很简单的事。所以,从这方面来看,不象大家想像的那样。

  越南证券业一位人士表示,越南股市自去年以来跌了7成多,胡志明和河内的楼市今年以来分别下跌了5成和2成,泡沫已挤掉了很多。即使有热钱,要流出的已经流出了,下一步热钱对汇率的冲击不会像某些机构渲染的那么吓人。

  危机或许被夸大

  在越南采访的十来天里,记者不断接到国内朋友的电话,他们非常关心所谓“越南金融危机”的影响。记者理解他们,中国股市已经经不起“风吹草动”,更何况这是一场被信息传播放大的“金融危机”。正是由于这种信息传播所起的放大作用,中国投资者似乎只有呆在国内才能更深切地感受到“越南金融危机”的气氛。

  当然,越南经济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也不容忽视,其宏观经济背景为财政与贸易的双赤字、外债规模与外储规模的不对称;微观根源则在于,外向型的发展模式对于国际市场的过度依赖,在依靠投资拉动GDP增长的过程中消耗了大量的外汇储备与财政补贴,双赤字引发通胀。这些教训确实值得去关注,但风险程度不应该被夸大。

  世界银行驻越南代表处首席经济专家马丁?拉玛把越南经济比喻成“一节有足够惯性而快速行驶的列车”,国际投行认为越南金融危机的很多基本条件已经成型,这样的评估显然“夸大了困难”。而在这种风险的夸大中,难免存在一些幕后的危机推手。根据一些学者的指责,这些危机推手“每次推动危机积累和最终爆发的逻辑是同一个逻辑,力量是同一种力量,人员几乎是同一拨人员,机构几乎是同一类机构,甚至危机的前后,他们使用的语言和撰写的文章都可以一字不改。”

  媒体研究人士也认为,在这种“危机”的夸大中,不准确信息的广泛传播也是重要原因。当大行报告出来以后,没有人去分析这个事实的本体是不是如其所说的客观准确,而是开始了基于大行报告的诸多讨论,比如迅速谈到泰国1997年金融风暴,简单地拿其与越南对比,更加激起了投资者的恐慌气氛。这些讨论没有注意到越南尚未开放资本项目的自由兑换,热钱还难以自由进出。还有,2000年达成的清迈协议与2008年东亚外汇储备计划的启动,为东盟、中国、韩国与日本的10+3双边与多边的货币互换奠定了制度基础,意味着越南可以动用的应对危机的外汇储备的规模将超过其本国所拥有的资源。

  至于越南“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从越南与中国的经贸关系来看,越南发生通胀与金融危机对中国影响并不大。2008年一季度中国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额为5703.8亿美元,其中对越南51.5亿,仅占0.9%,而且增长速度并不平稳。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城市对话改革30年 ·新浪城市同心联动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