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黄益平:越南问题凸显新兴市场经济两大风险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6月14日 03:03 21世纪经济报道

   黄益平(花旗集团董事总经理、亚太区首席经济学家)

   外贸赤字、通货膨胀、汇率贬值、股市下跌,各项经济指标都表明,越南正在陷入经济危机之中,其货币体系遭遇了重大冲击。这不禁让人联想到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当时是泰国货币泰铢首先贬值,然后迅速扩展到其他新兴市场经济体,随后是多数亚洲经济体长达数年的经济衰退。因此,人们都迫切地想知道,越南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是否会对其他亚洲经济体造成严重影响?

   就此,本报特别组织专题文章和论坛,对以上这些问题进行连续探讨,本期邀请中金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哈继铭、花旗集团亚太区首席经济学家黄益平、中银国际控股有限公司首席经济学家曹远征、北京大学经济学院金融系教授施建淮,对越南的货币危机进行剖析,并对其影响做定性分析,是为21世纪北京圆桌第177期,暨“越南货币危机系列之一”。

   越南经济问题的原因和后果

   越南的宏观经济形势从去年开始发生变化。大量的资本流入既给政府执行多年的货币贬值政策造成极大困难,又大大增加了国内市场的流动性。2007年年初,决策当局曾经郑重考虑步泰国后尘,实行对资本账户的管制,但最终因为反对声浪很大而没有实施。充裕的流动性使得银行贷款的增长速度保持在30-50%之间,最终推动了通货膨胀的上升,今年5月份CPI已经超过了25%。

   越南的经济问题,归根到底就是经济过热。多年来政策一直向支持增长倾斜,包括实行贬值政策,促进出口同时积累外汇储备。当经济风险上升的时候,政府仍然不能采取果断的政策措施,因此风险变得越来越大。去年年中的时候,通货膨胀开始超过7%并呈现出持续上扬的迹象,到11月CPI超过10%,今年4月又超过20%,越南中央银行的紧缩政策依然不痛不痒。究其根源,无非是政府不愿意为控制通货膨胀而牺牲经济增长。

   但今天的越南与10年前的泰国相比,还是有一些特殊的地方。首先,外国短期资本在越南经济中的作用相对还比较小。尽管2007年外资已经占全国固定资产投资的25%,但这些基本上都是长期投资,风险比较大的短期投资大概不到100亿美元。越南的外债总计有167亿美元,但其中约90%是向外国政府或者国际组织举债。因此,真正有风险的短期资本可能略高于100亿美元,而政府已经积累了近230亿美元的外汇储备。第二,越南大的商业银行还是国有的,这对支持存款者信心和防止挤兑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说越南支付平衡危机或货币危机的风险比较大,而银行危机的风险则比较小。

   对亚洲经济的直接和间接影响

   无论越南是否发生像1997年那样的金融危机,重大的结构性调整已经在所难免。事实上投资者的信心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逆转,导致资产价格暴跌。现在还很难预测越南的实际经济究竟会发生多大的振荡,不过考察1997年东亚金融危机以后的变化,可能可以给我们提供一些启示,典型的变化包括GDP和信贷增长大幅度滑坡、投资崩溃、CPI在最初的轻微下跌以后快速攀升、名义利率大步调升导致实际利率上扬、货币急剧贬值、财政状况恶化。

   如果越南发生严重的金融危机,会给周边国家带来什么影响呢?

   首先,我们相信亚洲不可能再次出现像1997年那样的普遍危机。亚洲经济经过上一轮的危机以及随后的经济改革,经济基本面的健康状况已经明显改善。

   其次,越南经济问题不可能对亚洲其他经济体造成重大的直接影响。亚洲各国与越南之间的经济融合正在不断加深,但越南经济规模较小,对于其他亚洲经济体仍然称不上举足轻重。2007年,越南只占到新加坡出口市场的4%;对其他经济体来说,越南所占的比例更是低于2%。因此,越南经济变化不会对它们造成重大冲击,相对而言,香港、马来西亚、泰国和新加坡所受到的影响可能比较大一些。

   最后,越南经济问题对亚洲可能有间接的影响,越南经济的振荡可能会引发全球投资者重新评估新兴市场经济的风险。投资者很可能对两类新兴市场经济的投资变得更为谨慎,一类是像越南那样显示出明显经济过热风险的经济体,例如,印尼、菲律宾和泰国的通货膨胀率比较高,经济过热的风险也相对比较大;另一类是像越南那样存在经常账户赤字的经济体,例如,印度、韩国和泰国已经出现经常账户赤字,承受外部冲击的能力比较弱。一旦越南出现严重的金融危机,这两类经济体的资产价格包括货币汇率就可能面对沉重的压力。

   对于中国来说,尽管通货膨胀的压力也很大,但我们认为,中国经济的主要矛盾并不是过热的问题,庞大的经常账户盈余意味着国内资源并没有全部利用起来。同时,中国仍然维持资本账户的管制。因此,越南的变化不可能对中国经济带来任何重要影响。但越南的经历也给我们提供了一条非常宝贵的经验教训,即过于追求经济增长,不对通货膨胀采取及时、果断的措施,很可能酿成巨大的风险。

   (本文是作者个人的看法,并不代表作者工作单位的观点。)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城市对话改革30年 ·新浪城市同心联动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