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周小川:人民币先生的两面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15日 05:34 华夏时报

  本报记者 王新磊 北京报道

  周小川虽然名曰“小川”,却远远不能泯灭这位现任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大河奔流般的激情。在2007年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他“斗士”的身影。

  2007年是周小川公众形象最清晰的一年。这一年,他被称为全球执行紧缩货币政策最“严厉”的央行行长,他在中国演绎“格林斯潘式”的货币政策,央行史无前例地6次动用加息工具。

  在治理流动性过剩时,周小川更是一个“斗士”:从年初到年末,10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共5.5个百分点,这是一年前任何专家都没有预测到的。货币掉期、定向央票、特别国债、特种存款也成为他手中的“武器”。

  周小川被西方媒体看做“杰出的技术官员”、“格林斯潘效仿者”。但是,这位具有学院派气质且英文流利的央行行长,与其说是一名金融领导,不如说是一位经济学家和改革者。

  改革者周小川

  1995年到2007年,周小川历任外汇局局长、建行行长、证监会主席、央行行长。一路走来,他在改革与决策中一直贯彻“市场化”的理念。国有商业银行改革、利率市场化、汇率改革可谓其改革理念的精华。

  2000年2月,周小川接任中国证监会主席。

  当时的中国股市,在牛市中隐藏着危机,积弊日深的中国证券市场被形容为造假成风,无股不庄。10月,《财经》杂志刊登封面调查《基金黑幕》,将中国股市中一个刚刚诞生的光鲜神话一下子刺破了。

  周小川再次以规范股市的改革者登场,他任命同样是“海归”的史美伦为副主席,这位“铁娘子”揪出了银广夏、蓝田股份、大庆联宜、红光实业等一大批造假的上市公司,是当时证监会“加强监管”的一面旗帜。

  2001年7月,美国《商业周刊》“亚洲之星”评选,把周小川评为“决策者之星”,认为周小川履新以来,证监会出台的一系列引人注目的改革措施,旨在保护投资者利益、规范市场,而基本的主题是市场化方向,即政府少一些干预,多让市场参与者做主。

  但是,中国国内对周小川的评价却有所不同。中国证监会推出的“国有股减持”和国内投资者投资B股等动作普遍受到市场质疑、炮轰。

  对于那段岁月,媒体曾引用周小川自己写下的话:“登山讲求实际,因此无论你是走在迂回曲折的路上,抑或能否看到山顶,又或者在那一点上资源分配是否最优化,都不重要,最重要的是确保你每一步都是向上的,换言之即你正在改进。”

  2002年年底,周小川又回到央行,至今已有5年时间。担任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期间,周小川持续推动中国银行业改革,并对外开放金融市场。在美国不断施压,要求人民币升值及迈向自由兑换时,由决策高层拍板,并在周小川主持下,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波动扩大,人民币升值步伐加快。

  5年来,中国GDP以超过10%的速度增长。周小川以其精湛的调控艺术为这一黄金增长提供了良好的金融环境。周小川因此被业界称为“人民币先生”,并被英国《银行家》杂志评选为2006年年度“最佳亚洲央行行长”。

 [1] [2] [下一页]

    相关报道:

    周小川:利率准备金率都有上调空间

    周小川:加息尚在研究没有具体确定

    周小川:选择更好工具抑制高物价

    新浪财经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