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沙特之行漫记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1月20日 01:35 中国证券网-上海证券报

  “沙行”漫记

  ⊙本报特派记者 朱周良 利雅得报道

  一个星期的沙特之行很快过去了,本打算最后一日彻底放松一下,不写一个字。不想,在离开利雅得前的最后一个晚上,竟然丝毫没有睡意,回想起这些天以来在这片神秘土地上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悟,实在不忍心让这些活蹦乱跳的思维,伴着返程的漫长飞行沉沉睡去。

  因为公关公司事前发来的一份沙特旅行注意事项,我们对这个中东大国更加充满了神秘和敬畏之感:着装要长衣长裤,未经允许不能拍照,不能抽烟不能喝酒,不能用左手递送东西……

  不过,几天下来,我们的顾虑少了很多。这是一个美丽而现代化的城市,大凡在上海能见到的大都市的特征,在利雅得也同样感受得到:拥挤的车流,现代化的建筑,炫丽的夜景,繁忙的工地,应有尽有。

  据说,30年前的利雅得还只是在沙漠边缘的一个小村落,如今却俨然发展成了一个国际化都市,而沙特也一跃成为中东和西亚非洲最大的经济体。

  这一切都得拜石油所赐,特别是

国际油价在最近几年的疯涨,更是令沙特人的荷包都被撑破。从上世纪90年代的每桶10美元,到如今的接近100美元,油价足足涨了9倍。作为全球最大的产油国,沙特的经济也随着油价飙升而重现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辉煌。经济学家估计,今年,沙特经济的增长将超过4%,经济总量在中东地区排名第一。

  伴随着石油美元源源不断地流入,沙特人的生活水平也日新月异。在沙特,上学是免费的,出国求学是公费的,看病是免费的,甚至连用电也都几乎是免费的。在沙特,私家车几乎是每家必备,利雅得甚至都没有公交车。

  由于有足够多的进口收入,沙特国内的税赋很少,这无疑也间接提高了收入和刺激了消费。在沙特,手表和汽车等奢侈品的价格往往比很多国际都市便宜不少,一定程度上也是税收低的原因。

  当然,生活过于富庶也带来了一些问题,比如就业。在沙特,体力活几乎没有沙特本地人愿意干,类似宾馆服务生、出租车司机以及超市营业员等工作,很多都是从菲律宾、巴基斯坦或是印度等国来的外来劳工来做。所以,这就造成了一个奇怪的现象:尽管沙特的失业率持续上升,但外来务工者的数量却依然有增无减。

  沙特的加速发展也与该国近年来的对外开放有很大关系。沙特在2005年底加入WTO,随着更多外资进入和对外交流日益频繁,沙特已开始从单纯的石油经济转型,更加注重非石油经济的发展,金融、IT等现代产业都已初现雏形甚至颇具规模。

  对外开放不仅给沙特带来了肯德基和麦当劳,带来了家乐福和威士忌,也带来了外来文化的冲击。如今在沙特,在公开场合抽烟已不是什么新鲜事,当地媒体则在惊呼,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也加入了“烟民”行列。与此同时,随着越来越多沙特的年轻人到世界各地留学归来,他们也带回了各种新的思潮和理念,而很多时候,这些新东西可能会与沙特的传统文化和习俗发生冲突。

  在利雅得的一周左右时间中,给我感受较深的还有沙特人的热情和好客,而同样体会深刻的则是沙特人的“慢性子”。一位在当地生活多年的中国人告诉我们,在沙特人的语言中,甚至都没有表示肯定答复的词语,用得最多的是“但愿如此”、“可能吧”这样的话。举个最简单的例子,为了领到一张媒体专用的会议通行证,我就被迫反复拍了四次照片,最后终于在正式峰会开始前的半小时拿到了卡片。

  不知不觉已到凌晨,屋外再次传来高昂的拖着长音吟诵古兰经的声音,新一天的太阳又将升起,我从心底祝福这片神秘的土地,以及这里好客的人们。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