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贝尔斯登寻找中国战略买家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9月21日 23:12 《财经》杂志网络版

  贝尔斯登仍在与中资机构密切接触,并且在入股比例与董事会席位方面开出的条件都相当灵活。但是如何判断这一商业机会,业界仍存在着较大分歧。

  【网络版专稿/《财经》杂志记者 陈慧颖】9月20日,华尔街投资银行贝尔斯登(Bear Stearns,纽约交易所代码:BSC)公布了惨淡的第三季度业绩后,股价并未随之动摇。原因在于,市场期待贝尔斯登能够获得到战略投资者的收购和注资。《财经》获悉,贝尔斯登仍在积极地与包括中信集团在内的数家中资机构接触,并且在入股比例与董事会席位方面开出的条件都相当灵活。

  一位接近贝尔斯登高层的知情人士向《财经》透露,“如果外部的投资者本身有战略意义,贝尔斯登管理层愿意认真考虑。”他表示,韩国、新加坡和阿拉伯国家的投资者也对贝尔斯登抱有兴趣。但贝尔斯登更倾向于来自中国的投资者,“中信集团、中国投资有限公司甚至中央银行,都是很好的战略伙伴,目前贝尔斯登的股价只相当于1.1倍-1.15倍的市净率”。中信证券一位高层也向《财经》证实,双方高层确有接触。

  双方知情人都承认,目前远没有达到实现交易的阶段。

  贝尔斯登身为华尔街第六大投资银行,也是今年以来受“次债风波”影响最深的公司之一。在披露三季度业绩报告的各家投行中,由于贝尔斯登以固定收益业务为主要业务来源,又缺乏在其他市场的业务收入作为支持,业绩下滑最为明显。

  2007年三季度,贝尔斯登录得净利润1.71亿美元,较去年同期大幅下降61%,亦是贝尔斯登自1998年来遭遇到最大幅度的业绩下调。其中,三季度贝尔斯登投资次级债的两只对冲基金被清盘,带来超过 2亿美元的损失。

  早在今年4月,次债市场的风险已初露端倪。进入6月,贝尔斯登旗下上述的两只对冲基金即因损失惨重停止赎回,成为次级债风暴中的标志性事件。8月5日贝尔斯登宣布,上述两只基金倒闭,公司负责此项业务的联席总裁和联席首席运营官沃伦·斯佩克特(Warren Spector)当天辞职。

  为缓解危机,贝尔斯登于8月7日表示要在资本市场上募集23亿美元。随后英国《金融时报》便报道说,其首席执行官吉米凯恩计划在未来数几周访问中国;外界猜测,贝尔斯登此行的目的是从中国寻找长期的投资者。此后不久,市场上便传出贝尔斯登将引入中信集团入股或者与中信集团共同建立合资公司的消息。

  2006年,贝尔斯登就曾与中国建设银行接触,希望能引入建行作为贝尔斯登的股东,意在另辟蹊径进入中国。此次交易不了了之。一年之后,贝尔斯登重拾昔日方案,但市场环境已经发生巨变,贝尔斯登在华引资计划亦增添了新的内涵。

  对于收购贝尔斯登的利弊,投资界看法不尽相同。贝尔斯登目前的股价较6月已缩水近三分之一。9月初,即有投资者从公开市场入手,大举吸纳贝尔斯登股份。9月10日,英国亿万富翁约瑟夫·刘易斯(Joseph Lewis)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递交材料,宣称其通过旗下集团公司在过去一个月内以8.604亿美元的总价收购了贝尔斯登7%的股份,成为贝尔斯登最大的股东。

  刘易斯此举在国际投资界引起震荡,也被视为有助于提震市场对贝尔斯登信心之举。分析普遍认为,在刘易斯之后,贝尔斯登仍然需要一名机构投资者的进入以为支撑。而目前贝尔斯登在中国市场的努力既是融资需求,亦存有同步进行战略性发展的期待。

  “贝尔斯登目前出让价格很低,也可以让出董事席位,甚至可以给更高的位置,但考虑的是战略意义,所以现在只希望中国进来。对中国来说,也是很好的机会。”接近贝尔斯登的上述人士说。

  然而,对于此次“贝尔斯登”投资机会,中国的投资机构却不得不抱以谨慎的态度。今年,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和国家开发银行分别入股百仕通集团和巴克莱银行,很快两家标的公司股价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缩水。决策者为此亦承受了相当的压力。

  “贝尔斯登目前很强调把股份卖给谁是商业决策,也是战略决策甚至政治决策。不过中国方面现在主要是商业考虑。”纽约一位分析人士有此解释。

  此间分析人士认为,贝尔斯登向中国投资者伸出橄榄枝。交易的意向能否最终达成,不止取决于中国买家的心态,从根本上是取决于华尔街的未来。

  目前,华尔街正面临巨大压力。一些投资者认为,现在华尔街遭遇的仅仅是信心危机,美联储如愿意伸出援手,华尔街定可迅速摆脱困境。不过根据以往美联储“帮穷不帮富”的行事风格,美联储会做到什么程度令人思量。

  美国东部时间9月18日下午2点15分,金融市场迎来了期盼已久的消息:美联储宣布降息50基点至4.75%,同时将再帖现率再降50个基点,至5.25%。这一结果超出市场预期的均值。三大指数忽然如

火箭一般直线上升,道指更是在顷刻之间直上13600点。但在英国,北岩银行的挤兑刚刚发生。分析家普遍认为,次债危机的波及面有多广,最终带来的损失有多大,现在仍很难判断。-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管理利器 ·新浪邮箱畅通无阻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