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金融巨头咸鱼翻身 美国经济病根犹存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12月14日 01:28  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陈东海

  近期,美国多数经济指标数据比较乐观。美国大企业联合会消费者信心指数连续三个月改善,从48.6、49.9,增长到54.1;美国ISM制造业指数连续15个月保持在荣枯分水岭50以上,服务业指数连续4个月保持在50以上;芝加哥采购经理人指数连续13个月保持在50以上,并且最近4个月重拾升势;2009年华尔街各大金融机构更是一扫金融危机阴霾,赚得盆满钵满。

  正因如此,不少经济学家和分析人士对美国经济的信心重又膨胀起来。但是,12月3日美国劳工部公布的数据,则为乐观的情绪浇了一盆冷水。2010年11月,美国仅净增非农就业人数3.9万人,远低于预期的14.0万人和前期修正后的17.2万人的数据。而11月的失业率,也从数月来一直保持的9.6%激增到9.8%。由于就业才是经济指标中最重要的数据,因此,美国近期公布的乐观的消费者信心指数和产业调查指数等等,在凄惨的就业数据面前,都显得黯然失色。

  这次危机中,美国推出的反危机、反周期的措施是史无前例的,使用了巨额的财政支出和海量的货币投放来挽救经济。在财政和货币双重手段的刺激下,经济复苏主要体现在主要股指大幅上涨、大宗商品价格攀升上。从2009年3月到2010年4月,道琼斯指数上涨了42.5%。2010年8月,美国总统奥巴马再度实施3500亿美元的财政刺激计划,美联储也于11月启动规模为6000亿美元的第二轮量化宽松政策。在双重刺激下,道琼斯指数在2010年9月再次突破下降通道,于12月上旬创出11451点的危机以后新高。

  双重刺激手段带来的复苏突出体现在金融机构的表现上,2009年美国华尔街金融机构业绩强劲反弹,若干金融机构的员工奖金甚至超越危机前水平。根据最近《华尔街日报》发布的一项调查报告显示,2010年华尔街薪酬有望继2009年之后再创历史新高。

  但是由于刺激措施实际上只是为经济临时“补血”,并在同时固化过去的经济体制,因此不能解决经济中的实际问题,无法为实体经济的长期增长筑造基础。2010年上半年,美国经济复苏动力开始疲软,GDP数据开始回落,房屋市场再度下滑,失业率从9.5%回升到9.6%,再到9.8%。

  所以,仅以一些先行信心指标的改善和股指的上涨作为判断美国经济情况根本好转的依据,甚至以此来决定经济政策,实际上不够谨慎。在主观的信心指标好转和金融机构盈利的同时,不应轻视目前美国经济问题的复杂性和困难。应把注意力更多地放在失业率等指标是否出现根本改善上,以及过度消费和双高赤字等问题是否得到根本解决这些焦点因素上。(作者单位:东航国际金融公司)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分享到:
留言板电话:400690000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